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刺客和传染病(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后胡灵儿亲自过问试验的进展,  

她听底下人说过,当初西山岛水泥测试项目是杨云娇负责的。  

所以陛下在信里一开口,立马自告奋勇接下了这个差事。  

不过,她只去了现场一趟就被熏的脸色发白。  

于是,再也不愿意去现场过问了。而是指派贴身侍女,胡筝负责。  

陛下提议、王后负责的事自然是优先级最高的。  

军工署帮着制作的高效捣蒜一体设备、吴王宫工地配套玻璃厂帮着烧制的部分玻璃蒸馏设备、太湖酒厂派来的酿酒技工,建筑署帮着盖的厂房、农业署帮着提供的大蒜。  

先碎大蒜,然后加热,然后泡高浓度酒精。  

再后蒸馏,浓缩。  

得到成品。  

于此同时,  

军需酒精的单子被人拿下,对大蒜素项目是个很好的助攻。  

一名来自湖州府的酿酒师傅拿出了祖传的秘诀,和一位杭州府的商人合伙拿下了单子。他们制作高纯度酒精的秘诀是控温蒸馏和生石灰。  

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的结合,是商业的最佳模板。  

而李郁提供了市场。  

当时有十几人参选,其评选过程也很简单,  

找了一帮老酒鬼来品尝。  

接近无水乙醇的刺激感,让酒鬼们高呼过瘾,飘飘欲仙。甚至闹出了醉死人的事故。  

科学的进步,往往需要献祭许多的生命,包括自愿参与的、无辜被卷入的。  

数万年来,人类的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尸骸和鲜血。  

70文一天雇佣来的十几个扒蒜老娘们欲哭无泪。  

一船大蒜!  

根本扒不完!  

就坐在太湖边,扒啊扒。  

她们想不通,这么多的蒜泥得配多少筐黄瓜啊。  

理论上讲,  

大蒜当中,有用物质含量很低。  

如果要治病,需要在一天之内口服40斤大蒜,才可以达到门槛抗生素的效果。  

当然。  

真的这样做了,不如直接给人一刀更痛快。  

所以必须提纯!  

还有尽可能减少浓缩蒸馏过程中,大蒜素的分解。  

以目前粗浅的流程,  

只能靠运气,不同温度不同时长,多多尝试,然后拿去给人形培养皿测试。  

穷举法!  

看似笨拙,实际上很靠谱。  

最适合知道科技发展方向,知道皮毛,不知道工艺流程,却已经在古代站稳脚跟,可支配海量资源的穿越人士。  

总之,  

胡筝是越看越心惊,对于陛下的敬佩犹如太湖之水连绵不绝。  

她意识到,  

呛人的“蒜香烧刀子”,很可能真的是神药。  

在一次盲测当中,2名严重痢疾患者服用3日后,就不再腹泻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