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 土木堡殷鉴在前,臣恐御驾有危(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江面风大,李郁避入舱内。  

琢磨起了关于两国造船的差距:  

以刚才谈论的600石民用运输舰(也就是36吨)举例,市场售价是300两,实际出厂成本在250两,相当于每吨造价7两。  

而东印度公司海船造价在每吨2.5英镑(8两白银)。  

再综合考虑内河船只和海船的选材差距,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目前吴国的造船成本远高于同行。  

阿德莱德为了稳住盟友,刻意展示了实力。  

他暗示,  

当今世界最擅长控制造船成本的是撒克逊人。  

这一点,也是撒克逊东印度公司后来居上的关键因素之一。  

商业部果断提出,订购1艘他们的主力商船船型,400吨武装商船,下次随贸易船队一起送来。  

阿德莱德没有一丝犹豫,立即答应。  

甚至将简易图纸和数据都落在纸面。  

李郁听了汇报后,推断加尔各答造船厂一定有不少半成品,甚至是接近完工的船舶。  

所以,  

他们才会答应的如此干脆。  

这艘400吨海船的交易价定为白银5000两。  

双方都很满意而吴军目前的主力战舰,2200料“江南级”换算下来仅有130吨。  

36门舰载炮炮加上炮车(一半是卡隆炮),总重量就接近25吨。  

水手150人,重量在12吨左右。  

再加上弹药、食物、淡水,工具,备用木材风帆、零碎总总。  

吨位小,木材差,江南级根本承担不了远航,近海航行都要算着补给。  

好在卡隆炮威力够大,清军水师实力够孱弱。  

这才造就了江南级的赫赫战绩李郁默默的给吴国水师贴了个标签:  

一支小规模内河海军。  

古今船舶单位换算:1000料60吨120000斤1000石突然,  

桅杆上,瞭望哨大声呐喊:  

“右前方,有清军小船4艘。”  

李郁走出舱室,  

拉开千里镜,见远处的江面,清军小型战舰速度飞快而己方两翼2艘苏松级主动迎战,冲着清军驶去。  

期待中的水战没有发生。  

清军小型战舰不敢靠近,逃了。他们知道,以吴军舰载卡隆炮的威力,一炮灭一艘。  

吴军水师在内河水域横冲直撞,畅通无阻,许久未遇敌手了。  

卡隆炮就是这么的豪横,  

相同重量,口径大2圈。  

相同口径,装药多2斤。  

可以称为“五边形战士“,唯一短板是射程。  

而在18世纪,海军最不在意的就是射程。  

李郁皱眉,问道:  

“是哨船吗?哪个镇的?”  

舰长答道:  

“一种桨帆船,酷似广船,速度有点快。末将判断可能是湖北清军。”  

李郁点点头,并未把此事放在心上。  

只是叮嘱注意防范。  

清军搞不清自己的攻击方向,所以一直忙着四处侦查。  

出发前,  

所有士兵都被告知,目的地——九江。  

这是李郁的障眼法,尽量给对手制造困惑。  

目睹了清军水师甚至不敢开炮就逃跑的一幕,江南民间船队集体欢呼。  

粗狂的船老大们甚至狂敲铜锣表达心中畅快。  

就是这么培养出来的。  

这些人返航后,又会添油加醋的讲述吴军战舰多么勇猛,清军多么胆怯。  

而此时,  

湖北清军却是紧张到爆炸。  

湖广总督陈祖洛和湖北巡抚王杰尤其紧张,他们高度怀疑吴军是想水陆并进,进攻湖北。  

水路路线:湖口——蕲州——黄州——武昌陆路路线:九江——瑞昌县——兴国州——武昌最靠东的,黄州、武昌2府风声鹤唳,一日三惊。  

“抚台,武昌逃亡出城者众,要阻拦吗?”  

“不,由他们去。”  

“这也太影响军心了,下官怕效仿者日益增多。”  

王杰沉思片刻,  

高声说道:  

“那就在城门口设卡,收取离城税,每人1两。”  

“嗻。”  

王杰叹了一口气,蘸了墨汁继续给乾隆写折子。  

然后,派人飞马提醒驻跸南阳府的乾隆。  

万一,  

万一吴军势如破竹,破武昌后就奔着襄阳——南阳而去,恐御驾有危。  

大清绝不能出现土木堡王杰的官声不错,自从上任后,  

只做3件事:  

种粮、募兵、筑垒。  

王杰不贪,对百姓有怜悯之心,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依旧会把社稷放在百姓之前。  

社稷为重,皇帝次之,百姓再次。  

论道德水准,  

在大清的封疆里面,他已经是罕见君子了。  

“总督大人来了。”  

“快快有请。”  

王杰戴好顶戴,出门迎接。  

陈祖洛摆手:  

“不必拘泥,如今非常时期,本官想和你商量一下。”  

“制台请讲。”  

“你判断,吴贼会进攻湖北吗?”  

王杰叹了一口气:  

“早晚的事。”  

“守得住吗?”  

“守得住也得守,守不住也得守。食君之禄,分君之忧,无非一死而已。”  

“王大人不愧是皇上亲点的状元。”  

屋内,突然陷入了没由来的沉默。  

王杰低声说道:  

“制台,老夫有句肺腑之言,不知当不当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