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心计深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意看向他:“去甘州待了半年,你倒是长进了不少。”  

“不过你说的不错,我们若是以陇西为目标,那确实容易和刘继隆起冲突…”  

“可是谁告诉你,我的目标是陇西呢?”  

“额…”尚摩鄢愣了下:“您刚才不是和拓跋怀光说的…”  

“摩鄢!”尚婢婢打断他,拍了拍他的肩道:  

“记住了,除了你自己,其它人不管怎么说,你都不能相信。”  

说罢,他继续带着尚摩鄢走向内堂,并在十几个呼吸后进入内堂坐下。  

尚摩鄢为他取了些山丹炒茶浸泡,直到茶水放在他面前,他才继续说道:  

“陇西这块地方虽然能拉出四十万众,可这四十万众里,番人占其四,嗢末占其二,汉人占其四。”  

“我年纪大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死,我死之后,你觉得你能控制这局面吗?”  

“这…”尚摩鄢迟疑片刻,随后摇头:“儿子恐怕不能。”  

“那就对了!”尚婢婢点头道:  

“这地方谁都想要,可又有几个人能治理好?”  

“别说我们,就算是张议潮和唐廷都不一定能治理好这块地方。”  

“正因如此,别说我们拿不下,就算可以拿下,我也不会去拿。”  

“拿了这块地方,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论恐热就是这么败亡的。”  

尚婢婢倒是看得清楚,而尚摩鄢也十分听劝:“这倒是。”  

“不过您已经答应拓跋怀光那家伙要进攻陇西,如果我们停手,那拓跋怀光也不会满意。”  

见尚摩鄢没有染指陇西的心思,尚婢婢这才继续道:“这件事情好办、”  

“我从尚铎罗那里听了甘州的许多事情,因此我料定刘继隆在拿下凉州后,会马不停蹄的向会、兰发起进攻。”  

“会州和兰州的情况你清楚,会州不过两万余口,城中甲兵不过一千七八,而兰州还不如会州。”  

“若是刘继隆要进军河西,不出三个月就能拿下这两州,而他也会向河州发起进攻。”  

“拓跋怀光即便再想要陇西,可他敢直面刘继隆的兵锋?”  

“只要刘继隆耍些手段,鄯州的粮草立马便会不济,拓跋怀光那厮定然不敢与他撕破脸皮。”  

“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安心了。”  

尚婢婢说罢,尚摩鄢这才明了,不由赞叹道:“还是阿爹你手段高明。”  

“这还不算什么。”尚婢婢喝了一口茶,啧啧两声后继续说道:  

“如果只是借助刘继隆威吓拓跋怀光,那拓跋怀光必然会把苗头朝向我们,所以我们必须得让他分心。”  

“你别忘了,逻些城乱成一锅粥,下面的地方更乱。”  

“青塘(青海)这块地方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最少有十万之众。”  

“让拓跋怀光拿下青塘,然后再南下多麦(安多)。”  

“如果他要是能拿下青塘和多麦,那我们就把多麦送给他,或者我们去多麦!”  

尚婢婢说罢,尚摩鄢连忙点头:“和他分开也好,这厮戾气太重,除了刘继隆这等人能压住他,旁人也不一定能压住他。”  

“哼!”尚婢婢轻笑道:“刘继隆这厮也不是什么好人,我与他几次接触,观他不似屈居人下之人。”  

“不出我的预料,他日后必然要和张议潮、张淮深分道扬镳。”  

“怎么会?!”尚摩鄢还是不如尚婢婢老练,他竟然不相信尚婢婢的分析。  

“怎么不会?”尚婢婢看向他道:“这河西毕竟是张氏为大,即便没了张氏,也应该由索氏和李氏接任,如何轮得到他一个牧奴出身之人?”  

“那刘继隆虽然性情豁达,却也不是良善之辈,心里自然清楚他在河西的位置迟早会被固定。”  

“若是他不想长久居于人下,便需要外出自立门户,而张议潮和张淮深即便不舍,却也不敢与他撕破脸皮。”  

尚婢婢说后,满意的喝了一口茶,可尚摩鄢却皱眉道:  

“这…可他没了张氏的扶持,他还能做什么?”  

“做什么?”尚婢婢皱眉看向尚摩鄢,只觉得他有些小聪明,却太过天真。  

这般想着,他将茶杯放下,反问尚摩鄢:“尚铎罗等人跟随他不过一载,便敢聚众营啸围城,你觉得他麾下的张昶、马成之徒又该如何?”  

“这刘继隆已然势大,他若是要自立门户,起码能带走山丹七成兵马。”  

“若是再算上尚铎罗这千余精骑,他想要拿下一城一州之地,简直易如反掌。”  

他将一切说完,这才看向尚摩鄢:“你的武略比不上拓跋怀光,心计也不足以掣肘他,最好的结局就是守着一块边陲之地,交好张氏或刘继隆。”  

“他们看不上你的地方,你又安分守己,这便能让我们没卢家族长治久安。”  

“我知道了。”尚摩鄢没别的优点,听劝就是他最大的优点。  

眼看他没有别的心思,尚婢婢也满意的让他退下了。  

几日后,鄯州四千余大军及六千余名民夫在拓跋怀光、尚铎罗的统帅下向廓州开拔。  

与此同时,河陇之地也不算太平。  

自论恐热衰败后,河陇之地各自为战,许多部落没有粮食就去抢,而他们的目标多是没有遭受旱情的地方。  

大唐西陲的原州、凤州、兴州都遭到了或多或少的劫掠。  

边疆遇袭的奏议如雪片飞来,中书门下也是忙得焦头烂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