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解谜其一(1/3)
第1172章解谜其一
虽然说,如今殿中的多数大臣,已经相信了陈循的清白,但是,除了陈循提前打过招呼的人,真正毫无关联,却还愿意在这个时候出面说情,趟这趟浑水的大臣,毕竟也不能算是多数。
片刻之后,随着殿中稀稀疏疏的跪下了十来个大臣,已经再没有其他的大臣出列,为陈循求情。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坐在上首的天子看着这副场景,却始终没有任何的反应。
见此状况,跪在底下的陈循心中也不由生出一阵不安,顾不得其他,陈循连忙抬头望向天子,却见天子正好整以暇的看着他。
和天子平静如水的眼神对上,陈循心头的那阵不安之感更盛,正想开口说话,然而,天子的声音,却恰在此刻落了下来。
“兵部何在?”
兵部?
在场的大臣们都有些一头雾水,这会不是在讨论陈循的案子吗?
关兵部什么事?
但是,天子既然开口,兵部自然不能不应,王翱立刻移步出列,来到殿中,站在一群跪着的大臣中间,显得格外显眼。
“臣在。”
这种时候,自然是一句话也不能多说的,否则的话,说不准天子的这股火,就撒到谁的头上了。
这几句话说完,殿中依旧有不少人一头雾水,可是,内阁的一众大臣却不由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
这场景,简直是要多奇怪有多奇怪……
整个福建官场,既然有那么多的官员都搅进了这个大染缸当中,那么,地方三司肯定是逃不了干系的,甚至于,直接牵涉其中,也并非不可理解。
底下群臣议论纷纷,却没发现,御阶上怀恩早已经停住了话头,奏疏的格式,朝中的官员们都是清楚的,这明显还没有读完。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内容,更是让殿中的大臣们感觉人生观受到了洗礼。
“此事干系重大,福建自巡抚衙门以下,布政使司,按察提刑使司,乃至都指挥使司,各府,县,均有官员涉案,如此腐败之极,触目惊心,此辈之人居于庙堂之上,国家社稷,岂有不乱之理?”
最后这几句话,隐含怒意,如同炸雷一般,响在所有人的耳畔。
“近来于谦可有军报传来?”
随后,天子的声音再度响起,问道。
应该说,他也牵涉其中,虽然令人意外,但是也在情理之中,让人心惊的事,事败之后,这位贾大人,竟然敢丧心病狂的伪造军令,调动驻守官军围攻巡抚衙门,要知道,这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这个贾修平,莫非是疯了吗?
“陛下明鉴,这是今晨刚刚送来的军报,因其上加盖了于少保的钤记,却并未启用红翎急使,故而,臣依制,打算在早朝结束后,密奏陛下,军报在此,请陛下御览。”
实话实说,现在的场景,的确是古怪的不能再古怪了,作为七卿之一的工部尚书陈循,带着一大帮人跪在地上,正等着一桩举朝瞩目的案件最终被一锤定音,完美落幕。
“上述诸官员,皆为直接和仕绅勾结,为倭寇走私行以庇护,除此之外,另有官员收受贿赂,买凶杀人,地方有察知官员勾结倭寇,意欲禀报朝廷者,皆被贬黜陷害,所言不达天听。”
但是,大臣们迟迟等着,怀恩却没有了下文,于是,不少人抬起头,却见不知何时,怀恩已经退至一旁,而刚刚还在怀恩手中的那份奏疏,此刻也已经到了天子的手中。
从现在短短几句话,透露出来的巨大信息量来说,这显然是一桩大案,这种情况之下,于谦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相信了。
可是,还是不对啊!
“念……”
“福建官场出现如此大案,吏部大计未察,都察院亦未有所禀报,实乃职责疏失。”
“现此事已被杨俊率兵平定,贾修平自焚而死,所调官军被就地看管,涉事官员先已被羁押,臣依制,会同巡抚大臣朱鉴及镇守太监于景,共同接掌都指挥使司防务,请陛下尽快遣派得力大臣前来主持大局,其余涉案官员,臣俱已将其羁押候审……”
不出意外的是,紧接着,怀恩继续开口,列出了一长串的名字。
“……南安县知县倪有则,县丞罗力华,惠安县推官樊华金,县丞叶向……宁洋县……长泰县……龙溪县……”
难道说,是皇帝亲笔,直接下发的中旨?
可是问题是,于谦远在福建,如果突然接到一道仅仅只加盖了宝玺,却既没有内阁大臣的签押,也没有六科的钤记的中旨,他又该如何确定圣旨的真伪?
贾修平,这个人朝中有不少大臣都知道,前任的福建巡抚,后来在大计当中,因为政绩不好,被降调为了左布政使。
底下群臣心思各异,目光却直勾勾的盯着那份军报,内侍走下御阶,将军报接过,快步回到御前,放在天子面前的御案上,朱祁钰倒是也没犹豫,抬手便将上头的蜡封拆开,大略扫了一眼,然后点了点头,将军报转手递给旁边的怀恩,吩咐了一句。
这些名字,足足有三四十个,即便是念,也念了接近盏茶时间,才算是停住。
然而,奇怪的事情还在后头,怀恩调整了一下嗓音,很快便将军报的内容念了出来,可是,这头一句话,便让殿中群臣一阵意外。
“……左布政使贾修平,勾结刘氏宗族,戕害百姓,走私军械,庇护倭寇,被福建巡抚朱鉴察得后,丧心病狂,伪造军令调动都指挥使司镇守官军一千人围攻巡抚衙门,意欲焚毁证据,臣奉圣旨,命左副将杨俊率精兵三千助朱鉴大人保护巡抚衙门。”
旨
虽然说,如今殿中的多数大臣,已经相信了陈循的清白,但是,除了陈循提前打过招呼的人,真正毫无关联,却还愿意在这个时候出面说情,趟这趟浑水的大臣,毕竟也不能算是多数。
片刻之后,随着殿中稀稀疏疏的跪下了十来个大臣,已经再没有其他的大臣出列,为陈循求情。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坐在上首的天子看着这副场景,却始终没有任何的反应。
见此状况,跪在底下的陈循心中也不由生出一阵不安,顾不得其他,陈循连忙抬头望向天子,却见天子正好整以暇的看着他。
和天子平静如水的眼神对上,陈循心头的那阵不安之感更盛,正想开口说话,然而,天子的声音,却恰在此刻落了下来。
“兵部何在?”
兵部?
在场的大臣们都有些一头雾水,这会不是在讨论陈循的案子吗?
关兵部什么事?
但是,天子既然开口,兵部自然不能不应,王翱立刻移步出列,来到殿中,站在一群跪着的大臣中间,显得格外显眼。
“臣在。”
这种时候,自然是一句话也不能多说的,否则的话,说不准天子的这股火,就撒到谁的头上了。
这几句话说完,殿中依旧有不少人一头雾水,可是,内阁的一众大臣却不由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
这场景,简直是要多奇怪有多奇怪……
整个福建官场,既然有那么多的官员都搅进了这个大染缸当中,那么,地方三司肯定是逃不了干系的,甚至于,直接牵涉其中,也并非不可理解。
底下群臣议论纷纷,却没发现,御阶上怀恩早已经停住了话头,奏疏的格式,朝中的官员们都是清楚的,这明显还没有读完。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内容,更是让殿中的大臣们感觉人生观受到了洗礼。
“此事干系重大,福建自巡抚衙门以下,布政使司,按察提刑使司,乃至都指挥使司,各府,县,均有官员涉案,如此腐败之极,触目惊心,此辈之人居于庙堂之上,国家社稷,岂有不乱之理?”
最后这几句话,隐含怒意,如同炸雷一般,响在所有人的耳畔。
“近来于谦可有军报传来?”
随后,天子的声音再度响起,问道。
应该说,他也牵涉其中,虽然令人意外,但是也在情理之中,让人心惊的事,事败之后,这位贾大人,竟然敢丧心病狂的伪造军令,调动驻守官军围攻巡抚衙门,要知道,这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这个贾修平,莫非是疯了吗?
“陛下明鉴,这是今晨刚刚送来的军报,因其上加盖了于少保的钤记,却并未启用红翎急使,故而,臣依制,打算在早朝结束后,密奏陛下,军报在此,请陛下御览。”
实话实说,现在的场景,的确是古怪的不能再古怪了,作为七卿之一的工部尚书陈循,带着一大帮人跪在地上,正等着一桩举朝瞩目的案件最终被一锤定音,完美落幕。
“上述诸官员,皆为直接和仕绅勾结,为倭寇走私行以庇护,除此之外,另有官员收受贿赂,买凶杀人,地方有察知官员勾结倭寇,意欲禀报朝廷者,皆被贬黜陷害,所言不达天听。”
但是,大臣们迟迟等着,怀恩却没有了下文,于是,不少人抬起头,却见不知何时,怀恩已经退至一旁,而刚刚还在怀恩手中的那份奏疏,此刻也已经到了天子的手中。
从现在短短几句话,透露出来的巨大信息量来说,这显然是一桩大案,这种情况之下,于谦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相信了。
可是,还是不对啊!
“念……”
“福建官场出现如此大案,吏部大计未察,都察院亦未有所禀报,实乃职责疏失。”
“现此事已被杨俊率兵平定,贾修平自焚而死,所调官军被就地看管,涉事官员先已被羁押,臣依制,会同巡抚大臣朱鉴及镇守太监于景,共同接掌都指挥使司防务,请陛下尽快遣派得力大臣前来主持大局,其余涉案官员,臣俱已将其羁押候审……”
不出意外的是,紧接着,怀恩继续开口,列出了一长串的名字。
“……南安县知县倪有则,县丞罗力华,惠安县推官樊华金,县丞叶向……宁洋县……长泰县……龙溪县……”
难道说,是皇帝亲笔,直接下发的中旨?
可是问题是,于谦远在福建,如果突然接到一道仅仅只加盖了宝玺,却既没有内阁大臣的签押,也没有六科的钤记的中旨,他又该如何确定圣旨的真伪?
贾修平,这个人朝中有不少大臣都知道,前任的福建巡抚,后来在大计当中,因为政绩不好,被降调为了左布政使。
底下群臣心思各异,目光却直勾勾的盯着那份军报,内侍走下御阶,将军报接过,快步回到御前,放在天子面前的御案上,朱祁钰倒是也没犹豫,抬手便将上头的蜡封拆开,大略扫了一眼,然后点了点头,将军报转手递给旁边的怀恩,吩咐了一句。
这些名字,足足有三四十个,即便是念,也念了接近盏茶时间,才算是停住。
然而,奇怪的事情还在后头,怀恩调整了一下嗓音,很快便将军报的内容念了出来,可是,这头一句话,便让殿中群臣一阵意外。
“……左布政使贾修平,勾结刘氏宗族,戕害百姓,走私军械,庇护倭寇,被福建巡抚朱鉴察得后,丧心病狂,伪造军令调动都指挥使司镇守官军一千人围攻巡抚衙门,意欲焚毁证据,臣奉圣旨,命左副将杨俊率精兵三千助朱鉴大人保护巡抚衙门。”
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