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初生牛犊(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内院正堂里坐下,两个妹妹和男孩也跟着走进了内堂。  

马懿瞧见男孩,当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抱在了怀里:“四郎,怎么不认阿兄了?”  

“啊!阿娘…”  

四郎被马懿这突如其来的举动给吓哭了,弄得马懿十分尴尬的同时,只能无奈将这个曾经最喜欢缠着自己的弟弟放下。  

四郎跑到了窦氏面前,被窦氏抱到怀里哄了哄。  

待四郎不哭后,窦氏这才解释道;“你出去快两年了,他早都把你忘了。”  

“小孩子就是这样,记不住东西,你和他多玩几个月就相熟了。”  

话音落下,窦氏又开始询问起了马懿这两年的下乡生涯。  

对此,马懿也是实话实说。  

下乡早期确实很苦,加上人生地不熟的,马懿几次想要放弃,甚至都曾想过自家那位节帅,曾经的那位教习是刻意刁难他们这群官员子弟。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当马懿习惯了永昌村的生活后,他又觉得下乡并不是那么枯燥,甚至觉得很有趣。  

当然了,开荒还是那么苦,但由于手掌已经有了老茧,却也没有那么难受了。  

随着逐渐熟悉,马懿也想起了许多事情,但都藏在心底,没有和李阳春他们交谈。  

如今回到家中,马懿这才笑着对自家阿娘说道:  

“好日子过久了,便忘记曾经了。”  

“这次下乡,我好几次都想到了阿娘你,想到阿娘你当初带着我去种地,我背着三郎,牵着二郎和您去放牧。”  

“你还记得啊?”窦氏也十分惊喜,他本以为自家大郎都忘记曾经的苦日子了。  

“以前忘记了,但这次下乡又想起来了。”  

马懿毫不避讳,眼底带着丝追忆:“那时候很苦,您和阿耶、耶耶他们轮换着放牧、种地,但牧群和粮食基本都交给酒泉的那些贵族了,我们根本吃不饱。”  

“后来好了,后来张河西带兵从沙州打过来了,阿耶也跟着节帅从军。”  

“再往后,我们家搬去了山丹,自此之后便没有吃过什么苦日子了。”  

见马懿说的那么清楚,窦氏也忍不住笑呵呵的说道:“以前挺苦的,但也过得挺充实的。”  

“现在闲在家里,感觉身体都差了些,每天无所事事的…”  

窦氏虽然这么说,可若是真让她回到曾经的那种苦日子去,她是万万不愿意的。  

思绪间,堂外响起了脚步声。  

“我听说大郎回来了?!”  

人还没到,声音便先一步传到了堂内。  

不等众人反应过来,马成便一步跨入堂内,目光放在了马懿身上。  

“好,变黑了,但也更像个男人了!”  

“阿耶…”  

马成夸赞着自家大郎,而身为大郎的马懿也起身恭敬行了一礼。  

马成颔首,随后看向窦氏:“你带四郎他们去厢房玩,另外让人准备酒菜,我有事情与大郎说。”  

“好”窦氏应下,随后便起身带着两个女儿和小儿子走了出去。  

眼见他们走入厢房,马成这才走到主位坐下,独断道:  

“你这次回来,我会想办法让你崔叔父将你留在河州当兵的。”  

“你到时候就当都护府的兵卒,每天在衙门这里护卫就行…”  

“阿耶!”马懿打断了自家阿耶的话,随后倔强说道:  

“这么做,那我们‘下乡当兵为吏’的意义是什么呢?”  

马成显然没想到向来听话的马懿会反驳自己,他有些欣慰,却又有些生气。  

他亲手为自己倒了杯茶,紧接着继续说道:“这乡也下了,兵也当了。”  

“下乡我管不了,那是节帅指定让你们去凉州下乡的,我干涉不了,但你当兵这件事情,我可以干涉。”  

“我留你在河州当兵,是为了让你娘能随时看到你,但日常的操训你还是得在军营跟着训练。”  

“我也不会因为你是我儿子,我就特意的包庇你,也…”  

“您这还不是包庇吗?”马懿忍不住质问起来,这让马成火气上来了。  

“砰——”  

他拍案站了起来,眉头紧锁的呵斥道:“你以为就我一个这么做吗?”  

“你去其它州的军营,你以为就没人会帮你?”  

“有我在这里,你不管去哪里当兵,都会有人知道你。”  

“到时候你不在我面前,包庇你的人反而更多,更厉害!”  

马成想的很简单,既然去哪里都有人会看在自己的面子上照顾马懿,那不如让马懿留在自己身边。  

只是对此,马懿却不服道:“那我就去狄道,去都护府!”  

“小兔崽子!”马成瞪眼,随后一把将头上的幞头抓了下来。  

马懿愣住了,不是因为马成生气,而是因为马成花白了大半的头发。  

不知不觉中,自家曾经那个顶天立地的父亲,竟然已经这么老了…  

注意到马懿的目光,马成也反应了过来,不急不躁的将幞头戴回头上,随后冷哼道:  

“老子诚心帮你,你这厮竟不领情,到时候去了军营里被人说风凉话的时候,莫要怪老子没提醒你!”  

“这风凉话我早就听够了!”马懿叫嚣着,毕竟他这个小马使君在他还没去凉州的时候,凉州那边的官员就已经知道了。  

从番和县衙的官员到大斗乡的巡检王兆,还有村里的那些流言蜚语…  

他自认为自己已经接受住了一切,因此他才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