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新帝登基,汉王郑均(3/5)
”
也不拖了,赶紧草草登基,宣布正统吧!
对此,蔡抗、卢正林自然无二话,而武黎扬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想着大敌当前,也没有出声。
郑均当即下令亲卫传令,召集岚州城内所有外罡境以上的文武大臣即刻至节度使府集结,同时命魏权率黑甲铁骑封锁景王府周边街道,以防有人要趁机作乱。
景王暂居之所内,李钺正坐立不安,反复踱步。
自被郑均救回岚州后,他虽知自己可能被拥立,却始终未得准信。
“亚父该不会反悔了,好叫我那两个侄儿当皇帝吧?”
李钺在居所小院之中来回踱步,内心忐忑不安至极。额头冷汗涔涔。
虽然李钺觉得自己的机会很大,但太孙李璟和春生侯李丰的存在始终如芒在背。
尤其是听闻郑均近日频繁召见户部尚书刘虎、礼部侍郎周勉等人密议,在会议厅内同三尊元丹武圣密探,更让他如坐针毡。
“莫非…亚父改了主意?”
景王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掐进掌心:“太孙是正统皇嗣,春生侯背后又有楚王支持,而我…不过是个灌顶而成的废物外罡…”
正胡思乱想间,院外突然传来密集的脚步声。
听到这个声音,李钺浑身一颤,双腿瞬间脱力,‘扑通’一声瘫坐在地。
“完了…定是来杀我灭口的!”
瞬间,李钺面如土色,脑中闪过历代宫廷政变中‘暴毙’的亲王,喉咙里挤出半声呜咽:“大都督终究选了太孙…我、我命休矣!”
房门被猛地推开,魏权大步踏入,见景王瘫软在地,先是一愣,随即抱拳道:“陛下!大都督已率文武百官至府外,请陛下即刻更衣受玺,登基大典就在今日!”
虽然这种货色有些垃圾,但魏权还是给予了李钺足够的尊重,抱拳。
至于行礼就差不多得了。
“登…登基?”
李钺茫然抬头,半晌才反应过来,狂喜与惊惧交织下竟‘哇’地哭出声来,“我…不,朕莫不是在做梦?”
魏权面无表情地命令麾下亲兵递上绣龙冕服:“请陛下速速更衣,莫误吉时。”
“好好好,朕这就穿!”
李钺欣喜若狂,当即取来冕服,甚至还不等人来侍奉他,他便胡乱的穿戴了起来。
魏权在一旁看着,沉默不语。
大都督府,临时敕造的高台之上。
郑均立于高阶,与卢正林、蔡抗、武黎扬三人并立。
而台下,则是岚州尚在的军中诸将及逃难至岚州的神京旧臣。
见魏权带着穿戴好冕服的李钺出现,郑均上前三步,声震全城:“国不可一日无君!今太孙年幼,春生侯孱弱,唯景王殿下乃烈宗血脉,仁厚贤明,当承大统!”
“万岁!”
文武百官齐声山呼,声浪如潮。
李钺被推上龙辇时仍在发抖,直到郑均亲手将一枚临时仿制的传国玉玺塞入他怀中,才如梦初醒般抓住郑均衣袖:“亚父!朕…朕必不负你!”
郑均微微一笑,接着道:“储贰之重,式固宗祧,一有元良,以贞万邦,今以为先帝上尊号烈宗赵皇帝,景王殿下,还是请为先帝灵柩前扶柩了。”
先帝当然没有尸体存留下来了。
这只是衣冠冢,按照礼部的模式进行一比一复刻而已。
李钺闻言,颤抖着心,当即上前去,跟随着礼部的礼仪进行步骤去走。
按照皇朝规矩来说,新帝应该在先帝的灵柩前大哭特哭,以表孝道。
但奈何李钺现在是半点儿眼泪都没有,甚至差点笑出声来。
毕竟,虽然永昌皇帝乃是景王李钺生父,但对于这种级别的儿子,永昌皇帝向来是不在意的,父子俩根本没什么感情。
李钺,根本哭不出来。
所以,群臣只能看着李钺如同小丑一般在灵柩上干嚎,半天也见下雨。
这种模样,当即让底下的岚州群臣有些忍俊不禁。
独孤愿、于慎等臣更是愤懑不平,不知道为什么大都督不自己当皇帝,反而拥立这么个货色。
然而,这副怯懦模样落在某些人眼中,却显得格外刺眼。
太孙李璟站在群臣前列,双手紧握成拳,指甲深深掐入掌心。他死死盯着高台上的景王,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
“皇叔这般轻佻怯懦,如何能担得起大周江山?!”
李璟心中怒吼,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他自幼被立为太孙,受的是储君教育,自认比景王更有资格继承大统。
可如今,郑均却选了这样一个废物登基,而自己竟只能站在台下,眼睁睁看着皇位旁落!
“郑均…你今日选他,来日必会后悔!”
李璟心中恨意翻涌,但面上却不敢表露分毫,只能低下头,掩饰自己赤红的双目。
而除了郑均以外,卢正林、蔡抗以及武黎扬都成了李璟记恨的目标。
若是有朝一日,他重新掌权,成就曾祖父那样的伟业,定要将这四人抽筋剥皮!
另一边,春生侯李丰站在角落里,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眼角甚至渗出一点泪。
他年纪尚小,对朝堂争斗毫无兴趣,只觉得这冗长的仪式无聊至极。
而高台之上,郑均目光扫过台下众人,将李璟的愤恨和李丰的漠然尽收眼底,嘴角微不可察地勾了勾,心中已有计较。
“太孙不甘,日后必生事端,需得派
也不拖了,赶紧草草登基,宣布正统吧!
对此,蔡抗、卢正林自然无二话,而武黎扬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想着大敌当前,也没有出声。
郑均当即下令亲卫传令,召集岚州城内所有外罡境以上的文武大臣即刻至节度使府集结,同时命魏权率黑甲铁骑封锁景王府周边街道,以防有人要趁机作乱。
景王暂居之所内,李钺正坐立不安,反复踱步。
自被郑均救回岚州后,他虽知自己可能被拥立,却始终未得准信。
“亚父该不会反悔了,好叫我那两个侄儿当皇帝吧?”
李钺在居所小院之中来回踱步,内心忐忑不安至极。额头冷汗涔涔。
虽然李钺觉得自己的机会很大,但太孙李璟和春生侯李丰的存在始终如芒在背。
尤其是听闻郑均近日频繁召见户部尚书刘虎、礼部侍郎周勉等人密议,在会议厅内同三尊元丹武圣密探,更让他如坐针毡。
“莫非…亚父改了主意?”
景王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掐进掌心:“太孙是正统皇嗣,春生侯背后又有楚王支持,而我…不过是个灌顶而成的废物外罡…”
正胡思乱想间,院外突然传来密集的脚步声。
听到这个声音,李钺浑身一颤,双腿瞬间脱力,‘扑通’一声瘫坐在地。
“完了…定是来杀我灭口的!”
瞬间,李钺面如土色,脑中闪过历代宫廷政变中‘暴毙’的亲王,喉咙里挤出半声呜咽:“大都督终究选了太孙…我、我命休矣!”
房门被猛地推开,魏权大步踏入,见景王瘫软在地,先是一愣,随即抱拳道:“陛下!大都督已率文武百官至府外,请陛下即刻更衣受玺,登基大典就在今日!”
虽然这种货色有些垃圾,但魏权还是给予了李钺足够的尊重,抱拳。
至于行礼就差不多得了。
“登…登基?”
李钺茫然抬头,半晌才反应过来,狂喜与惊惧交织下竟‘哇’地哭出声来,“我…不,朕莫不是在做梦?”
魏权面无表情地命令麾下亲兵递上绣龙冕服:“请陛下速速更衣,莫误吉时。”
“好好好,朕这就穿!”
李钺欣喜若狂,当即取来冕服,甚至还不等人来侍奉他,他便胡乱的穿戴了起来。
魏权在一旁看着,沉默不语。
大都督府,临时敕造的高台之上。
郑均立于高阶,与卢正林、蔡抗、武黎扬三人并立。
而台下,则是岚州尚在的军中诸将及逃难至岚州的神京旧臣。
见魏权带着穿戴好冕服的李钺出现,郑均上前三步,声震全城:“国不可一日无君!今太孙年幼,春生侯孱弱,唯景王殿下乃烈宗血脉,仁厚贤明,当承大统!”
“万岁!”
文武百官齐声山呼,声浪如潮。
李钺被推上龙辇时仍在发抖,直到郑均亲手将一枚临时仿制的传国玉玺塞入他怀中,才如梦初醒般抓住郑均衣袖:“亚父!朕…朕必不负你!”
郑均微微一笑,接着道:“储贰之重,式固宗祧,一有元良,以贞万邦,今以为先帝上尊号烈宗赵皇帝,景王殿下,还是请为先帝灵柩前扶柩了。”
先帝当然没有尸体存留下来了。
这只是衣冠冢,按照礼部的模式进行一比一复刻而已。
李钺闻言,颤抖着心,当即上前去,跟随着礼部的礼仪进行步骤去走。
按照皇朝规矩来说,新帝应该在先帝的灵柩前大哭特哭,以表孝道。
但奈何李钺现在是半点儿眼泪都没有,甚至差点笑出声来。
毕竟,虽然永昌皇帝乃是景王李钺生父,但对于这种级别的儿子,永昌皇帝向来是不在意的,父子俩根本没什么感情。
李钺,根本哭不出来。
所以,群臣只能看着李钺如同小丑一般在灵柩上干嚎,半天也见下雨。
这种模样,当即让底下的岚州群臣有些忍俊不禁。
独孤愿、于慎等臣更是愤懑不平,不知道为什么大都督不自己当皇帝,反而拥立这么个货色。
然而,这副怯懦模样落在某些人眼中,却显得格外刺眼。
太孙李璟站在群臣前列,双手紧握成拳,指甲深深掐入掌心。他死死盯着高台上的景王,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
“皇叔这般轻佻怯懦,如何能担得起大周江山?!”
李璟心中怒吼,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他自幼被立为太孙,受的是储君教育,自认比景王更有资格继承大统。
可如今,郑均却选了这样一个废物登基,而自己竟只能站在台下,眼睁睁看着皇位旁落!
“郑均…你今日选他,来日必会后悔!”
李璟心中恨意翻涌,但面上却不敢表露分毫,只能低下头,掩饰自己赤红的双目。
而除了郑均以外,卢正林、蔡抗以及武黎扬都成了李璟记恨的目标。
若是有朝一日,他重新掌权,成就曾祖父那样的伟业,定要将这四人抽筋剥皮!
另一边,春生侯李丰站在角落里,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眼角甚至渗出一点泪。
他年纪尚小,对朝堂争斗毫无兴趣,只觉得这冗长的仪式无聊至极。
而高台之上,郑均目光扫过台下众人,将李璟的愤恨和李丰的漠然尽收眼底,嘴角微不可察地勾了勾,心中已有计较。
“太孙不甘,日后必生事端,需得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