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兵分两路(1/6)
“砉砉——”
十月寒风中,当陇南上空盘旋无数秃鹫,它们不断发出低沉的唳声,目光紧紧盯着下方的山脉沟壑。
龙门峡内,溺死的兵卒不可计数,山南西军的四千前军在溃败后,为张武所利用,反冲了山南西军的中军。
中军为了阵脚不乱,只能与他们交锋,与陇右一同将这溃逃的近千残兵尽数斩杀。
他们的体力因此消耗不少,而这时张武撤回陈靖崇等三部兵马,举重兵大举压上。
陇西军中,身披厚扎甲的上万重甲步兵延绵里许,好似一座巨大的石碾,不断朝着山南西军碾压而来。
“哔哔——”
当两方的战锋队头发起交锋,军槊与长枪不断碰撞,队头后面的队伍以弓弩不断招呼,纷纷往对方面部射去。
陇右军中,凡战锋均装备铜面甲,比同时期各镇官兵都要重视面部防御。
之所以如此,也是刘继隆知晓中原披重甲者多,于是不论骑射还是步射,都将以面突为主。
中原诸镇之所以还未重视,首先是限于批量装备面甲的成本,其次是中原诸镇还未彻底撕破脸皮,诸镇间还未交战所致。
正因如此,陇右军的战锋在与敌军战锋交战时,可以说根本不给对方面突的机会。
除了部分倒霉被弩矢射穿面甲的兵卒外,其余兵卒的面甲都足够抵御流矢。
“后军转中军,中军后撤!!”
后军阵中,身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的王铎在看见大批陇右步卒突入关内,对中军发起进攻后,他立即挥舞令旗,指挥中军与后军交替撤退起来。
山南西军不断交替后撤,陇右军却依旧穷追猛打。
陈靖崇撤了回来,身上染了不少鲜血,微微气喘的看向张武:
“我军已经重创王铎,我观他阵上兵马少于此前进攻成州时,想来应该是后撤兵马于积草岭或泥功山,穷寇莫追。”
紧随后撤的耿明、斛斯光二人闻言也道:“积草岭和泥功山都易设伏,若是贸然追击,恐会中伏。”
“没错,不如请示节帅!”
面对三人劝说,张武却沉着道:“我师精锐,眼下理应穷追猛打。”
“即便敌军设伏,以其阵上表现来看,我军亦有能力将其击退。”
张武对陇右的将士十分自信,但这并非盲目。
陈靖崇、斛斯光、耿明等人虽然都对官军取得过胜利,但对陇右将士的指挥和认知,还是过于保守了。
若是两军素质相当,保守用兵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但若是两军素质相差极大,那保守的代价就太大了。
对付敌军,最困难的在于破阵,陇右军死伤最多的时候,也是在破阵的时候。
如果不能在破阵之后穷追猛打,那就无法扩大战果,提高战损比例。
至于所谓伏兵,只要做足准备,自身素质够硬,谁伏击谁还不一定呢。
这般想着,张武沉声道:“传令三军,继续追击!”
“是…”
陈靖崇三人纷纷叹气,但还是领下了军令。
陇右军开始继续追击,死死咬住了不断后撤的山南西军。
时间一点点过去,双方厮杀深入近十里,陇右三军不断交替,但依旧累得气喘吁吁。
比起他们,山南西军更是觉得肺部如火焰在灼烧,喉部几乎快要起火。
“嘭——”
双方且战且走的走出了龙门峡,来到了地势较为平缓的积草岭。
官道宽阔了起来,所能正面厮杀的兵马也从二三百人,提升到了六七百人。
山南西军的数量已然稀少,若非军中将士都知道了己方在积草岭有伏兵,此刻的他们恐怕早已崩溃。
眼下两军将士都没有力气再嘶吼了,他们能做的就是忍受疲惫,麻木的挥舞手中兵器,哪怕击打不出力度,但只要在挥动兵器,似乎就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此地便是积草岭,继续沿着官道杀去,前面地势就会变得狭窄,极易设伏,最好止兵于此!”
后军处,陈靖崇三人率领三千精骑跟随张武,眼见前方就是积草岭最容易设伏的地方,他们纷纷劝起了张武。
他们以为张武急于表现自己,亦或者是过于自大,轻敌冒进。
但是张武却无比清醒,他挥舞令旗间,对三人下令道:“精骑留驻此处,接应节帅及民夫出龙门峡,步卒三军继续追击叛军,追不动也要追!”
“你!!”
斛斯光忍不住发作,但被陈靖崇按住了。
陈靖崇转头看向张武,眼见他依旧沉着,这才吐出口浊气:“领命!”
陇右军继续追击山南西军杀入积草岭内部,四周皆是落差百丈的广阔丘陵,而官道位于无数丘陵间的脚下。
可以说,此处确实容易设伏,但从丘陵最高处到脚下,最少有里许路程,加上树林繁茂,设伏兵于两侧丘陵,确实是最佳手段。
张武早就看出了山南西军一直在强撑,而他们之所以强撑,肯定是如陈靖崇所说那般,前方有援兵或伏兵。
如今看来,伏兵恐怕就在此处。
想到这里,张武毫不犹豫的挥舞手中令旗,而此刻三军陡然变换。
虽说还在追击山南西军主力,但三军左右两翼的小队却纷纷放缓了脚步,更换弓弩为长兵。
“直娘贼,等不了了!”
山南西军的后军内,王符彦忍不住看向王铎:“使君,下令让伏兵出击吧!”
十月寒风中,当陇南上空盘旋无数秃鹫,它们不断发出低沉的唳声,目光紧紧盯着下方的山脉沟壑。
龙门峡内,溺死的兵卒不可计数,山南西军的四千前军在溃败后,为张武所利用,反冲了山南西军的中军。
中军为了阵脚不乱,只能与他们交锋,与陇右一同将这溃逃的近千残兵尽数斩杀。
他们的体力因此消耗不少,而这时张武撤回陈靖崇等三部兵马,举重兵大举压上。
陇西军中,身披厚扎甲的上万重甲步兵延绵里许,好似一座巨大的石碾,不断朝着山南西军碾压而来。
“哔哔——”
当两方的战锋队头发起交锋,军槊与长枪不断碰撞,队头后面的队伍以弓弩不断招呼,纷纷往对方面部射去。
陇右军中,凡战锋均装备铜面甲,比同时期各镇官兵都要重视面部防御。
之所以如此,也是刘继隆知晓中原披重甲者多,于是不论骑射还是步射,都将以面突为主。
中原诸镇之所以还未重视,首先是限于批量装备面甲的成本,其次是中原诸镇还未彻底撕破脸皮,诸镇间还未交战所致。
正因如此,陇右军的战锋在与敌军战锋交战时,可以说根本不给对方面突的机会。
除了部分倒霉被弩矢射穿面甲的兵卒外,其余兵卒的面甲都足够抵御流矢。
“后军转中军,中军后撤!!”
后军阵中,身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的王铎在看见大批陇右步卒突入关内,对中军发起进攻后,他立即挥舞令旗,指挥中军与后军交替撤退起来。
山南西军不断交替后撤,陇右军却依旧穷追猛打。
陈靖崇撤了回来,身上染了不少鲜血,微微气喘的看向张武:
“我军已经重创王铎,我观他阵上兵马少于此前进攻成州时,想来应该是后撤兵马于积草岭或泥功山,穷寇莫追。”
紧随后撤的耿明、斛斯光二人闻言也道:“积草岭和泥功山都易设伏,若是贸然追击,恐会中伏。”
“没错,不如请示节帅!”
面对三人劝说,张武却沉着道:“我师精锐,眼下理应穷追猛打。”
“即便敌军设伏,以其阵上表现来看,我军亦有能力将其击退。”
张武对陇右的将士十分自信,但这并非盲目。
陈靖崇、斛斯光、耿明等人虽然都对官军取得过胜利,但对陇右将士的指挥和认知,还是过于保守了。
若是两军素质相当,保守用兵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但若是两军素质相差极大,那保守的代价就太大了。
对付敌军,最困难的在于破阵,陇右军死伤最多的时候,也是在破阵的时候。
如果不能在破阵之后穷追猛打,那就无法扩大战果,提高战损比例。
至于所谓伏兵,只要做足准备,自身素质够硬,谁伏击谁还不一定呢。
这般想着,张武沉声道:“传令三军,继续追击!”
“是…”
陈靖崇三人纷纷叹气,但还是领下了军令。
陇右军开始继续追击,死死咬住了不断后撤的山南西军。
时间一点点过去,双方厮杀深入近十里,陇右三军不断交替,但依旧累得气喘吁吁。
比起他们,山南西军更是觉得肺部如火焰在灼烧,喉部几乎快要起火。
“嘭——”
双方且战且走的走出了龙门峡,来到了地势较为平缓的积草岭。
官道宽阔了起来,所能正面厮杀的兵马也从二三百人,提升到了六七百人。
山南西军的数量已然稀少,若非军中将士都知道了己方在积草岭有伏兵,此刻的他们恐怕早已崩溃。
眼下两军将士都没有力气再嘶吼了,他们能做的就是忍受疲惫,麻木的挥舞手中兵器,哪怕击打不出力度,但只要在挥动兵器,似乎就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此地便是积草岭,继续沿着官道杀去,前面地势就会变得狭窄,极易设伏,最好止兵于此!”
后军处,陈靖崇三人率领三千精骑跟随张武,眼见前方就是积草岭最容易设伏的地方,他们纷纷劝起了张武。
他们以为张武急于表现自己,亦或者是过于自大,轻敌冒进。
但是张武却无比清醒,他挥舞令旗间,对三人下令道:“精骑留驻此处,接应节帅及民夫出龙门峡,步卒三军继续追击叛军,追不动也要追!”
“你!!”
斛斯光忍不住发作,但被陈靖崇按住了。
陈靖崇转头看向张武,眼见他依旧沉着,这才吐出口浊气:“领命!”
陇右军继续追击山南西军杀入积草岭内部,四周皆是落差百丈的广阔丘陵,而官道位于无数丘陵间的脚下。
可以说,此处确实容易设伏,但从丘陵最高处到脚下,最少有里许路程,加上树林繁茂,设伏兵于两侧丘陵,确实是最佳手段。
张武早就看出了山南西军一直在强撑,而他们之所以强撑,肯定是如陈靖崇所说那般,前方有援兵或伏兵。
如今看来,伏兵恐怕就在此处。
想到这里,张武毫不犹豫的挥舞手中令旗,而此刻三军陡然变换。
虽说还在追击山南西军主力,但三军左右两翼的小队却纷纷放缓了脚步,更换弓弩为长兵。
“直娘贼,等不了了!”
山南西军的后军内,王符彦忍不住看向王铎:“使君,下令让伏兵出击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