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 蒸汽机和后宫(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来用1100英镑赎回了大部分船员。”  

尼德兰人韦森也补充道:  

“巴达维亚当局曾经为一位牧师支付了300个银币,将人赎回。”  

“摩洛海盗的战术就像狼群,伏击撕咬猎物。”  

“而且,他们的报复心极强。”  

李郁若有所思。  

很熟悉的感觉。  

人海战术,速度优势,主场地形几百年后,  

也是个毒瘤。  

不纯是军事问题!  

刘武低声说道:  

“臣担心清军会以数量庞大的小船围攻我们,尤其在内河湖泊里会很麻烦。”  

李郁突然想起了在湖口见到的那一幕。  

清军快船侦查,飞速离开。  

“刘武,你的担忧很有道理。这次召你前来,寡人想让水师封锁襄阳。”  

“请陛下下令。”  

“短期目标,封锁汉水拦截湖广漕船、摧毁湖北清军水师。长期目标,坚守至秋季,配合步兵,攻取湖广。”  

“臣,遵命。”  

刘武步履匆匆,先行赶回崇明,准备调动全部主力战舰。  

湖口还有3艘战舰,可一并带走。  

补给舰要多带水师陆战队也需要带上。  

再琢磨一下,  

还要在襄阳附近寻找合适位置落脚,修筑陆上堡垒。  

舰队不可能在长江里漂几个月。  

以上都要考虑到。  

而尼德兰人韦森终于迎来了他的鸿运。  

被陛下任命为地狱号舰长,副舰长则是一名老资格的吴军水师水手长。  

舰上,  

一半的船员是撒克逊人,另外一半是吴军。  

操控软帆繁琐,离不开撒克逊水手。  

同时接受一名尼德兰舰长的指挥,比较符合制衡原则。  

此外,  

陆战队也是吴军。  

李郁吸收了皇家海军的先进经验——陆战队登舰。  

一半任务是登陆作战,一半任务是防范水兵造反。  

如今是初夏,  

长江水位逐渐上升。  

地狱号逆流而上,搁浅的风险大大降低。  

这艘战舰很特殊,  

是当初撒克逊使团因为减员严重,开不走而被迫“租借”给吴军的一艘标准战舰。  

而成功升任舰长的韦森,也迎来了他的桃花运,稀里糊涂的和女翻译张筱妹定了终身。  

说不清,是谁主动找的谁,  

总之结果一样。  

凶狠的水手挥舞着长枪登舰肉搏,厮杀多轮,  

双方汗津津的约定:  

待打完湖广战役,就完婚。  

出于责任感,  

张筱妹主动提出可以帮准夫君保管私人财物,顺便住进了他在府城外购买的宅子。  

韦森恋恋不舍,折腾一天后离开。  

临行前,  

张筱妹笑靥如花,给足了他面子。  

在码头,用汉语嘱咐他:  

“努力立下军功,不能怕死。”  

韦森身着崭新的、喷了栀子香水的吴军海军军服,  

敬礼,严肃道:  

“奴隶立下军功,不能怕死。”  

张筱妹微微蹙眉,纠正道:  

“是努力,不是奴隶。”  

韦森却无法分辨这2个词的语音差别,怎么都是发音奴隶。  

只能作罢!  

张筱妹扭头就去了吴皇宫,递上一份书信。  

表态:  

感谢陛下提拔,作为妻子,她一定会监督韦森英勇杀敌,时刻提醒韦森不忘陛下恩情。  

女官收下了书信,  

总之,  

宫里人对于这个总穿改良版军装的女翻译印象不佳。  

用容嬷嬷的话讲,  

这娘们的势利都写在脸上。  

而且克夫,前任洋人丈夫就是被她克死的,现任这位估计也活不久。  

但是容嬷嬷一琢磨,  

现任丈夫是吴军舰长,这不是诅咒陛下的战事不利嘛。  

于是,  

又改口说女人不该穿紧身军装,伤风败俗,阴阳颠倒。  

总之,  

容嬷嬷认为这女人欠针扎不过,  

过了几天,她气消了。  

容嬷嬷又突发奇想,不如给御团的小蹄子们订做一套,军服紧绷绷、武装皮带勒紧紧,再配上大檐帽、黑马靴!  

好像还挺好看的。  

保不齐,陛下会好这一口!  

容嬷嬷活了一辈子,  

就悟出了一个道理,老爷们嘴上抨击那些伤风败俗的事,私底下其实还是喜欢的。  

越伤,越喜。  

不过,  

陛下同时又喜欢同时仪妃那种假正经,真是帝心难测。  

王贞仪浑然不知自己成了皇宫的焦点话题之一。  

许多人私下议论,  

陛下到底图她哪点?  

图她眼神呆滞?图她平?图她走路步摇打脸?  

不过,  

国丈兼商业大臣胡雪余倒是私下提醒过皇后胡灵儿。  

“赵氏2妃不足为虑,以色侍君,娘家背景是硬伤,不足为虑。”  

“王贞仪一半是妃,一半是臣。加之性子与世无争,不足为虑。”  

”唯独杨妃平日里做事滴水不漏、深藏不露、内敛沉稳,手握内政部。一定要提防!而且,这女人很能生。”  

胡雪余甚至私下叮嘱女儿,  

后宫干政,是不可能长久的。  

待不久的将来,吴国基本控制了长江以南,局势平稳。  

你身为中宫皇后要做出表率,主动辞去财税署署长一职,同时要求杨妃效仿你辞去内政部的差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