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重振北庭(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九月中旬,伴随秋收结束,天下各地的百姓都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  

不过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同,相比较陇右百姓单纯的喜悦,大唐的百姓则是因为朝廷的加税而家破人亡。  

有的人选择躲入深山,还有的人选择落草为寇。  

相比较他们,多康吐蕃的九万大军也在陇右大军的逼迫下,不得不踏上了返回维西的道路。  

他们的队伍绵延十余里,数万辆挽马车上装满了抢掠而来的战利品,那是价值数十近百万的钱粮、财货。  

马背上,吐蕃战兵们穿着大小不一的锦袍,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他们互相炫耀着自己的收获,有的人抢到了金银财宝,有的人抢到了精美的布匹,还有的人抢到了堆积如山的粮食。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兴奋和得意,仿佛这场掠夺是他们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只是在他们炫耀的同时,作为三军主心骨的尚摩鄢却躺在了队伍中的马车被褥内,额头上布满了冷汗。  

秋冬交际,三日前他被刘继隆吓唬过后,兴许是流汗过后吹了风,以致于他当夜便染上了风寒。  

刘继隆得知后,很快便派遣了军医为他诊治。  

他的病虽然好了大半,可刘继隆给他留下的阴影却依旧存在。  

“咳咳咳…水…”  

马车内的气氛十分沉闷,尚摩鄢咳嗽了几声,没卢丹增连忙为他递来了水壶。  

几口温水下肚,原本干痒的喉咙顿时舒服了许多。  

“阿爸,您感觉如何?”没卢丹增坐在旁边,轻轻拍着尚摩鄢的后背。  

尚摩鄢摇了摇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好多了…”  

没卢丹增闻言点了点头,可心里却十分明白,自家阿爸的病不仅仅是风寒,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压力。  

他虽然不知道那日刘继隆是如何威胁的自家阿爸,但自家阿爸从那天开始,便显得有些沉默寡言了。  

“阿爸,您不必担心之前的事情。”  

没卢丹增安慰道:“我已经替您与节帅达成了协议,二十几万口马已经换作了五十万石的粮食,十万担炒茶、二万担石炭和酱、醋、酒各五千箱。”  

“这些物资足以让我们和卫藏的那些家族拉近距离,帮助我们在多康六岗站稳脚跟。”  

尚摩鄢听后,眼底闪过一丝欣慰,随后才缓缓道:“丹增,你做得很好…”  

不等他说完,没卢丹增却又补充道:“不过节帅说了,这些东西需要分开交付,现在我们只能派人去迭州、松州押运三十万石粮食。”  

“其他的东西,需要等到明年开春,积雪融化后,我们才能派人前往迭州、松州押运其他的东西。”  

“差不多要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才能把东西从陇右那边拿回来。”  

没卢丹增话音落下,尚摩鄢点了点头,随后叹气道:“只可惜不能让我们占领六个州。”  

没卢丹增沉默,他也渴望占据那六个州,但他们的实力不够,即便占据也何难守住。  

“我们死伤了多少人…”  

尚摩鄢开口询问,没卢丹增下意识汇报道:“老卒死了一万三千多人,部众死伤三万左右。”  

“不过我们除了获得这些劫掠而来的钱粮,还额外得到了两万套甲胄。”  

“今日过后,我们便有五万甲兵了…”  

面对没卢丹增渐渐拔高的语气,尚摩鄢摇摇头道:“有甲胄只是开始,真正重要的是操训。”  

“我们没有办法养活五万甲兵,维持三万已经十分不错了,所以那些甲胄暂时收起来,等到作战时再发下去。”  

“是!”没卢丹增也知道尚摩鄢指的是什么。  

同样披甲,但是五百操练有素的官兵却能压着数千披甲的盗寇打,陇右军与多康军便是这个理。  

尚摩鄢不是第一次看过刘继隆麾下的将士,但距离他上次所见,却已经过去四五年了。  

这次再见刘继隆麾下将士,他只觉得自己那九万兵马在刘继隆麾下两万兵马面前,如同儿戏。  

“丹增,回去之后,你便返回松州学习,我们一定要学到陇右的长处…”  

“是!”  

父子二人所乘坐的马车,随着他们的声音变小而渐渐走远。  

与此同时,彻底掌控六州的刘继隆,也在不紧不慢的规划州县徙民,准备将这二十几万人口彻底消化在六州之中。  

早就准备好的三千备选官吏开拔南下,在入冬前抵达了指定的州县。  

二十几万人口听上去很多,但是当他们开始迁徙后,每个州县平均下来的徙民却并不多。  

六州十八县,迁徙百姓过后,每个州也不过四万百姓,每个县也才一万多人口。  

在陇右的规制下,每个县分别有文武二十二名官员,每名官员配三到五名直白。  

三千官吏南下,就职数量仅十八个县,这已经严重超过了陇右规制的官吏数量,但刘继隆也没有办法。  

这些年培养的读书人并不少,他必须得给这些人安排位置。  

正因如此,随着九月落下帷幕,高进达也赶在入冬前南下来到了茂州的石泉县。  

这个沟通东三州与西三州的茂州小县,如今成了刘继隆处理六州政务的最佳地点。  

花费小半个月,高进达这才将三千官吏尽数安插进了各县衙门内,使得他们能够协助理政,将每个县大大小小的事情安排并处理清楚。  

“节帅,按照这个速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