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君子风范,不外如是(1/5)
皇城门外,官员们在出来,太学生与百姓们的呼喊声慢慢停了去。
王黼站在陈东面前,自是呵斥:“你一个太学生,何以能聚得这么多人来?”
陈东躬身大礼:“相公恕罪,实乃国贼祸国殃民,同窗皆是义愤填膺!”
王黼也把陈东上下来打量,微微摇头:“你们乃太学生,乃天子门生,若不是昔日蔡太师革新太学,扩建校舍,增添辟雍与员额,哪里有尔等今日太学生之众?”
王黼这话着实不假,蔡京在教育方面还是有点改革的,在王安石的三舍法之外,更是全国兴办学校,乃至扩充太学,说起来陈东这般贫家子能入太学,多多少少要感谢蔡京。
甚至,如今之太学,有一部分人,毕业就可为官,不需要通过考试,这也是如今太学生这么牛逼哄哄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以全国上下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代替部分科举制度的尝试。
其中,有利有弊,难以一言说清道明。
王黼之言,就是说眼前这些太学生,合该感恩蔡太师的革新。
不想陈东一语来:“我等为国除贼,并非一己私利,想来蔡太师革新太学之法,也是为了更好为国选材,我等岂能辜负太师之期望?”
王黼只觉得眼前陈东,当真巧言善辩,这书,真不白读…
王黼也懒得多言,只管挥挥手去:“你速速带人散了吧…也是太师宽宏,否则如你这般一个小小太学生,怕是吃罪不起!”
陈东竟是反唇相讥:“我辈圣贤子弟,行得正坐得端,问心无愧!若是怕那吃罪,今日就万万不敢来此!那国贼倒是不曾吃大罪,如此贪赃枉法,竟也不过入京述职作为惩戒!”
王黼闻言一愣,这书…读傻了?
“回去吧…之后的事,官家与诸位相公自有定夺。”王黼连连挥手。
陈东躬身一礼,便也当真转头去了。
此时此刻,苏武在何处?
他本都要到枢密院衙门了,却被天子派人来又召了去。
那艮岳之下,天子备了座椅,只等苏武来坐。
苏武见礼之后,倒也安然落座。
天子不皱眉,却吐槽:“唉…这朝会着实教人心烦意乱,倒是此处教朕心安不少!”
苏武点着头:“陛下修行高深,却也多被世俗所累…”
这话,不免也是迎合。
天子便来一语:“苏卿知朕。”
苏武试探去问:“陛下,那就不谈公事?”
天子摆摆手:“还说什么公事,今日,当真教天下人看了个大笑话,想来汴京城里不知多少人看了这热闹…”
苏武倒是理解了,赵佶是说自己丢脸了。
苏武又试探一语:“不若把那领头之人好生惩治一番!”
却看天子摆摆手:“倒也不必,学子不易…”
苏武心中倒是一松,天子都说不惩治了,那这件事,大概率就此揭过,来日陈东之辈,只要苏武权柄不失,便也就照拂得住,有事只管来寻苏武就是。
别人要是断他什么前程,苏武这里还有前程,甚至还能到天子这里来告状。
苏武倒也知道此时该做什么,只管视线一扫,抬手一指:“诶,陛下,此处移了一景?”
天子立马就笑:“如何?”
只看天子一脸期待的模样,苏武先装作认真观赏,再来慢慢开口:“头前,此处当有那太湖石之层峦迭嶂,如今少了许多,一面失了奇观,一面又得了雅趣,以为和谐!”
“和谐?”天子听得这词,便是一喜,还说:“此词竟还能用在造景之上?”
“和睦协调之意,所谓自然,道法自然,不外如是!”苏武点着头,已然也是大鉴赏家的模样了。
“和谐之意,甚好甚好!”天子喜不自禁。
苏武还要再说:“鱼水和谐,琴瑟相调,此等意境,皆是相通!”
“朕深以为然!”天子点着头,便也认真,再去观瞧,又问:“如此说来,艮岳之匠气,就在于和谐之无度,了然,了然也!”
“陛下雅趣高明!”苏武答着。
“非也,乃苏卿眼界在顶,朕与苏卿,自是高山流水!”天子还真当回事,着重非常。
却听天子自顾自再说:“却也可惜啊,苏卿不能常伴左右,若是苏卿能常伴左右,这世间之雅趣,可享尽也!”
“陛下不必如此去想,人生之乐,在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如此念念,回响才是人生至乐,若是一切来得过于简单,反倒无趣…此道,不免也是雅趣之道,哲思其中,就好比陛下在这宫闱之中,但凡得来轻松之物,哪里真有几日乐趣?”
苏武便是与天子一通侃。
天子最懂这些,只管闻言便是眉目一挑:“至理,至理也!苏卿大才!就好比这艮岳之景,慢慢来造,一等草木山石之物,久久等候,二等造景之成,慢慢施工,如此便是每日念念,回响之时,格外欢喜!若是当真一蹴而就,许就寻常了!”
苏武心中一叹,人也起身,口中在说:“臣当出宫办差去了,只待来日再归,定再来艮岳与陛下促膝长谈!”
“这就要走了吗?”天子着实有几分不舍。
苏武得走,天子只要稍稍有些不舍,苏武就更要走,为何?
拉扯之道也。
也好比两人谈恋爱,你追,我逃…
如此,你便是念念不忘,我才显得格外清新脱俗!
王黼站在陈东面前,自是呵斥:“你一个太学生,何以能聚得这么多人来?”
陈东躬身大礼:“相公恕罪,实乃国贼祸国殃民,同窗皆是义愤填膺!”
王黼也把陈东上下来打量,微微摇头:“你们乃太学生,乃天子门生,若不是昔日蔡太师革新太学,扩建校舍,增添辟雍与员额,哪里有尔等今日太学生之众?”
王黼这话着实不假,蔡京在教育方面还是有点改革的,在王安石的三舍法之外,更是全国兴办学校,乃至扩充太学,说起来陈东这般贫家子能入太学,多多少少要感谢蔡京。
甚至,如今之太学,有一部分人,毕业就可为官,不需要通过考试,这也是如今太学生这么牛逼哄哄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以全国上下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代替部分科举制度的尝试。
其中,有利有弊,难以一言说清道明。
王黼之言,就是说眼前这些太学生,合该感恩蔡太师的革新。
不想陈东一语来:“我等为国除贼,并非一己私利,想来蔡太师革新太学之法,也是为了更好为国选材,我等岂能辜负太师之期望?”
王黼只觉得眼前陈东,当真巧言善辩,这书,真不白读…
王黼也懒得多言,只管挥挥手去:“你速速带人散了吧…也是太师宽宏,否则如你这般一个小小太学生,怕是吃罪不起!”
陈东竟是反唇相讥:“我辈圣贤子弟,行得正坐得端,问心无愧!若是怕那吃罪,今日就万万不敢来此!那国贼倒是不曾吃大罪,如此贪赃枉法,竟也不过入京述职作为惩戒!”
王黼闻言一愣,这书…读傻了?
“回去吧…之后的事,官家与诸位相公自有定夺。”王黼连连挥手。
陈东躬身一礼,便也当真转头去了。
此时此刻,苏武在何处?
他本都要到枢密院衙门了,却被天子派人来又召了去。
那艮岳之下,天子备了座椅,只等苏武来坐。
苏武见礼之后,倒也安然落座。
天子不皱眉,却吐槽:“唉…这朝会着实教人心烦意乱,倒是此处教朕心安不少!”
苏武点着头:“陛下修行高深,却也多被世俗所累…”
这话,不免也是迎合。
天子便来一语:“苏卿知朕。”
苏武试探去问:“陛下,那就不谈公事?”
天子摆摆手:“还说什么公事,今日,当真教天下人看了个大笑话,想来汴京城里不知多少人看了这热闹…”
苏武倒是理解了,赵佶是说自己丢脸了。
苏武又试探一语:“不若把那领头之人好生惩治一番!”
却看天子摆摆手:“倒也不必,学子不易…”
苏武心中倒是一松,天子都说不惩治了,那这件事,大概率就此揭过,来日陈东之辈,只要苏武权柄不失,便也就照拂得住,有事只管来寻苏武就是。
别人要是断他什么前程,苏武这里还有前程,甚至还能到天子这里来告状。
苏武倒也知道此时该做什么,只管视线一扫,抬手一指:“诶,陛下,此处移了一景?”
天子立马就笑:“如何?”
只看天子一脸期待的模样,苏武先装作认真观赏,再来慢慢开口:“头前,此处当有那太湖石之层峦迭嶂,如今少了许多,一面失了奇观,一面又得了雅趣,以为和谐!”
“和谐?”天子听得这词,便是一喜,还说:“此词竟还能用在造景之上?”
“和睦协调之意,所谓自然,道法自然,不外如是!”苏武点着头,已然也是大鉴赏家的模样了。
“和谐之意,甚好甚好!”天子喜不自禁。
苏武还要再说:“鱼水和谐,琴瑟相调,此等意境,皆是相通!”
“朕深以为然!”天子点着头,便也认真,再去观瞧,又问:“如此说来,艮岳之匠气,就在于和谐之无度,了然,了然也!”
“陛下雅趣高明!”苏武答着。
“非也,乃苏卿眼界在顶,朕与苏卿,自是高山流水!”天子还真当回事,着重非常。
却听天子自顾自再说:“却也可惜啊,苏卿不能常伴左右,若是苏卿能常伴左右,这世间之雅趣,可享尽也!”
“陛下不必如此去想,人生之乐,在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如此念念,回响才是人生至乐,若是一切来得过于简单,反倒无趣…此道,不免也是雅趣之道,哲思其中,就好比陛下在这宫闱之中,但凡得来轻松之物,哪里真有几日乐趣?”
苏武便是与天子一通侃。
天子最懂这些,只管闻言便是眉目一挑:“至理,至理也!苏卿大才!就好比这艮岳之景,慢慢来造,一等草木山石之物,久久等候,二等造景之成,慢慢施工,如此便是每日念念,回响之时,格外欢喜!若是当真一蹴而就,许就寻常了!”
苏武心中一叹,人也起身,口中在说:“臣当出宫办差去了,只待来日再归,定再来艮岳与陛下促膝长谈!”
“这就要走了吗?”天子着实有几分不舍。
苏武得走,天子只要稍稍有些不舍,苏武就更要走,为何?
拉扯之道也。
也好比两人谈恋爱,你追,我逃…
如此,你便是念念不忘,我才显得格外清新脱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