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 蒸汽机和后宫(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湖广战役计划庞大,需要周密的作战计划以及庞大的后勤支撑。  

所需动用的兵力亦是个庞大的数字。  

预计,  

需要动用一大半的步兵,一大半的水师,还有全部的骑兵。  

另外,  

还会动用客团(客家新兵),第1派遣军当参谋本部的绍兴书生和陆军部的职业军官激烈讨论时,  

情报署署长刘千悄然而至。  

“臣,拜见陛下。”  

“坐,吃点水果。”  

“谢陛下。”  

刘千吃了一颗冰镇杨梅后,就不再下手。  

开始低声汇报工作:  

“陛下,臣刚从湖北回来,有些发现!”  

“讲。”  

李郁擦拭干净手上的杨梅汁水,令人取来地图。  

“这半年湖广无大灾,云贵有小旱,四川闹过一阵子蝗灾。春粮收成都还行,尤其是湖广。乾隆伪帝坐镇南阳,湖广总督陈祖洛亲自部署漕粮北运。”  

“真巧啊,寡人在琢磨粮食,乾隆也在琢磨。”  

刘千也忍不住笑了。  

看来,湖广战役可以改名“粮食战役”了。  

“陛下,臣有一想法,不如现在就将我军的战略意图放出去!”  

“哦?”  

“此乃阳谋!告诉天下人,我吴军取湖广信心十足。”  

李郁盯着刘千好一会,  

笑道:  

“好算计!”  

刘千的脸,瞬间兴奋微红。  

好让陛下知道,  

自己不止会搞情报,搞军事也是有模有样。  

刘千用手指着地图,  

“陛下请看,湖南一省漕粮走湘江,先至长沙,后驶入洞庭湖,汇入长江,停泊武昌。之后,和湖北漕粮一道驶入汉水,经襄阳北渡,驶入唐白河,最终抵达河南南阳府。”  

“情报准确吗?”  

“细作亲眼目睹了汉水襄阳段舟楫前后相连,绵延十数里。截止到臣返苏前,已运至南阳府稻谷8万石。清廷预定计划是120万石。”  

“数字准确吗?”  

“臣花了3000两从湖北粮道衙门买的情报。”  

李郁缓缓点头,  

又往嘴里放了一颗杨梅,默默感受着冰凉汁水的绽放往年,  

清廷分摊给8省的漕运总量在400万石,湖广为最。  

假如湖广大丰收的话,苦一苦百姓还是有可能拿出120万石漕粮的。  

思索了一会:  

“让刘武来见我。”  

水师总指挥刘武,平时常驻崇明。  

这次为了参加朝议,乘坐快船提前来了苏州府。  

陛见时,  

他携带了一箱子木船模型。  

李郁大为诧异,饶有兴趣的挨个摆开仔细查看。  

模型精致,有细节,有匠心。  

还标注了所属船型。  

清军船只:  

赶缯船、大鸟船、福船、米艇、梭船、快蟹船、沙船、漕船欧式海船:  

盖伦船、克拉克船、马尼拉大帆船、海盗船、交通艇南洋海盗船:  

双船体帆船、多桨帆船、马来屋棚船、独木舟快来帮虚弱的作者配图吧,热心的哥哥们李郁啧啧称奇,哪个男人能拒绝这样的浪漫呢。  

于是问道:  

“出自何人之手?”  

“撒克逊人维特和尼德兰人韦森绘图,水师木匠制作。”  

“照此样,仿造3份,分别留给水师学校、江南造船厂、还有水师基地。”  

“是。”  

刘武指着其中2艘船说道:  

“陛下请看,清军的快蟹船和海盗的桨帆船,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可小觑。”  

“寡人不解。快船除了擅长逃跑,能有什么威胁?”  

刘武犹豫了片刻,  

低声问道:  

“我把2人带来了。”  

没一会,  

李郁亲自询问2位因为仰慕文明、自愿加入吴军水师的洋军官。  

开门见山:  

“南洋海盗猖獗否?”  

“回陛下,海盗非常猖獗。他们无恶不作,没有他们不敢抢的船,没有他们不敢做的恶。”  

李郁笑了,  

总觉得2个殖民者抨击土著海盗无恶不作,有点滑稽。  

问道:  

“遇上武装商船呢?”  

“抢!”  

“遇上战舰呢?”  

“如果在浅海、峡湾,照抢不误。”  

李郁笑容瞬间凝固,问道:  

“他们的船很厉害吗?”  

少年维特似乎长高了一些,  

恭敬答道:  

“我曾在皇家海军5级风帆战舰恐惧号服役1年半,担任见习军官。曾在苏禄群岛以西海域为1艘商船护航,遭遇了摩洛海盗。”  

“摩洛海盗?”  

“对,就是以摩洛人为主,还有马来人、苏禄人、婆罗洲猎头族组成的海盗。”  

“你继续讲。”  

“恐惧号在一处峡湾突然遭遇摩洛海盗。至少100艘独木舟,和50艘屋棚船,突然从天而降,向我们发动进攻。”  

“屋棚船载几门火炮?”  

“一至两门旋转火炮。”  

李郁噗嗤笑了。  

“战果如何?”  

“我们至少击沉了12艘海盗船,然后被数不清的船包围了。海盗们甩上飞爪,挥舞刀剑攀爬上来。”  

说到这里,维特的脸都有些扭曲了。  

记忆很痛苦!  

“陆战队拼命抵抗,全舰伤亡39人。借助一阵大风,恐惧号撞沉了几艘海盗船,成功脱离包围圈,但,商船被海盗劫持,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