第六十一章 铸灵机(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亲爹的尸身刚烧完,苏悯儿便将第二具尸骸推进了火中。  

这是她亲爷爷,苏泠!  

引魂檀火将其吞噬之后,烧的更旺了,青焰之中,已然有了一抹湛蓝。  

苏悯儿随即将第三尊尸骸也推了进去,继续将这命火推高。  

这是她曾祖,苏琳!  

引魂檀火有一半转化成了蓝色,可她面前,只剩下最后一具,也最为特殊的尸骸了。  

这尊尸骸动不得,她只能另想他法。  

只见她转过身来,噗通一声跪在了景迁面前,磕起了头,一边磕,一边喊道:  

“还请兄长宽恕,将祖宗尸骸借我,助我烧出如蓝之焰!”  

景迁双目如电,正以世间解观察着面前的一切,他已经多少猜到了苏悯儿要做之事。  

只见他大手一挥,丝线射出,三座青铜棺椁也被掀开,三具景氏先祖的尸骸,被他的丝线勾了出来,轻轻安放在命灶旁边。  

他做了每一位景氏成员,都会做的事情。  

苏悯儿随即转身,依次将景氏先祖的尸骸,也放入了引魂檀火之中燃烧。  

得了这三具尸骸相助,这一尊命灶,被硬生生的顶到了七品如蓝之灶的位阶。  

终于达到了目的,苏悯儿可算是松了一口气。  

全场之中,仅剩下了最后一具尸骸,却是那苏氏始祖,三百年前,开创绛珠岛的延寿大修苏铭。  

这苏铭的尸骸最为特殊,历经百年不腐,面颊光洁如玉,盘坐于地上,仿佛生人。  

苏悯儿坐到了苏铭尸身右侧,对着命灶念起了一道奇特的法咒。  

随后,一道蓝色命火,被这法咒驱动,烧在了苏铭的尸身之上。  

这具死了许久的尸身,竟突然倒吸了一口气,好像真的活了过来。  

苏悯儿念咒不停,蓝色命火一道又一道的涌出,那苏铭尸身上的活性也是越发显现。  

命火何其珍贵!  

此时却仿佛不要钱一般,被苏悯儿极限压榨而出,这是在透支命灶的潜力!  

那耗尽六尊大修尸骸,才烧成的蓝焰,又因此而渐渐变回了青色。  

换来的,是苏铭的活人气息,变的越来越厚重。  

命灶之中的火焰持续消耗,直至褪去了青色,变成一团微弱的白焰。  

其中的所有力量,都被苏铭吸收了。  

景迁旁观了整个过程,体现在世间解眼中,却是一场修行妙法的极致演绎,看的他异彩连连。  

只见那苏铭的尸身之上,随着命火的烧灼,逐渐有奇异的信息显现:  

“灵机:武将·左司命(苏)!”  

“压伏要求:神鬼之相、苏氏嫡血!”  

“寿元负担:百年/日!”  

景迁正在亲眼见证一座灵机的诞生!  

这是他自漓与伏龙之后,所见过的第三座灵机,也是一座由苏氏传承百年,世代接力,从无到有铸造出来的。  

只不过,与前两尊灵机相比,苏氏这一尊武将·左司命灵机,还未彻底完成铸造,是以,它的寿数负担根本不可承受。  

若是真将其压伏,一日便要消耗百年寿元,以现在的景迁来说,最多两日,便会被吸干寿元而亡。  

好在,这等夸张的寿元消耗,是灵机刚刚诞生之时,气机不够圆满所致。  

在后续的命火灼烧之中,这寿元负担在飞速下降。  

从每日消耗百年寿元开始,每经历一次命火灼烧,便会下降个几年。  

直到命灶跌落到白焰之灶,这一尊武将·左司命的寿元消耗,已经被压缩到了三月/日。  

在一尊灵机初次凝练之时,压降寿元负担的难度最小,效率最高。  

是最值得投入命火的时刻!  

苏悯儿也是极其果断,将这一尊命灶几乎透支到了极限。  

可即便如此,每日消耗三个月寿元,也是修士不可承受之重。  

这可是九十倍的寿元流失速度,对于延寿之下的修士来说,根本扛不住灵机几年消磨。  

苏悯儿长吸了一口气,望向景迁,准备开口求助。  

可这位景氏兄长,却仿佛心有灵犀一般,直接开口说道:  

“小苏,你想做什么只管去做!”  

苏悯儿得了鼓励,再无疑虑,转而念出了又一道法咒。  

这一次,法咒一下,命灶中仅剩的白色火焰瞬间熄灭。  

长明了三百年的绛珠岛命灶,被景苏两家仅剩的小败家子,给彻底霍霍了。  

一时之间,维护绛珠岛稳定的根基,被彻底断送。  

整座岛屿,直接开始崩解!  

而导致这一切的苏悯儿,却根本毫不在意,只是将那三根紫瞳位阶的安魂香檀取来,放入了苏铭的怀中。  

而后,她便开始颂念起新的法咒。  

景迁能够清晰的看到,那安魂香檀散发紫色灵光,与苏铭尸身萦绕的奇异气息相互交织,又被其吞吸。  

每有一缕灵光被灵机吞吸,都在为其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同时也在不断地削减着它那令人畏惧的寿元负担。  

为了彻底铸成这一座灵机,整尊命灶都被彻底献祭了。  

而在祖山封印之外,三位栖织式岛的大修士,都在第一时间感应到了内里的变化。  

一时之间,三人都是一愣,随即,那盏青灯更加暴怒了起来。  

他第一次从青灯法相化作了人形,却是一个脑袋有正常人三倍大的畸形丑陋童子。  

这童子走到酒间丸面前,用无比冷酷的眼睛与其对视,接着又一个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