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 政变和哗变~(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即使到了这种形势万分严峻的时候,乔治三世依旧顽固的不肯大规模扩充陆军,无视本土陆军数目只有区区5万人的事实。  

在白金汉宫,乔治三世甚至忿怒的向某个提议扩充50万陆军的年轻贵族怒吼:  

“我大撒克逊自有特殊国情。”  

“扩充陆军,汉诺威王朝亡。”  

“不扩充陆军,撒克逊亡。”  

“不扩,死也不扩。尔等休得再言,否则朕剐你全家”  

所有人都听傻了。  

只有王宫侍从才知道,国王陛下最近在看一本畅销的东方连环画《大宋王朝1566》,很可能是被里面的某些内容迷住了。  

连环画里,宋皇霸气侧漏,上朝殴打文官,下朝便服逛窑子,留下了很多的佳话。  

乔治三世看的热血沸腾,直呼过瘾。  

不过,  

乔治三世终究还是有些理智的。  

他一口气掏出了1200万两英镑和价值500万英镑的后勤物资,以缓解盟友的怒火。  

国王都如此暴躁。  

贵族们更加狂躁,一百多万干涉军从各个方向疯狂围攻法兰克,各种残暴事件层出不穷。  

以至于,  

维也纳的一张报纸哀叹:  

“吴皇只需坐在海边,就能看到无数尸体飘下。”  

“无数财富灰飞烟灭,无数年轻人成为白骨,早知如此,我们还不如天天喝茶”  

次日,  

报纸被查封,所有相关人员被下狱。  

当局愤怒的发现,该报纸的社长和几名主编在出刊前夜携家眷潜逃,竟是不知所踪。  

所有人不寒而栗。  

他们终于意识到一个可怕的问题,贾伯爵虽然走了,但他的徒子徒孙依旧活跃在新闻界。  

此时,地中海的一艘悬挂教宗国旗帜的客船。  

该报社的管理层正坐在最顶部的豪华客舱内,桌上摆放着烤鹅、牡蛎、鱼子酱、白面包、炸薯条社长开启香槟,砰兴奋的叫喊道:  

众人齐齐呐喊:  

“为自由,干杯”  

没错,他们要集体去投奔光明和自由。  

他们认为吴军必胜,联军必败。  

此时投奔,投名状还是有含金量的。过几年再回来,身价至少翻十番。  

“你们的背后站着一个强大的帝国”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这个寒冷的冬季,吴军按兵不动。  

除少数仆从军分散在各个据点过冬,主力蹲在黑海之北,第聂伯河以东猫冬。  

粮食是充足的。  

肉食是充足的。  

屋子是温暖的。  

燃料是充足的。  

军心稳定,信心十足,一点都不累。  

李郁就像是巨兽章鱼的脑袋,麾下的一百多万大军是章鱼的触手,数百万的劳务工人是触手底下的细小吸盘。  

章鱼蹲在海边,安静的汲取附近上万平方公里的营养。  

发育!  

待明年,跳入黑海,掀起巨浪。  

圣彼得堡。  

冬宫。  

枪声响起。  

谢苗诺夫斯基近卫团再次走到前台,士兵们在大贵族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  

士兵们径直闯入保罗的寝殿。  

“殿下,请您签字”  

保罗接过瞅了一眼,丢在地上。  

一名贵族军官捡起来,再次递上:“殿下,签字!”  

保罗再次打落。  

再次捡起。  

军官杀气腾腾,掏出手枪:“签!字!”  

保罗起身,冷笑:“我是沙皇!”  

一声枪响,保罗倒下。  

当天,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一世宣布继位,他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废除父亲的一切措施,让帝国回到祖母时代。  

叶卡捷琳娜二世再赢一次。  

她早就知道儿子和自己不仅没有亲情,思维也是完全迥异的,但碍于枢密院的激烈反对无法废储。  

于是,她通过亲手抚养孙子的方式,提前十几年给儿子保罗钉上了棺材板。  

皇族斗争,何其血腥天家无父子。  

冬宫。  

各国公使再次求见新沙皇亚历山大,巩固联盟。  

相比于疯子保罗,公使们觉得这位年轻的少年沙皇更接近他的祖母,蓝色的眸子写满野心和睿智。  

最终,  

两边皆大欢喜。  

达成了一系列条款。  

简单说就是:  

罗刹将重回联盟,在东线组建规模庞大的陆军和各国陆军一道正面抵抗吴军。  

其余五国承认罗刹在战后吞并波—立联盟部分国土,以及君士坦丁堡。  

六国一致支持波旁王朝复辟。  

此外,撒克逊王国将为圣彼得堡提供不少于600万英镑的军费或者物资。  

消息传到伦敦,乔治三世以及内阁成员稍稍安心。  

7天后,  

一支庞大的船队抵达圣彼得堡,火炮、燧发枪、火箭弹、火药、炮弹、军刀、烈酒,应有尽有,一水的崭新军火。  

无数赤手空拳的农奴被武装起来,组成了一个又一个步兵团。  

罗刹帝国的贵族子弟也不再醉生梦死,他们收敛纨绔,穿上军装,跨上佩剑,进入军队担任营团一级军官。  

寒冷的北风,无法阻挡罗刹的战争机器预热。  

吴军也没闲着。  

把战术反复讨论了一遍又一遍,后勤物资盘算了一遍又一遍。  

沙盘作业,模拟战争。  

欧洲在吴皇眼里没有秘密,因为有太多的人自愿提供情报,其中不乏某个精明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