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犀浦对峙(2/6)
,骑兵侧击和背击虽然可见成效,但成本太大。
斛斯光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让高骈分心,无时无刻都在揣摩斛斯光的去处。
“你只管驰往新津,三日后挥师北上,准备堵截西川溃兵即可!”
“末将领命!”斛斯光眼神闪过些许失落,但很快又振作起来。
不能参与接下来的正面战场固然可惜,但堵截溃兵也是一件大功。
“去吧!”
“是!”
刘继隆颔首示意,斛斯光也适时调转马头,疾驰离去。
瞧着他远去,刘继隆看向耿明:“派马步兵前往什邡县,让人准备好饭食。”
“大军抵达什邡县后,先吃早饭,然后南下新繁县。”
“末将领命!”耿明沉声应下,随后开始指挥兵马继续过河。
一个时辰后,大军渡过雒水,挥师继续南下。
什邡县在大军渡河南边的十里外,因此赶在巳时前,大军便抵达了什邡县。
马步兵先行一步,当步卒与民夫抵达时,他们已经先吃饱了。
不等刘继隆下令,他们便开始外出放哨二十里,为步卒吃饭提供庇护。
五千什邡县民夫被结算了工钱,虽然只干了一个时辰的活,却依旧给了一整天的钱粮。
得到钱粮后,他们还觉得很不真实,拿着手里那十枚铜钱和三斤粮食,只觉得在做梦。
“什么时候,当兵的也知道给钱粮了?”
这五千多什邡县民夫都是一个想法,随后生怕陇右军将他们的钱粮抢走,急匆匆带着钱粮跑回了城内或四周乡里。
瞧着他们“逃跑”的背影,耿明唏嘘道:“这么多年,末将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害怕兵的百姓。”
刘继隆沉默无言,调转马头后,又不忍道:“百姓如此,皆赖朝廷无所作为,官兵肆无忌惮,嚣张跋扈。”
“为了生存下来,他们也只能变得吝啬而且狡猾,心机深沉。”
“这世道不能继续乱下去了……”
“嗯!”耿明郑重颔首,随后跟随刘继隆来到临时军营,下马用饭。
半个时辰后,随着三军与民夫酒足饭饱,大军继续南下。
沿途五十里路程,对于不缺挽马骡车的陇右军而言,并不算很长的距离。
不过期间的雁水、蒙水等两条河流,还是使得三军速度不可避免的变慢。
接连两次过河,原本以为河流已经渡过,但随着他们渡过蒙水,摆在他们面前的才是密布的水网。
这些密布的水网,在后世早已化作了平原或河渠,但在这个时代却依旧是阻碍行军的河流。
从濛阳南下新繁,五丈以上宽的河流便遇到了七条,二三丈的河流更是十数条。
他们几乎每走两刻钟,就要停留下来,驱使民夫铺设壕桥,这样才能让大军通过。
虽说河流不宽,但却动辄十余里乃至数十里长,基本都是长江(岷江)分流出来的河流。
这些河流有不少都是先秦时,李冰父子派人挖掘的。
先秦时岷江泛滥,成都八百里平原时常遭受洪涝,百姓颗粒无收。
李冰父子被授命修建都江堰后,不仅修建了宝瓶口和飞沙堰,还修建挖掘了无数堰堤、河渠、河道来分流。
整个水文系统,涵盖整个成都平原,使得大雨不涝,小雨丰田。
东汉时期,当地又设置“都水椽”和“都水长”来负责维护堰首工程。
到了蜀汉时期,诸葛亮治蜀并设堰官,征募一千二百兵卒专门负责各处河道的清淤和排积、修缮等工程。
此后各朝,基本延续了诸葛亮留下的堰官制度,并每岁检修河渠。
虽说保留下来了都江堰,但都江堰延续出去的西川水文系统却被破坏了。
所以刘继隆遭遇的这些许许多多河道,在后世早就变成了平原和沟渠。
好在辎重车里有足够多的壕桥,这才让大军在天黑前抵达了新繁县外。
在他们抵达新繁县的同时,新繁县的夯土城墙已经被炸开了一道两丈宽的豁口,城头的旌旗也换成了陇右的旌旗。
眼见大军到来,驻扎此处的陇右二百陇右马步兵也出城迎接起了大军。
“节帅,新繁县于正午拿下,新都县也在两个时辰前被张都尉率军拿下。”
“我军塘骑向南探哨十里后,与西川军的塘骑遭遇,西川军应该驻扎在郫县或犀浦县。”
校尉毕恭毕敬汇报着刚刚获取的军情,刘继隆见状看向耿明与韦工啰碌:“耿明,韦工啰碌,你二人率军前往城南扎营,一个时辰后县衙议事。”
“末将领命!”二人作揖应下,随后便率军往城南而去。
在他们走后,刘继隆又对张武麾下的校尉道:“传令给张武,率军来此议事。”
“是!”
校尉应下,刘继隆则是带着百余名精骑走入新繁县。
新繁县属于成都府,所以县内情况相比较北部的绵州要好上太多。
城中百姓虽说也穿着破烂,但起码都能打上补丁,面颊虽然凹陷,却也称不上面黄肌瘦,可见成都府的百姓,比成都府外的百姓,还是稍能过活些的。
除此之外,他们的胆子也稍大,敢走出街坊,来到主路两旁围观入城的陇右军,可见张武拿下新繁县后,陇右军的军纪保持很好,没让他们感到惧怕。
刘继隆没有太多时间观察百姓,他驰马来到了新繁县衙,命人将县衙内的
斛斯光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让高骈分心,无时无刻都在揣摩斛斯光的去处。
“你只管驰往新津,三日后挥师北上,准备堵截西川溃兵即可!”
“末将领命!”斛斯光眼神闪过些许失落,但很快又振作起来。
不能参与接下来的正面战场固然可惜,但堵截溃兵也是一件大功。
“去吧!”
“是!”
刘继隆颔首示意,斛斯光也适时调转马头,疾驰离去。
瞧着他远去,刘继隆看向耿明:“派马步兵前往什邡县,让人准备好饭食。”
“大军抵达什邡县后,先吃早饭,然后南下新繁县。”
“末将领命!”耿明沉声应下,随后开始指挥兵马继续过河。
一个时辰后,大军渡过雒水,挥师继续南下。
什邡县在大军渡河南边的十里外,因此赶在巳时前,大军便抵达了什邡县。
马步兵先行一步,当步卒与民夫抵达时,他们已经先吃饱了。
不等刘继隆下令,他们便开始外出放哨二十里,为步卒吃饭提供庇护。
五千什邡县民夫被结算了工钱,虽然只干了一个时辰的活,却依旧给了一整天的钱粮。
得到钱粮后,他们还觉得很不真实,拿着手里那十枚铜钱和三斤粮食,只觉得在做梦。
“什么时候,当兵的也知道给钱粮了?”
这五千多什邡县民夫都是一个想法,随后生怕陇右军将他们的钱粮抢走,急匆匆带着钱粮跑回了城内或四周乡里。
瞧着他们“逃跑”的背影,耿明唏嘘道:“这么多年,末将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害怕兵的百姓。”
刘继隆沉默无言,调转马头后,又不忍道:“百姓如此,皆赖朝廷无所作为,官兵肆无忌惮,嚣张跋扈。”
“为了生存下来,他们也只能变得吝啬而且狡猾,心机深沉。”
“这世道不能继续乱下去了……”
“嗯!”耿明郑重颔首,随后跟随刘继隆来到临时军营,下马用饭。
半个时辰后,随着三军与民夫酒足饭饱,大军继续南下。
沿途五十里路程,对于不缺挽马骡车的陇右军而言,并不算很长的距离。
不过期间的雁水、蒙水等两条河流,还是使得三军速度不可避免的变慢。
接连两次过河,原本以为河流已经渡过,但随着他们渡过蒙水,摆在他们面前的才是密布的水网。
这些密布的水网,在后世早已化作了平原或河渠,但在这个时代却依旧是阻碍行军的河流。
从濛阳南下新繁,五丈以上宽的河流便遇到了七条,二三丈的河流更是十数条。
他们几乎每走两刻钟,就要停留下来,驱使民夫铺设壕桥,这样才能让大军通过。
虽说河流不宽,但却动辄十余里乃至数十里长,基本都是长江(岷江)分流出来的河流。
这些河流有不少都是先秦时,李冰父子派人挖掘的。
先秦时岷江泛滥,成都八百里平原时常遭受洪涝,百姓颗粒无收。
李冰父子被授命修建都江堰后,不仅修建了宝瓶口和飞沙堰,还修建挖掘了无数堰堤、河渠、河道来分流。
整个水文系统,涵盖整个成都平原,使得大雨不涝,小雨丰田。
东汉时期,当地又设置“都水椽”和“都水长”来负责维护堰首工程。
到了蜀汉时期,诸葛亮治蜀并设堰官,征募一千二百兵卒专门负责各处河道的清淤和排积、修缮等工程。
此后各朝,基本延续了诸葛亮留下的堰官制度,并每岁检修河渠。
虽说保留下来了都江堰,但都江堰延续出去的西川水文系统却被破坏了。
所以刘继隆遭遇的这些许许多多河道,在后世早就变成了平原和沟渠。
好在辎重车里有足够多的壕桥,这才让大军在天黑前抵达了新繁县外。
在他们抵达新繁县的同时,新繁县的夯土城墙已经被炸开了一道两丈宽的豁口,城头的旌旗也换成了陇右的旌旗。
眼见大军到来,驻扎此处的陇右二百陇右马步兵也出城迎接起了大军。
“节帅,新繁县于正午拿下,新都县也在两个时辰前被张都尉率军拿下。”
“我军塘骑向南探哨十里后,与西川军的塘骑遭遇,西川军应该驻扎在郫县或犀浦县。”
校尉毕恭毕敬汇报着刚刚获取的军情,刘继隆见状看向耿明与韦工啰碌:“耿明,韦工啰碌,你二人率军前往城南扎营,一个时辰后县衙议事。”
“末将领命!”二人作揖应下,随后便率军往城南而去。
在他们走后,刘继隆又对张武麾下的校尉道:“传令给张武,率军来此议事。”
“是!”
校尉应下,刘继隆则是带着百余名精骑走入新繁县。
新繁县属于成都府,所以县内情况相比较北部的绵州要好上太多。
城中百姓虽说也穿着破烂,但起码都能打上补丁,面颊虽然凹陷,却也称不上面黄肌瘦,可见成都府的百姓,比成都府外的百姓,还是稍能过活些的。
除此之外,他们的胆子也稍大,敢走出街坊,来到主路两旁围观入城的陇右军,可见张武拿下新繁县后,陇右军的军纪保持很好,没让他们感到惧怕。
刘继隆没有太多时间观察百姓,他驰马来到了新繁县衙,命人将县衙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