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 教坊司赎人(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郁放出了风声,  

西山煤矿今年的收益非常好,赚麻了。  

又把账先算了一下,年底股东分红非常的惊艳。  

惊艳到,最乐观的人都大吃一惊。  

潘府,  

潘老爷子皱着眉头说:  

“西山煤矿品质低劣,煤饼售价低廉,如此高的利润,绝无可能。”  

“父亲,我也不解。”  

当初,  

潘家投了2000两,年底要给他分红3000两。  

不知道的人,以为是在挖金矿呢。  

可是,  

驰骋商场几十年的潘老爷子也想不透,这是玩的什么花样?  

天底下,有倒贴的商贾吗?  

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干。  

他摇摇头,算了。  

无非是一个有点智慧,爱剑走偏锋的年轻人。  

大清朝的路边,埋的这种人还少吗。  

李家堡内部会议,  

众人也是困惑不解,明明可以赚更多的。  

还未到年底,竟然就告诉各位股东,今年的分红是股本的一倍半。  

不仅如此,还提前预付了分红的两成。  

说是怕各位手头紧,不能吃好喝好。  

慷慨到如此地步,太像一个傻子。  

然而,李郁说服了所有人。  

事到如今,李家堡骨干人人皆知自己从事的是造反事业。  

即使是底下人,心里也猜到了七分。  

“咱们的摊子越来越大,完全不走漏风声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些人为了年年有银子拿,只要不是明着造反,都会帮着我们隐瞒。”  

“我们缺的是时间。”  

“如果银子能换来时间,那我们就是赚了。”  

“范京,莫要心疼。等我们拿下江南,地窖里的银冬瓜你带人慢慢搬。”  

哈哈哈哈,众人一阵欢笑。  

杜仁还逗趣:  

“你还愁没钱花?回家找夫人要呀。”  

范京讪讪,连连摆手示意放过他。  

最近,他可是出名了。  

许多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来打秋风。  

穷酸书生范京,续弦娶了范家的美娇娘。  

这让多少书生,气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知道范家吃瘪的人,不多。  

拥有上帝视角的,更是只有李郁一人。  

王神仙,都没想到被人当枪使了。  

上交了一叠房契,还得了主子的褒奖。  

和珅最近火箭速度上升,但是宦囊也紧张的很。  

大清朝特色,  

就职履新前,要先出血。  

上官,同僚,吏部,同乡,同年,都要送上一份心意。  

你若是不送,对不住,伱就没法上任。  

所有人都自觉维护陋规,  

把你喷到生活不能自已,灰溜溜回乡。  

和大人最近走红运,一个个官职雨点般的打在脸上。  

乌纱帽摞了一堆。  

但是,银子流水一般的淌出去了。  

而且,别人还不太满意,觉得他给的不够多。  

却不知,他心里苦啊。  

下属的孝敬,他都拿来为皇上办事了。  

掏私人腰包,为皇家办事。  

他也是大清朝开天辟地的第一位了。  

就连乾隆听说了,  

也是半信半疑,咱大清有这样的忠臣吗?  

派了太监打听后,  

才相信了,原来真有这样的。  

乾隆在养心殿感慨:  

“钮祜禄和珅,他真的爱朕。”  

“不像其他臣子,表面大呼忠诚,实际上一点都不顾着朕的花销。”  

这些光顾着自己捞,不体恤圣心的大臣。  

不好随便定罪,毕竟都是功臣世家,八旗亲贵出身。  

容易寒了天下人的心。  

不过没关系,  

是人都会犯错,何况是地方督抚。  

待朕寻个由头,就能发落了他全家。  

银子,还能汇入紫禁城。  

王神仙为和珅敛财,当然也不会忘了自己。  

一套四进的宅子,就是他给自己的犒赏。  

其余的,全部卖掉换成现银,接送京城和府。  

范家,都瞧在眼里。  

更加笃定,是和珅这小子对自家下手。  

忍,等这家伙圣眷淡薄了。  

再通过联络在野的文人名士,京城的清流,弹劾他。  

范族长看得开,  

沉沉浮浮,起起落落,太正常了。  

钱财,乃是身外之物。  

谁让祖宗是范文正,不是孔圣呢。  

皇家不敢实质上动孔家,最多是斥责,换族长。  

爱新觉罗的天下,孔家的dang。  

衮衮诸公谁敢说,自己不是儒家弟子呢。  

李郁,  

在这段时间还干了一件大事。  

把苏州府的官吏都惊呆了。  

他,竟然派人去扬州府驿站,找到了卧病在床的马忠义。  

交给了他500两银子。  

马忠义的家奴,刘路正蹲在小炉子旁煎药。  

听完了来人的用意,拿到银票的时候。  

几乎是呜咽了,感动的涕泪横流。  

因为这世上只有人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的。  

当听说,这是西山煤矿的年底分红,提前预支了一部分。  

不过,需要出一个收据。  

刘路立即拉着来人,去找了马忠义。  

马忠义靠着卧榻,惊愕的听完了来意。  

闭着眼睛点点头。  

在收据上,签字,用印。  

说来也怪,收了这银子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