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 自己就打起来了(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松江府金山卫要塞。  

外海,出现了一点白帆。  

塔楼之上的哨兵放下手里蒲扇,慢悠悠站起来,拉开千里镜。  

镜头里,  

船只轮廓逐渐清晰。  

主桅杆顶端的旗帜,隐约可见。  

其中1名士兵抓起衬衫顺着梯子爬下去,汇报海上船情。  

在路上,  

他将衬衫整齐穿好,恢复了一个士兵该有的模样。  

江南的夏季闷热!  

今年的雨水,比往年偏少。  

不过,  

据说浙闽那边的雨水比往年偏多。  

老天爷大约是个漂亮女人,脾气不太好,总爱给人间折腾点事。  

1艘巡逻快船驶出港,迎上尼德兰商船。  

快船甲板,  

准尉对着近在咫尺的商船,高声喊道:  

“降帆,收起炮舷,放下绳梯。”  

之后,  

他攀着绳梯登上商船,见到了一群表情恭顺的红毛夷。  

“从何地来?所载是何货物?”  

红毛夷身边的通译立马微笑着上前2步“将军好,我们从巴达维亚来,货物有硫磺、硝石、蔗糖、白银、钻石、肉豆蔻、丁香、檀香”  

3艘商船缓缓驶入港口。  

日渐正规化的吴廷,开始在各个领域完善细节。  

凡入港外籍商船,  

须由己方2名士兵同时登船陪同,方可入港。  

美名曰:  

引水员。  

如果不配合的话,有可能被要塞炮击。  

满负荷运转的军工署放下手里工作,抽调优秀匠人顶着极高的废品率,铸造了4门60磅要塞炮。  

内部戏称为4大金刚。  

就布置在此处,炮口对准海面。  

要塞炮不比卡隆炮,制造难度大太多。  

整体看起来,  

从炮尾到炮口呈现一个明显的从粗到细的3级过渡。  

装药量大,射程远。  

装填过程十分费劲,一门炮需要35人伺候,250息才能打一发。  

还配套了滑轮起重机,搬运炮弹。  

要塞炮最大的亮点不是口径,而是可旋转底座,简易轴承和人力协作,使火炮具备了原地转向150度的功能可以说,  

这是吴国冶金技术和铸造技术的集大成作品。  

工业大臣杜仁大力推行的发明奖励制度,充分调动了匠人们的积极性。  

凡是能提高现行效率(时间、人力、质量)3成以上之任何领域的任何改良措施,都可获得赏银500两到2000两。  

凡涉及工、农、矿、交通、建筑、航海、天文、水利、医学等领域的全新发明(技术、实物、理念),整理资料后交由陛下亲自审核。  

吴国正式成立了皇家科学院,坐落于风景优美的东山半岛。  

没到1年,  

声名鹊起。  

因连续发生多起火灾、爆炸、中毒、斗殴、半夜唱歌等离谱事件,成功赢得了“疯人院”称号!  

所谓,建校越晚,名声越大。  

最早建校的步兵士官学校默默无闻,学员一批来一批走,毫无存在感。  

入选皇家科学院研究员,需要有发明成果。  

一般会授予临时研究员头衔,可享受科学院提供的资源,带薪潜心研究。  

入院2年内,如果拿不出更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出院!  

拿得出新成果,但不够突破,就延至5年。  

终身研究员头衔,殊为不易。  

必须经过陛下(李院长)的亲自认证商业部海贸署出面,将尼德兰3船货全部吃下。  

双方默契的忽略了大屿山岛的争议。  

吴国不可能效仿濠镜澳旧事租赁一块土地给夷商,将来肯定要拿回来。但目前没有海军,也不想因此影响海贸局面,故而闭口不谈。  

尼德兰人不愿意主动放弃这块黄金宝地,他们毕竟是从清军手里夺取的,没有和吴国发生摩擦,所以也不提。  

按照巴达维亚总督的设想——走着瞧。  

将来,  

若吴国控制了长江以南,有取清代之的迹象。可以将大屿山岛作为谈判条件,争取一些更好的商业条款然后奉还。  

若吴、清打的势均力敌,犬牙交错,就不打算归还了。  

如今,  

有2件涉及海外贸易的麻烦事悬而未决。  

1件是,  

各国纷纷请求设立商馆。  

另外1件是,  

治下各地商会联名请求朝廷明确海贸权限:  

哪些货物是朝廷专营,哪些货物民间可自行售卖,  

(当前,吴廷暂时垄段了茶叶、丝绸、瓷器的所有出口权。)  

李郁冷静琢磨后,  

痛快批准了第1条,  

允许各国在松江府黄浦江畔设立商馆,同时在广州城内设副馆。  

各国可在划定的区域内自行盖屋子,但不得修建教堂。  

允许牧师神父常居商馆,但禁止传教。  

陛下指出传教应该是双向的、平等的。  

欧洲的神父们希望在东方传播福音。  

东方的高僧、道长们也急切地希望将佛道之经义灌输给欧洲的羔羊们。  

所以,  

如果传教士能够拿到本国国王和骡马教廷允许同等传教的书面许可。  

那就ok了。  

以后。  

手段不限,谁能拉拢来多少信徒算谁的本事陛下做事就是这么的文明、开放,肆无忌惮。  

而关于海贸货物权限,还需再议。  

其余商品都无所谓唯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