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新帝登基,汉王郑均(4/5)
人盯紧。”
“春生侯无知无觉,倒是省心,正好送去楚州,卖楚王一个人情。”
他收回目光,转身向景王躬身行礼,高声道:“臣郑均,恭贺陛下登基!愿陛下承天受命,中兴大周!”
“至此,年号‘景隆’,是为我大周景隆皇帝!”
文武百官齐声附和,山呼万岁。
一旁的三尊元丹武圣也和郑均一样,象征性的拱手见礼,并没有把这位‘皇帝’当回事儿。
景隆皇帝李钺身着临时赶制的龙袍,站在高台上正欲发表登基后的第一道诏令,忽见户部尚书刘虎快步上前,躬身递上一份奏折。
李钺展开一看,眼中闪过一丝错愕,但很快被谄媚的笑容取代。
奏折所列封赏之重,远超他预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刘虎高声道:“陛下初登大宝,当以厚赏定人心!郑大都督诛逆贼、护社稷,武、卢、蔡三位元丹武圣匡扶正统,皆应加殊荣以彰其功!”
台下文武百官屏息,目光聚焦于郑均。
只见郑均神色淡然,似早已知晓此事。
而武黎扬抚须冷笑,卢正林与蔡抗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玩味。
而看了这个奏疏之后,景隆皇帝也毫不犹豫,当即扬声道:“朕膺昊天之眷命,承祖宗之洪业,统御万方,抚绥兆庶。今海内初定,社稷攸宁,赖诸卿戮力同心,共襄大业。兹特颁恩诏,以彰殊勋,以酬忠勇,以固邦本!”
“岚州节度使郑均,秉性刚毅,谋略深远,战功赫赫,威震华夷。今封为汉王,加九锡,授中枢右丞相,假节,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岚州、关中、直隶诸军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以彰其功,以显其荣。”
“肃州节度使武黎扬,勇冠三军,忠贞不贰,扫荡边陲,安定疆宇。今封为肃王,加九锡,授骠骑将军,假节,开府仪同三司,都督肃州、漠北诸军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以酬其劳,以励其志。”
“宣州节度使卢正林,智略超群,德才兼备,抚民安境,功在社稷。今封为安王,加九锡,授中枢左丞相,假节,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宣州诸军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以表其能,以固其位。”
“博州节度使蔡抗,忠勤体国,谋猷深远,镇守要冲,功业昭著。今封为宁王,加九锡,授车骑将军,假节,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博州、今州诸军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以彰其绩,以慰其心!”
一瞬间,在场四人尽数封王!
只不过…
卢正林看了一眼郑均,并不明白郑均为自己谋求的汉王是什么意思。
这岚州之地,从来没有汉国啊。
武黎扬的肃王、蔡抗的宁王和自己的安王,都是有历史依据的,所在各州皆有此等王爵曾经割据。
但郑均这个汉王,有点没想明白。
不过无所谓了,名号而已。
并不在意。
“臣谢陛下皇恩。”
郑均当即浅笑吟吟的开口,接着便站在了景隆帝身旁,张口笑道:“既如此,今日合该全军…”
话音未落,那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骥突然冲出,厉喝:“此乃僭越!四王并立,国将不国!”
此言一出,全场震惊。
就连太孙李璟都震惊的看向了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骥,心中叹息不已。
你为什么要出来送人头?
王骥话音未落,整个高台骤然陷入死寂。
这位三朝老臣须发皆张,手中象牙笏板直指郑均,官袍补子上的獬豸兽纹在风中剧烈抖动,仿佛下一刻就要扑出撕咬。
“王御史!”
景隆帝李钺吓得从龙椅上滑落半截,慌忙抓住扶手才没瘫软在地,声音带着哭腔:“今日是朕登基大典,你这是作甚?”
你!要!干!什!么!
之前你天天来找朕密谋,现在你搞这一手,亚父不会怀疑是我要陷害他吧?!
“陛下!”
王骥重重叩首,额头在青石板上撞出血痕:“老臣受太祖皇帝知遇之恩,今日宁可血溅丹墀,也要诛此欺君罔上之贼!”
看着这御史,郑均也不想在今日斩了他,耽误了好日子,便道:如今天子年幼,天下之事只不过是我等群贤暂未摄政,王御史误会我们了。”
景隆帝虽然已经三十五岁,但郑均说他年幼就年幼!
“天下之事在天子,在诸位大臣!而你,只不过是…”
郑均听到这里,眼中寒芒骤现,周身青金真元如狂涛翻涌,未待王骥再吐半字,右掌凌空一压,真元凝作万千锋刃,裹挟着撕裂虚空之势倾泻而下!
去你妈的。
你以为你是袁绍,我是董卓?
闹麻了!
“轰!”
郑均真元如山,浩瀚而来!
王骥骇然暴退,却见那青金光华竟如影随形,瞬息穿透其护体罡气。
一声闷响过后,王骥身躯僵直,眉心浮现一道血线,继而周身经脉寸寸崩裂!
堂堂通窍二境的武者,竟被郑均隔空一击震碎元神,当场道消身殒!
甚至,只是死了神魂元神,肉身竟只有眉心的一条血线。
看到郑均出手之后,那三尊元丹武圣同时眼神一眯。
虽然郑均并没有全力出手,但窥一斑而知全豹,这等手段足以证明郑均的实力了。
毕竟镇杀通窍并不算难事,但在让对方肉
“春生侯无知无觉,倒是省心,正好送去楚州,卖楚王一个人情。”
他收回目光,转身向景王躬身行礼,高声道:“臣郑均,恭贺陛下登基!愿陛下承天受命,中兴大周!”
“至此,年号‘景隆’,是为我大周景隆皇帝!”
文武百官齐声附和,山呼万岁。
一旁的三尊元丹武圣也和郑均一样,象征性的拱手见礼,并没有把这位‘皇帝’当回事儿。
景隆皇帝李钺身着临时赶制的龙袍,站在高台上正欲发表登基后的第一道诏令,忽见户部尚书刘虎快步上前,躬身递上一份奏折。
李钺展开一看,眼中闪过一丝错愕,但很快被谄媚的笑容取代。
奏折所列封赏之重,远超他预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刘虎高声道:“陛下初登大宝,当以厚赏定人心!郑大都督诛逆贼、护社稷,武、卢、蔡三位元丹武圣匡扶正统,皆应加殊荣以彰其功!”
台下文武百官屏息,目光聚焦于郑均。
只见郑均神色淡然,似早已知晓此事。
而武黎扬抚须冷笑,卢正林与蔡抗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玩味。
而看了这个奏疏之后,景隆皇帝也毫不犹豫,当即扬声道:“朕膺昊天之眷命,承祖宗之洪业,统御万方,抚绥兆庶。今海内初定,社稷攸宁,赖诸卿戮力同心,共襄大业。兹特颁恩诏,以彰殊勋,以酬忠勇,以固邦本!”
“岚州节度使郑均,秉性刚毅,谋略深远,战功赫赫,威震华夷。今封为汉王,加九锡,授中枢右丞相,假节,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岚州、关中、直隶诸军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以彰其功,以显其荣。”
“肃州节度使武黎扬,勇冠三军,忠贞不贰,扫荡边陲,安定疆宇。今封为肃王,加九锡,授骠骑将军,假节,开府仪同三司,都督肃州、漠北诸军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以酬其劳,以励其志。”
“宣州节度使卢正林,智略超群,德才兼备,抚民安境,功在社稷。今封为安王,加九锡,授中枢左丞相,假节,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宣州诸军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以表其能,以固其位。”
“博州节度使蔡抗,忠勤体国,谋猷深远,镇守要冲,功业昭著。今封为宁王,加九锡,授车骑将军,假节,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博州、今州诸军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以彰其绩,以慰其心!”
一瞬间,在场四人尽数封王!
只不过…
卢正林看了一眼郑均,并不明白郑均为自己谋求的汉王是什么意思。
这岚州之地,从来没有汉国啊。
武黎扬的肃王、蔡抗的宁王和自己的安王,都是有历史依据的,所在各州皆有此等王爵曾经割据。
但郑均这个汉王,有点没想明白。
不过无所谓了,名号而已。
并不在意。
“臣谢陛下皇恩。”
郑均当即浅笑吟吟的开口,接着便站在了景隆帝身旁,张口笑道:“既如此,今日合该全军…”
话音未落,那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骥突然冲出,厉喝:“此乃僭越!四王并立,国将不国!”
此言一出,全场震惊。
就连太孙李璟都震惊的看向了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骥,心中叹息不已。
你为什么要出来送人头?
王骥话音未落,整个高台骤然陷入死寂。
这位三朝老臣须发皆张,手中象牙笏板直指郑均,官袍补子上的獬豸兽纹在风中剧烈抖动,仿佛下一刻就要扑出撕咬。
“王御史!”
景隆帝李钺吓得从龙椅上滑落半截,慌忙抓住扶手才没瘫软在地,声音带着哭腔:“今日是朕登基大典,你这是作甚?”
你!要!干!什!么!
之前你天天来找朕密谋,现在你搞这一手,亚父不会怀疑是我要陷害他吧?!
“陛下!”
王骥重重叩首,额头在青石板上撞出血痕:“老臣受太祖皇帝知遇之恩,今日宁可血溅丹墀,也要诛此欺君罔上之贼!”
看着这御史,郑均也不想在今日斩了他,耽误了好日子,便道:如今天子年幼,天下之事只不过是我等群贤暂未摄政,王御史误会我们了。”
景隆帝虽然已经三十五岁,但郑均说他年幼就年幼!
“天下之事在天子,在诸位大臣!而你,只不过是…”
郑均听到这里,眼中寒芒骤现,周身青金真元如狂涛翻涌,未待王骥再吐半字,右掌凌空一压,真元凝作万千锋刃,裹挟着撕裂虚空之势倾泻而下!
去你妈的。
你以为你是袁绍,我是董卓?
闹麻了!
“轰!”
郑均真元如山,浩瀚而来!
王骥骇然暴退,却见那青金光华竟如影随形,瞬息穿透其护体罡气。
一声闷响过后,王骥身躯僵直,眉心浮现一道血线,继而周身经脉寸寸崩裂!
堂堂通窍二境的武者,竟被郑均隔空一击震碎元神,当场道消身殒!
甚至,只是死了神魂元神,肉身竟只有眉心的一条血线。
看到郑均出手之后,那三尊元丹武圣同时眼神一眯。
虽然郑均并没有全力出手,但窥一斑而知全豹,这等手段足以证明郑均的实力了。
毕竟镇杀通窍并不算难事,但在让对方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