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 熬过了最危险的时刻,死在了最安逸的时刻(2/3)
别。
第5军团纪律性很好,吃苦耐劳。
士兵籍贯以浙南、皖南为主,多是矿工。
他暗自窃喜,来对地方了打了这么久的仗,
他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贵州绿营千总了,他悟出了吴军和清军的关键差异——先进火器、富裕后勤、成熟参谋。
在这种情况下,或许第5军团才是为将者的理想配置。
第1派遣军故地重游,颇为感慨,大呼小叫。
“耶,这是老子之前躺的炕。”
“屋顶那块黑斑,是军医给老子拔箭时喷上去的血。”
还有变态蹲在院子里,深情的抓起泥土嗅闻。
别人问他:
“咋了?”
“这底下埋着一个女人,我埋的。”
“她长的可美了,我有点怀恋她。”
“那你挖出来啊。”
“好啊。”
俩人刚拿来铁锹,就被忍无可忍的营官张老三踢翻,骂的狗血淋头。
总之,
营地里到处是回忆。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军团总指挥甘长胜从苗有林那回来,就召开了营官哨官会议。
主题是——整训新兵、整合战斗力。
既然上峰这么急,那整训的手法必定会粗糙些。
“所有哨长以上军官配发燧发手枪一把,子弹20发。”
众人望着木箱里稻草铺垫,整齐排列的崭新手枪颇为欣喜。
吴军高层都认为派遣军必须是一支冷兵器军团,但给部分军官配发手枪没关系。
整训的时候,
每天都有枪声响起每天都有血淋淋的尸体被拖出去埋了。
如果为吴军的步兵军团各选一个最符合气质的字:
第1派遣军团,必定是“戾”。
第2军团,应是“悍”。
第4军团,或是“稳”,或是“狡”。
驻扎九江的第4军团军官会议上,
黄肆宣布了陛下的旨意:
“第4军团接防扬州、安庆。从今日起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第4军团的任务就是守城。无需开疆拓土,保住扬州、安庆不失即可。”
军官们群情振奋。
纷纷拍着月匈膛表示:
“扬州、安庆固若金汤,万无一失。”
黄肆冷笑:
“别小看了鞑子,等他们重兵卷土重来,守城也不那么轻松的。扬州不是钓鱼城,无险可拒。”
1名中尉笑道:
“总指挥勿忧,只要装备跟上、工事挖齐,守城不难。”
“你要什么装备?”
“全装猪面盔。”
旁边人立马附和:
“配上线膛枪,居高临下,两三人一组,装弹射击各司其职。”
黄肆点点头:
“鞑子若拉来重炮,例如大将军炮,远距离轰城墙呢?”
有军官立即回答:
“挖沟,把沟挖到4里外,城外修一圈小型棱堡,以壕沟连通。”
第4军团的尉官们越说越起劲。
集思广益,点子满天飞。
就连门外站岗的士兵也被信心鼓舞,挺直腰板,眼里有光。
会议结束,
黄肆走出屋子,望着涛涛江水,感慨道:
“陛下真是知人善任啊。”
5日后,
第2军团6个营赶到,接防九江。
郑河安没来官方说法是,养病痊愈后再赴任九江。
当日,第4军团全员开拔。
正好搭乘空出来的船队顺江而下,一路欢声笑语,自是不表。
扬州西南的小县仪征暂由水师驻守。
建筑署负责修缮河道、码头。
此处将成为吴国运输链条的的一处关键节点。
第4军团士气高昂,踩着鼓点进驻扬州。
换下了征战疲惫的第1军团、近卫军团,分别回江宁和苏州府休整疗伤。
太湖畔,
卫生署在此新建了一座医院,收治江北会战的伤员400余人,以军官和老兵为主。
枪伤、刀剑伤,以及疟疾、腹泻、发烧等西山岛,
提取大蒜素液体后,立即送至这里。
距离不远,每日3趟。
李郁这一日前来视察,并且查看了伤员的用药手册后,颇为振奋。
大蒜素对于纯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很不错。
许多必死的伤员都神奇的挺了过来。
“陛下“
伤员们红了眼眶,颇为感动。
进了阎王殿还能走出来,很不容易。
突然,
第2军团第5营的一位准尉,扑通跪地叩首:
“陛下,请赐下神药救救郑总指挥吧。”
周围,
齐刷刷的跪了十几人。
李郁微笑着一一扶起:
“你等且在此安心养伤,郑校尉那边已经赐药。”
府城,阊门。
1年前,郑河安花费500两银子在此购置宅子1座。
从江北归来,
他就在此养病。
有吴门医派的几位名医开药调理,病情逐渐缓解。
马车离开郑宅后,
坐在车厢内的俩名大夫讨论:
“叶前辈,您看这位郑大人?”
“日渐康复,然未曾断根。若是长期安养,摒除鞍马劳顿,可无大碍,可望长寿。”
“晚辈请教,他这病史有多久了?”
“依老夫看,潜伏已久,至少10年。只不过郑大人身强力壮,之前病症不显罢了。”
叶天名对于自己的判
第5军团纪律性很好,吃苦耐劳。
士兵籍贯以浙南、皖南为主,多是矿工。
他暗自窃喜,来对地方了打了这么久的仗,
他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贵州绿营千总了,他悟出了吴军和清军的关键差异——先进火器、富裕后勤、成熟参谋。
在这种情况下,或许第5军团才是为将者的理想配置。
第1派遣军故地重游,颇为感慨,大呼小叫。
“耶,这是老子之前躺的炕。”
“屋顶那块黑斑,是军医给老子拔箭时喷上去的血。”
还有变态蹲在院子里,深情的抓起泥土嗅闻。
别人问他:
“咋了?”
“这底下埋着一个女人,我埋的。”
“她长的可美了,我有点怀恋她。”
“那你挖出来啊。”
“好啊。”
俩人刚拿来铁锹,就被忍无可忍的营官张老三踢翻,骂的狗血淋头。
总之,
营地里到处是回忆。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军团总指挥甘长胜从苗有林那回来,就召开了营官哨官会议。
主题是——整训新兵、整合战斗力。
既然上峰这么急,那整训的手法必定会粗糙些。
“所有哨长以上军官配发燧发手枪一把,子弹20发。”
众人望着木箱里稻草铺垫,整齐排列的崭新手枪颇为欣喜。
吴军高层都认为派遣军必须是一支冷兵器军团,但给部分军官配发手枪没关系。
整训的时候,
每天都有枪声响起每天都有血淋淋的尸体被拖出去埋了。
如果为吴军的步兵军团各选一个最符合气质的字:
第1派遣军团,必定是“戾”。
第2军团,应是“悍”。
第4军团,或是“稳”,或是“狡”。
驻扎九江的第4军团军官会议上,
黄肆宣布了陛下的旨意:
“第4军团接防扬州、安庆。从今日起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第4军团的任务就是守城。无需开疆拓土,保住扬州、安庆不失即可。”
军官们群情振奋。
纷纷拍着月匈膛表示:
“扬州、安庆固若金汤,万无一失。”
黄肆冷笑:
“别小看了鞑子,等他们重兵卷土重来,守城也不那么轻松的。扬州不是钓鱼城,无险可拒。”
1名中尉笑道:
“总指挥勿忧,只要装备跟上、工事挖齐,守城不难。”
“你要什么装备?”
“全装猪面盔。”
旁边人立马附和:
“配上线膛枪,居高临下,两三人一组,装弹射击各司其职。”
黄肆点点头:
“鞑子若拉来重炮,例如大将军炮,远距离轰城墙呢?”
有军官立即回答:
“挖沟,把沟挖到4里外,城外修一圈小型棱堡,以壕沟连通。”
第4军团的尉官们越说越起劲。
集思广益,点子满天飞。
就连门外站岗的士兵也被信心鼓舞,挺直腰板,眼里有光。
会议结束,
黄肆走出屋子,望着涛涛江水,感慨道:
“陛下真是知人善任啊。”
5日后,
第2军团6个营赶到,接防九江。
郑河安没来官方说法是,养病痊愈后再赴任九江。
当日,第4军团全员开拔。
正好搭乘空出来的船队顺江而下,一路欢声笑语,自是不表。
扬州西南的小县仪征暂由水师驻守。
建筑署负责修缮河道、码头。
此处将成为吴国运输链条的的一处关键节点。
第4军团士气高昂,踩着鼓点进驻扬州。
换下了征战疲惫的第1军团、近卫军团,分别回江宁和苏州府休整疗伤。
太湖畔,
卫生署在此新建了一座医院,收治江北会战的伤员400余人,以军官和老兵为主。
枪伤、刀剑伤,以及疟疾、腹泻、发烧等西山岛,
提取大蒜素液体后,立即送至这里。
距离不远,每日3趟。
李郁这一日前来视察,并且查看了伤员的用药手册后,颇为振奋。
大蒜素对于纯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很不错。
许多必死的伤员都神奇的挺了过来。
“陛下“
伤员们红了眼眶,颇为感动。
进了阎王殿还能走出来,很不容易。
突然,
第2军团第5营的一位准尉,扑通跪地叩首:
“陛下,请赐下神药救救郑总指挥吧。”
周围,
齐刷刷的跪了十几人。
李郁微笑着一一扶起:
“你等且在此安心养伤,郑校尉那边已经赐药。”
府城,阊门。
1年前,郑河安花费500两银子在此购置宅子1座。
从江北归来,
他就在此养病。
有吴门医派的几位名医开药调理,病情逐渐缓解。
马车离开郑宅后,
坐在车厢内的俩名大夫讨论:
“叶前辈,您看这位郑大人?”
“日渐康复,然未曾断根。若是长期安养,摒除鞍马劳顿,可无大碍,可望长寿。”
“晚辈请教,他这病史有多久了?”
“依老夫看,潜伏已久,至少10年。只不过郑大人身强力壮,之前病症不显罢了。”
叶天名对于自己的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