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7私房钱没了(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徐解也是老油条了。  

这些年能在沈棠身边地位稳定,全靠那副七窍玲珑心。虽无顾池读心的本事,却能靠着经验将沈棠心思揣摩个七七八八。沈棠让他干的事情,他猛猛去干,不用鸟任何人脸色,因为他清楚沈棠就是自己最大的靠山,沈棠不让他干的事情,他坚决不碰一下。  

听话,识趣,才有可能跟着吃肉喝汤。  

不知情的人听了,多少会觉得徐解行为过于谄媚——徐解怎么说也是个读书人,怎么能对沈棠为代表的强权折腰?不少士人就拿这事儿抨击他,说他如何趋炎附势,如何附翼攀鳞,清流圈子不是很喜欢他。对此,徐解一点儿不关心,甚至觉得这非常可笑。  

他甚至敢笃定——  

这帮子清流都不是各家主枝。  

但凡他们替一大家子前途操过心,整日殚精竭虑,被柴米油盐折磨,或者入仕爬上一定高度,根本不会说出这种话来。只有在职场各种碰壁才能明白有沈君这样的老板是多么幸福的事儿。沈棠在徐解眼中等同于ATM机——给干多少活,对方一个子儿不少给你准时准点吐出来多少回报,逢年过节还会给高额福利,地位、俸禄、名声,该给的都不会缺斤少两。  

要是还品不出她的好,那就去看看吴贤。  

徐解当年跟着吴贤,那可是掏心掏肺掏钱包投资啊,结果有点儿分红都轮不到他。即便侥幸轮到他了,也不是徐解最想要的那些。  

康国建国,徐氏水涨船高。  

河尹郡大族,徐氏子弟在全国都吃得开。  

国内有什么名师大儒,徐氏子弟去求学总能得到重视,即便人家门槛高不肯收也不会摆脸色,更不会拿徐氏商贾起家的跟脚说事。  

试问,这样精神物质都给到位的主君,徐解为什么不珍惜?揣摩上司心思不正常?  

这群清流不揣摩是因为他们不想吗?  

他们出仕也只能从地方做起,一点点往上升,从地方到王都,再往上奋斗才有上朝议事面君的资格。徐解有机会揣摩君主心思证明什么?证明他见到君主的机会非常多。  

那帮整天酸言酸语的士人怎么懂他幸福?  

不过——  

徐解今天幸福不起来。  

不仅幸福不起来,他脑海还在不断盘旋“要死了要死了”几个大字,紧张得额头在冒汗,手指在发抖。别问为什么紧张,问就是主上交代的差事要砸了,他在想用什么姿势请罪能少挨一顿臭骂。带给他精神压力的主谋——户部尚书荀贞,此刻就在他背后。  

徐解:“…”  

谁能告诉他,为什么应该在西南坐镇的尚书大人会跑回王都?偏偏还是这个时候!  

荀贞挑眉:“府衙都还没用上冰鉴吧?”  

凤雒这会儿还没入夏呢。  

徐解又是个文心文士,虽说修为不算多高深,但用文气达到寒暑不侵的程度还是没啥问题的。天气不热,他徐文注怎么疯狂冒汗?  

呵呵,是心虚了吗?  

他淡定伸手,掌心覆盖徐解蜷起的手指。  

徐解瞬间冒起一大片鸡皮疙瘩,冷意直冲天灵盖,恨不得原地跳起来躲开。不过这些都是他脑子脑补的,实际上是慌得浑身无力。眼睁睁看着荀贞用不大力气将他手指一根根掰开,整个过程没什么强迫,却能让徐解呼吸几次暂停。终于,纸条被荀贞捻起。  

他期期艾艾:“荀、荀尚书,不可。”  

荀贞乜了过来:“不可?”  

语气带着几分玩味。  

“这、这是主上密…”徐解紧张吞咽几口口水,说话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虚。  

他说得太迟了,荀贞已经将纸条展开。  

徐解绝望地闭上眼睛。  

大家都是文心文士,自然清楚文心文士视力有多好,随便扫一眼能记下所有内容。所以,荀贞只用一眼就能看到纸条上的内容。  

徐解仿佛犯了错,低头去看脚尖。  

不敢想主上打仗回来要怎么处置他。  

良久,荀贞嘴角溢出一声轻笑。  

短促音节成功激起徐解全身上下的鸡皮疙瘩,他忙道:“荀尚书千万不要误会,下官也是刚刚收到,连人手都还没凑齐。下官想起来还有琐事在身,这事儿不如交…”  

荀贞只是将信纸丢还给他。  

双手拢进官袍宽袖之中,一本正经:“你这是哪里的话?本官什么都没有看到!只是昨日做了个梦,梦见主上在梦中握着本官的手,怜悯国库拮据,心疼户部巧妇难煮无米之炊,欲托横财!这才过来跟文注你打听。主上将此事交给文注,自然是信任你能力。文注一定会将这批财物,安全带回来对吧?国库近来缺钱,文注行动可要快些。”  

荀贞说得铿锵有力。  

要是徐解不了解户部尚书死要钱的嘴脸以及主上缺钱缺疯的现状,他真会相信啊。  

君主在前线干仗还不忘托梦给臣子钱财,这桥段要是写进史书,不知道会被后世歌颂多少年。徐解张了张嘴,半晌也吐不出一个拒绝的字。他开罪不起沈棠,同样也开罪不起荀含章。别问,问就是荀含章如今算他上司。  

县官不如现管。  

徐解口中苦涩不已。  

无数次后悔自己怎么从礼部这个清水衙门跑到户部,难道是因为拨算盘有瘾头吗?  

待在礼部,有秦礼罩着他能横着走。  

待在户部,沈幼梨都无法捞他上岸。  

徐解拱手道:“下官领命。”  

荀贞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