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西川之主(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菜都不见得有份。  

不管是哪个时代都有“贫富”差距,陇右背靠丝路,相当于后世的特区,吃的过得自然就要好上许多。  

不过等到二三百年后气温下降,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主流,那陇右也只有渐渐没落的下场,而江南与岭南将会快速崛起。  

想到这些,刘继隆不免有些唏嘘,毕竟陇右是他这一世的故乡。  

只是转念一想,因为自己的存在,西夏与两宋及后世的历史都会消失。  

陇右不会再因为宋夏的拉锯战而变得荒凉,而是会比历史上多出数十上百年的太平日子,那最后的结果也就难说了。  

明代因为蒙古屠西夏,加上西夏党项化汉人的原因,没有足够的人口对西域进行辐射,但自己不会有这种烦恼,这也算好事了。  

这般想着,刘继隆在众人吃饱喝足后向外走去。  

不多时,众人便离开了军营,前往了都护府衙门。  

军营外,陇右的百姓正在已经播种结束的田间除草,当然也有不少提前播种的麦田麦子已经长得很高,再过一个半月就能夏收收获了。  

得益于刘继隆改良的石磨,这些麦子也能精加工为面粉,制作为更为精细的面条。  

比起胡饼,面条的口感无疑要好上更多,尤其是在不缺香料的陇右。  

“眼下陇右耕地足有一千四百余万亩熟田,另外还有四百多万亩待熟的垦荒田。”  

“若是朝廷不与我们开战,继续埋头发展下去,十年之后,最少能够开垦出一千四五百万亩熟田。”  

“到时候百姓的田多了,都护府的收入高了,也就可以降低赋税了。”  

高进达在马背上说着,但紧接着又叹气道:“可惜,还是要打仗了…”  

面对高进达这番话,刘继隆微微颔首,但却安抚道:  

“朝廷打不进来,百姓该种地就种地,保境安民正是我们要做的。”  

“以陇右现在所辖的土地,开垦出四千多万亩耕地并不夸张。”  

“若是能将陇右能开垦的土地都开垦完,日后再转向河西开垦,那我汉家的足迹也将遍布西域,将西域彻底掌握手中。”  

“即便朝廷出兵,也无法阻碍我陇右军民发展的势头!”  

刘继隆这话对于众人而言,未免有些过于惊骇。  

毕竟河陇地区自先秦以来,鲜少有人口突破百万的时候。  

汉代虽然突破了百万人口,但最后迎来的却是战乱。  

若是河陇地区真的能开垦出四千多万亩耕地,那最少需要三百多万百姓才能耕种过来。  

要知道关内道也就三百多万口人,他们确实无法想象河陇有三百万人口是什么场景。  

毕竟掌握在河西、陇右归义军手中的河西、安西、北庭加陇右、剑南六州,一共也就一百五十多万人口罢了。  

三百万人口需要在此基础上翻一倍,他们自然难以想象曾经人口稀少的河陇,竟还有这样的日子。  

不过这话既然是刘继隆说出来的,他们自然选择相信。  

毕竟十二三年前,陇右也不过区区二三十万人口,而今不算剑南六州,也足有九十万人口了。  

这一切的变化,都来源于刘继隆的各种手段。  

想到这里,众人也有了底气,先后驰骋向都护府走去。  

与此同时,大唐所调集的军队也在不断进入关中、关内等要地。  

身处西川的高骈没有接到长安的回执,他自然便知晓了,朝廷没有采纳他建议的想法,不过这也正是他希望看到的。  

他赶在三月中旬回到了成都府,只是当他回到成都府后,他却当着众人的面说道:  

“传我军令,调集兵马,增兵灌口关!”  

“增兵灌口?”听到这话,不少官员面面相觑。  

尽管他们已经听说了朝廷很有可能对陇右下手的消息,但没有朝廷的军令,贸然增兵,恐怕会引起陇右的不满。  

“高使君,此事恐怕需要禀报朝廷才能决定。”  

杨复光起身开口,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  

见状,高骈冷漠扫视这群人,冷淡开口道:“汝等短见,若是等朝廷回执,战事恐怕早已爆发了。”  

杨复光闻言皱眉,脸上闪过些许不喜,也不再作揖,而是直接道:“没有朝廷的示意,某不敢调兵。”  

“正是…”  

“若是引起陇右不满,这…”  

面对高骈的调拨军令,西川的官员们瞻前顾后,并未选择支持。  

只是面对他们的这番话,高骈却搭手鄣刀刀柄之上,冷漠道:  

“某从未说过,需要尔等同意。”  

忽的,衙门外响起了窸窸窣窣的甲片声,官员们下意识往衙门大门看去。  

但见王重任、张璘二人率领大批甲兵走入戒石坊,将正堂彻底包围。  

“高使君,你要作甚?!”  

杨复光面色凝重的看向高骈,西川的那些保守官员们则是咽了咽口水,口中干燥。  

“调兵。”面对杨复光的质问,高骈回应一声,接着缓缓起身向外走去,路过时瞥了眼杨复光。  

“某、才是西川之主…”  

请:llskw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