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兵围番和(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唏律律…”  

“都小心点伺候牧群,快入冬了,还想有粮食吃就都老实点!”  

“一群狗奴隶…呸!”  

八月末的焉支山下,草原渐渐泛黄,一阵阵秋风携带着草香和牲畜的气息。  

数十名牧户在草原上挥舞着鞭子,吆喝声此起彼伏,他们的脸上挂着变态的满足和自豪。  

在他们的马鞭下,那些被奴役的奴隶们则在草原上默默地放牧,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麻木和哀愁。  

远处,一群群牛羊悠闲地吃着草,偶尔发出几声轻叫,显得格外和谐。  

在这片紧邻焉支山的草原上,奴隶们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而牧户们则享受着收获的喜悦。  

这个秋季,草原上的风景虽然美丽,但奴隶们的命运却令人痛心。  

这一切原本会这样持续下去,但不出意外,这一切将会在今日被打破。  

随着时间渐渐逼近正午,一名十户长回头正准备吩咐身旁的牧户去准备饭食,却不想在他们的西北方向升起了一道狼烟。  

“甲获悉!焉支山升起狼烟了!”  

“你说什么?”  

十户长眼见自己面前的牧户瞪大眼睛,他连忙往身后看去。  

只见远处的焉支山方向升起了一道狼烟,并且在这道狼烟升起后,一道道狼烟紧跟着出现。  

“敌袭!撤回番和!”  

十户长反应神速,连忙开始叫嚷撤退。  

对此,牧奴们竟然没有反抗,而是驱赶着牧群开始撤退。  

由于需要驱赶牧群,因此他们的速度快不起来。  

眼看时间一点点过去,忽的他们身后出现了密集的马蹄声。  

“嗡隆隆——”  

十户长回头看去,只见远处身穿扎甲的精骑正在疾驰而来,而他们手中的旌旗赫然是三辰旗“不要管牧群了,撤!!”  

生死之间,十户长果断舍弃了牧群,带着几十名牧户埋头撤退。  

相比较他们,那些原本还目光麻木的奴隶们却突然眼底有了神采。  

他们急忙调转马头,朝着高举三辰旗的精骑逃去。  

“狗汉奴!等我抓回你们,要把你们扒皮抽筋!”  

十户长无能狂怒,谁都知道他无法抓回这群人,但他却还是怒骂了几声。  

“天军!天军来了!”  

“大唐…大唐终于来救我们了!”  

奴隶之中有人叫嚷着天军到来,也有人哀泣呢喃着大唐。  

随着数百名精骑到来,领头的骑将赫然便是身为张掖折冲都尉的索勋。  

“酒居延,你带着一队人看管住他们和牧群,我继续向番和挺进!”  

索勋不曾停留,只是吩咐了一声后,便率领剩余精骑一路朝着番和疾驰而去。  

酒居延带着一队五十名精骑留下,而他身旁的一名队正望着索勋离去的背影,不满道:“您好歹也是果毅,他就这么吩咐您…”  

酒居延虽然是张氏家丁出身,可毕竟已经擢升果毅都尉,只是不曾想索勋并未将他放在眼里,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兴许在索勋看来,刘继隆麾下这几名将领,无非都是沾了刘继隆的光罢了。  

论起行军布阵的能力,他们始终无法和正经的豪强子弟相比。  

“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酒居延沉声开口,紧接着开始指挥精骑收拢投降的奴隶与牧群。  

由于刘继隆两次入寇昌松,因此番和、嘉麟这边的警惕性无疑下降了许多。  

哪怕是之前承诺了尚摩陵,会派出轻骑由西向东搜寻的摩离、莽隆化二人,都不免在尚摩陵走后懈怠下来。  

他们的懈怠,给了张淮深长驱直入的机会。  

成批的牧群、奴隶被张淮深收入麾下,直到张淮深率部距离番和仅有二十里的路程时,番和城的摩离才后知后觉的知晓了张淮深的存在。  

“猪犬的刘继隆,他的谋划原来在这里!”  

衙门内,摩离来回渡步,呢喃过后立马停下,指着两名节儿道:  

“派出轻骑去嘉麟、姑臧求援,就说甘州的张淮深率近万汉奴出焉支山进攻番和城!”  

“此外,准备放火烧光城外未抢收完的粮食,我就是把粮食烧成灰也不会给他们一粒!”  

“近万汉奴?”两名节儿面面相觑,摩离却瞪了他们一眼。  

“不把他们的数量说多些,尚摩陵他们怎么可能会重视?!”  

“是…”两名节儿不敢反驳,只能按照摩离所说的去办。  

很快,塘骑带着求援的消息走番和东门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城外抢收的许多奴隶也被下令一边抢收,一边准备篝火堆。  

若非番和不产石脂,摩离恨不得将石脂倒满城外的耕田间。  

在他紧锣密鼓的布置下,随着时间来到酉时(17点),番和城西的天际边开始出现大批人马。  

“哔哔——”  

“所有人撤回城内!”  

“放火!放火!”  

在番和精骑的叫嚷声中,许多奴隶被马鞭驱赶着返回城内。  

其中不乏有聪明的奴隶,他们趴在粟、麦田间,仗着番兵没时间搜捕他们而试图躲避番兵,但是更多的奴隶还是被驱赶进入了番和城内。  

奴隶们披着褴褛的衣衫,脸上是疲惫与恐惧的交织。  

随着他们涌入城内,城内的番兵便立马挥舞着鞭子,无情地驱赶着他们。  

一时间,番和城内充斥着奴隶们的咳嗽声、呻吟声,但最终还是被更响亮的鞭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