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双喜临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拿到定陶人缴纳的粮食、布帛和车辆后,赵基也尽可能搜集到了济水、巨野泽、泗水中上游的舟船。  

这才开始向酸枣撤军,依旧是自领本部殿后。  

他的本部一直动态变化,核心是三千余车骑混编部队,千余斥候轻骑,以及五千敢死兵。  

原本计划是带着关中兵在雒阳避暑、练兵时重整编制,制定新的战术体系。  

可贾诩为了抓捕战绩督促赵基提前进攻,赵基也担心刘备、徐州人撑不住,被袁术打出破竹、席卷之势。  

这才冒着暑气进兵,表现出了极大的护国热忱,也算打了袁术一个措手不及。  

如今虽然取胜,扬威于关东;可撤军之际赵基依旧不敢疏忽…他总觉得自己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是一碰就碎的玻璃刀剑…使用得当,这口玻璃制成的刀剑可以反复宰杀牲畜;可若遭遇不恰当的磕碰,顷刻间就碎裂一地。  

所以进攻纪灵的汝阳大营,他并没有趁着锐气强攻进击,而是组织水攻,瓦解纪灵构建完毕的防御体系。  

以局部极大优势,直接击垮了遭受水淹的颖水东营叛军。  

就连西营叛军,赵基也不想进攻,借魏越、张辽之手磨死、击垮了纪灵残军。  

再往后,最激烈的战斗反而是宴席间诱杀曹操。  

除此之外,赵基始终在避免不必要的战斗。  

战争一旦爆发,就很难体面、迅速结束。  

就这样,八月二十日时,赵基本部撤回酸枣,将在这里休整数日,并掩护白马城的赵云、船队撤离。  

他们撤离到荥阳后,船队才会来接赵基。  

酸枣,臧洪坟冢。  

他的坟冢是其麾下两千余兖州兵荷土修筑而成,圆滚滚的坟冢高四丈余,仿佛半个巨大土球扣在地面。  

坟冢之南,是臧洪的墓碑。  

赵基来此时,彰义都尉陈容正领着臧洪旧部、乡党洒扫,因此地面整齐。  

陈容脸上伤痕还未痊愈,整个脸裹着细麻绷带。  

一身素衣,快步来迎:“大司马。”  

“嗯,即将返回太原,我来与臧君道别一番。”  

赵基说着扭头向后看一眼,身后一名骑士手里提着一颗盐硝腌制,早已干枯的头颅。  

陈容瞥一眼就能认出来,这是曹操首级。  

高浓度的盐硝腌制与通风阴干,曹操圆润的脸颊此刻干缩起来,双目也被缝合起来。  

为了尽可能防止腐烂,专业人士处理时就将眼珠、脑浆之类挖空,里外涂抹盐粉,盐腌出水后更是里外填充石灰加速水分的流失。  

最后才是盐硝涂抹,通风阴干。  

等彻底干燥没有一点水分后,就可以做涂漆固化,漆层隔绝空气,漆层完整的情况下,这颗干枯之首可以保存千年。  

陈容对着赵基长拜,赵基也只是点点头,并说:“只能以曹贼首级祭奠臧公三昼夜。其子就在濮阳,走水路不过一日路程,我现在不想跟他打。”  

“是,卑职明白。”  

陈容再拜,这时候先过去的十几名虎贲郎已经来到臧洪坟冢石碑前,一起来的还有一台虎贲旗车。  

这些虎贲郎一同协作,在旗车各轮处敲定木楔,彻底固定好战车。  

随后一面长条旗帜缓缓升起,这是一面十分简陋的旗帜,就是拿最廉价的细麻布书写而成,写着‘五毒之首’四个字。  

战车、旗帜安装好,曹操的干枯首级也装在精制鸟笼里悬挂在旗杆顶端,鸟笼还加了防御的盖子。  

就是怕乌鸦或别的鸟雀啄食,破坏了这颗头颅的面容。  

赵基看一眼与环境温度一样,甚至毫不起眼的笼中头颅,这才上前来到墓碑五步外。  

陈容这些人在墓碑前摆放桌案,上面摆放一些寻常祭品。  

赵基目光落在墓碑,上面刻着‘汉故兖州刺史昭德将军射阳肃侯臧君之墓’。  

昭德将军、射阳侯都是朝廷追封,肃侯是臧洪的谥号。  

只是朝廷的追封有些慢,所以臧洪的坟冢规格显得有些低。  

不过以臧洪的性格来说,也不会喜欢厚葬。  

赵基观察之际,身边人递来酒水,赵基伸手接住就在供桌前泼洒。  

左右又分别泼洒后,才将剩下几乎全满的酒坛抱到供桌上,后退几步说:“臧君,从关东群雄讨董一事来看,虚假的盟友比敌人还要可怕。”  

说罢,赵基对着关尚伸手,关尚递来一卷精制竹简。  

赵基接过后扯掉绳索,这卷竹简内裹着绢,上面写着《蒿里行》。  

也懒的朗诵作态,赵基将摊开的竹简也铺在供桌上,又后退几步,拱手:“就此相别。来日若过酸枣,再来拜会。”  

他转身要走时,陈容迎上来:“大司马,卑职左右有十余名残疾吏士,愿侍奉臧君墓前。恳请大司马能出手书,免彼辈徭役、口赋。”  

赵基闻言回头看一眼臧洪的坟冢,就说:“此事也可,不过他们务农自食其力之余,也要用心修缮此处。我也不好让地方为难,这样,免成丁二十人的徭役、口赋如何?所开之田亩,俱为臧君祭田,祭田税租专用祭祀,以千亩为限。具体行文,我归营后遣使送来,也会上表朝廷,并行文于州郡县三府。”  

答应下来又不难,再经过朝廷的正式程序认可后,这里基本上就能稳定下来。  

除非曹操后人攻陷这里,否则以臧洪的忠良美名,没人会为了二十个男丁的徭役口赋,以及千亩田租招惹恶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