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太宗遗泽(2/7)
校接令离去。
在他走后,王式继续开口道:“传令神策军副使杨公庆,着其遣将领兵五千驻守渭水隘口,令赵黔留将与三千神策军驻守平川,余下四千步卒立即撤往伏羌城。”
整个秋雨季节,王式并非什么也没做。
既然已经做好了转攻为守的准备,那他自然是依靠地势,修筑了一道道关隘及营寨,并在武山、伏羌二县城外布置了大量堑壕手段的。
他本以为凭借武山县的布置,最少能与叛军拉锯两三个月,换叛军上万死伤。
如今看来,他高看了自家大郎,低估了叛军战力。
只是他十分不解,陇右之中除刘继隆外,似乎并无几个值得称道的将领。
如今刘继隆驻扎三阳川,那这个率军叛军迅速击破自家大郎的叛军将领又是谁?
“莫不是又出现了个史思明、安守忠那般的人物…”
王式心头一紧,单与刘继隆对阵,他便落了下风,若是刘继隆麾下又多出几个将才,那秦州恐怕无法如他预期那般消耗太多叛军了。
若是太快丢失秦州,那他恐怕会失去皇帝信任…
时间在推移,很快前方出现了一道河谷狭窄处。
此处倚靠渭水与秦岭,宽不过三十余丈,已然修筑起丈许高、三十丈长的石墙。
这便是伏羌西边的隘口,而渭水北岸也同样修有一道四十余丈的石墙隘口。
北岸有一千神策军驻守,南岸有两千神策军驻守。
不过当他们到来时,杨公庆已经派遣了五千神策军抵达此处,随军还带来了两万多民夫。
大军开始迅速通过此处隘口的城门,穿过此处便是宽阔的伏羌河谷平川。
整处平川分为南北,可耕种之地足有十余万亩,伏羌城内更有两万余口百姓。
眼下正值秋收,不过三四日就能收割粮食,正处于关键时刻。
依靠这批收割的粮食,加上昔年高骈修葺的伏羌城,坚守数月不成问题。
思绪间,王式率领三千精骑先后进入关内平川,远方的塘骑也在疾驰而来。
只是这支塘骑无疑显得十分狼狈,只因他们身后扬尘高高扬起,好似千军万马即将杀来。
“快,准备拉起吊桥!!”
关隘马道上,神策军的都虞侯连忙下令,所有神策军纷纷等待着。
当那百余名塘骑迅速冲过吊桥,都虞侯不假思索的挥下手臂:“拉!!”
吊桥被缓缓拉起,马道上的数百神策官兵立即操作绞车弩,开始对远处的叛军发射弩箭。
“嘭——”
“吁!!”
数十支人高的弩矢狠狠射入大地,泥土飞溅的同时,距离其百余步外的陇右马步兵纷纷吹响木哨并勒马。
大军停在了距离关隘四百余步外,这个距离,便是投石机的准头也会大大下降。
“节帅、小心!”
马背上,被刘继隆带来的张武连忙挡在刘继隆身前,刘继隆却依旧策马来到了阵前,眺望远处关隘。
他自然知道官军绞车弩的厉害,但绞车弩射程并没有后世传言一千多米,实际上仅有二三百步,三四百米罢了。
哪怕是陇右军的三弓绞盘床弩,也最多射出四百步的距离,大约六百米左右。
眼下他们距离关隘最少四百步,以官军绞车弩的威力,此处十分安全。
刘继隆估算距离,随后目光看向张武:“派快马告诉高进达,留驻三千兵马于武山,其余兵马及民夫立即赶赴此地。”
“天黑前搭建营盘,以官军弩矢为界,往后一百步扎营。”
“末将领命!”张武不假思索应下,刘继隆则是眺望远处关隘。
他倒是没有料到王式竟然那么冷静,长子生死不知都能沉着撤退,但凡他晚上一刻钟,自己就能留下他麾下三千天雄精骑了。
不过这也没有关系,即便其撤入关内,自己想要拿下伏羌,也不过多耗费一日罢了。
“一日时间,足以夺下伏羌!”
刘继隆调转马头返回阵中,而最后撤回关隘的官军塘骑也将最紧要的军情带给了王式。
“少保,关外叛军将领为贼首刘继隆!!”
“荒唐!刘继隆不是在三阳川吗?!”
“千真万确,关外叛军主帅确确实实是刘继隆,他的大纛就在阵中!”
当塘骑将城外陇右军主将姓名说出,杨玄冀再次不敢置信的反驳起来。
塘骑列校连忙解释,这才让杨玄冀收起惊愕,忍不住看向了王式。
“唉…”
王式深吸了口气,诸将见状,这才知道他们这一个多月竟然被某个不知名的叛军将领给唬住了。
这也不怪他们,毕竟安破胡率军不断出击,那气势根本不输刘继隆坐镇时,加上安破胡一直挂着刘继隆大纛出击,也难怪官军会一直觉得刘继隆驻守三阳川。
“准备擂石、滚木及弩矢,既然已经决定转攻为守,便以此关隘,将叛军尽可能消耗关外!”
王式目光逐渐变得冷冽,冷冽扫视在场诸将。
眼下诸镇官兵大多都被李弘甫带去驻守上邽,余下的则是在李承勋手中,与其一起试图夺回陇山四关。
伏羌河谷内除了两万神策军,便只剩下三千天雄精骑了。
这两万神策军只经过一年的操训,期间还有两个月在行军,对于他们的战斗力,王式并未有太高期待。
反正眼下只需要守城守关,训练三年老卒
在他走后,王式继续开口道:“传令神策军副使杨公庆,着其遣将领兵五千驻守渭水隘口,令赵黔留将与三千神策军驻守平川,余下四千步卒立即撤往伏羌城。”
整个秋雨季节,王式并非什么也没做。
既然已经做好了转攻为守的准备,那他自然是依靠地势,修筑了一道道关隘及营寨,并在武山、伏羌二县城外布置了大量堑壕手段的。
他本以为凭借武山县的布置,最少能与叛军拉锯两三个月,换叛军上万死伤。
如今看来,他高看了自家大郎,低估了叛军战力。
只是他十分不解,陇右之中除刘继隆外,似乎并无几个值得称道的将领。
如今刘继隆驻扎三阳川,那这个率军叛军迅速击破自家大郎的叛军将领又是谁?
“莫不是又出现了个史思明、安守忠那般的人物…”
王式心头一紧,单与刘继隆对阵,他便落了下风,若是刘继隆麾下又多出几个将才,那秦州恐怕无法如他预期那般消耗太多叛军了。
若是太快丢失秦州,那他恐怕会失去皇帝信任…
时间在推移,很快前方出现了一道河谷狭窄处。
此处倚靠渭水与秦岭,宽不过三十余丈,已然修筑起丈许高、三十丈长的石墙。
这便是伏羌西边的隘口,而渭水北岸也同样修有一道四十余丈的石墙隘口。
北岸有一千神策军驻守,南岸有两千神策军驻守。
不过当他们到来时,杨公庆已经派遣了五千神策军抵达此处,随军还带来了两万多民夫。
大军开始迅速通过此处隘口的城门,穿过此处便是宽阔的伏羌河谷平川。
整处平川分为南北,可耕种之地足有十余万亩,伏羌城内更有两万余口百姓。
眼下正值秋收,不过三四日就能收割粮食,正处于关键时刻。
依靠这批收割的粮食,加上昔年高骈修葺的伏羌城,坚守数月不成问题。
思绪间,王式率领三千精骑先后进入关内平川,远方的塘骑也在疾驰而来。
只是这支塘骑无疑显得十分狼狈,只因他们身后扬尘高高扬起,好似千军万马即将杀来。
“快,准备拉起吊桥!!”
关隘马道上,神策军的都虞侯连忙下令,所有神策军纷纷等待着。
当那百余名塘骑迅速冲过吊桥,都虞侯不假思索的挥下手臂:“拉!!”
吊桥被缓缓拉起,马道上的数百神策官兵立即操作绞车弩,开始对远处的叛军发射弩箭。
“嘭——”
“吁!!”
数十支人高的弩矢狠狠射入大地,泥土飞溅的同时,距离其百余步外的陇右马步兵纷纷吹响木哨并勒马。
大军停在了距离关隘四百余步外,这个距离,便是投石机的准头也会大大下降。
“节帅、小心!”
马背上,被刘继隆带来的张武连忙挡在刘继隆身前,刘继隆却依旧策马来到了阵前,眺望远处关隘。
他自然知道官军绞车弩的厉害,但绞车弩射程并没有后世传言一千多米,实际上仅有二三百步,三四百米罢了。
哪怕是陇右军的三弓绞盘床弩,也最多射出四百步的距离,大约六百米左右。
眼下他们距离关隘最少四百步,以官军绞车弩的威力,此处十分安全。
刘继隆估算距离,随后目光看向张武:“派快马告诉高进达,留驻三千兵马于武山,其余兵马及民夫立即赶赴此地。”
“天黑前搭建营盘,以官军弩矢为界,往后一百步扎营。”
“末将领命!”张武不假思索应下,刘继隆则是眺望远处关隘。
他倒是没有料到王式竟然那么冷静,长子生死不知都能沉着撤退,但凡他晚上一刻钟,自己就能留下他麾下三千天雄精骑了。
不过这也没有关系,即便其撤入关内,自己想要拿下伏羌,也不过多耗费一日罢了。
“一日时间,足以夺下伏羌!”
刘继隆调转马头返回阵中,而最后撤回关隘的官军塘骑也将最紧要的军情带给了王式。
“少保,关外叛军将领为贼首刘继隆!!”
“荒唐!刘继隆不是在三阳川吗?!”
“千真万确,关外叛军主帅确确实实是刘继隆,他的大纛就在阵中!”
当塘骑将城外陇右军主将姓名说出,杨玄冀再次不敢置信的反驳起来。
塘骑列校连忙解释,这才让杨玄冀收起惊愕,忍不住看向了王式。
“唉…”
王式深吸了口气,诸将见状,这才知道他们这一个多月竟然被某个不知名的叛军将领给唬住了。
这也不怪他们,毕竟安破胡率军不断出击,那气势根本不输刘继隆坐镇时,加上安破胡一直挂着刘继隆大纛出击,也难怪官军会一直觉得刘继隆驻守三阳川。
“准备擂石、滚木及弩矢,既然已经决定转攻为守,便以此关隘,将叛军尽可能消耗关外!”
王式目光逐渐变得冷冽,冷冽扫视在场诸将。
眼下诸镇官兵大多都被李弘甫带去驻守上邽,余下的则是在李承勋手中,与其一起试图夺回陇山四关。
伏羌河谷内除了两万神策军,便只剩下三千天雄精骑了。
这两万神策军只经过一年的操训,期间还有两个月在行军,对于他们的战斗力,王式并未有太高期待。
反正眼下只需要守城守关,训练三年老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