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容得一败(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苏武突然出来说自己是人证,天子当真吃惊不已,立马就问:“苏卿何以也来说此事?”  

苏武当着满朝文武,直白非常:“陛下,因为那大名府与东平府不过百里之遥,大名府驻军数万,臣也多有了解,大名府乃河北重镇,更是大宋北京,如今却是军备糜烂,士卒羸弱,军心涣散,此般景象,臣看在眼中,急在心头,便是那大名府军中之账册,也是臣想方设法取来交给李御史,臣在此为人证,愿为李御史向诸公与陛下证明,李御史所言,句句属实,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  

只待苏武洋洋洒洒一番说完,天子脸上多有错愕,甚至连坐姿都变了,身形不自觉在座位上扭动了一二,视线只看满场众人!  

天子是不言,便也是下意识的逃避,只等旁人来言!  

谁言?  

王黼正在看童贯,童贯却不与他对视,好似闭目养神一般,王黼面带愠色,好似知道自己是被耍弄了!  

便也不多看童贯,开口来言:“陛下,苏学士所言,许也不一定为假,苏学士为国之心,倒也教人敬佩,只是此事,眼见也不一定为实,许当真有一些厢军与辅兵,羸弱糜烂,但万万不是大名府禁军之景,我大宋之禁军,向来粮饷军备充足,操练得当,便是头前南下剿贼,百万之贼,也是百战百胜,可见一斑!”  

天子闻言连连点头,立马来说:“当也是这个道理,战兵多在禁军,一些厢军许是刚刚流民充入,羸弱倒也正常,苏学士,是不是此理啊?”  

这是台阶,苏武听不懂,只管摇头:“启禀陛下,非此理也,大名府不是一些士卒羸弱,而是数万大军,强壮之辈,不过堪堪三四千人,其余人等,尽皆羸弱不堪,面黄肌瘦,每月只得三五百钱,还要在城内外寻那苦力活计才可勉强维生!”  

“竟有此事?”天子惊诧一语。  

王黼立马来答:“万万无有此事,陛下,朝廷每年数千万贯之度支,养得百万披甲,富余非常,即便有些军饷一时权宜,也万万不该有这般事来!苏学士之语,不免危言耸听。”  

苏武看向王黼,纳了闷了,王黼缘何如此冲锋在前?  

苏武头前,也有预料,但预料的是蔡家之人与他对垒,万万没想到是王黼在与他对垒。  

这种事,到朝堂来,其实就是打嘴炮,天子也不可能自己亲自去看,换句话说,苏武那什么账册证据,在这里,也并不十分奏效。  

就是谁嘴炮打赢了,白的也能是黑的,黑的也能是白的…  

为何?  

因为天子昏庸!但凡是一个不那么昏庸的天子,也不至于此。  

苏武只管来答:“伐辽之事,而今在这朝堂,已然不是什么秘密了,臣便直言,河北如此之军,伐辽必败!不若早早偃旗息鼓,坐看女真取下燕云,来日只管与女真乞和,多送金银钱财,多送绢帛丝绸,还何必去自讨苦吃,自取其辱?”  

这话一出,满堂皆惊,连天子都惊呆了一般,瞪大眼睛看着苏武,还记得,头前不久,苏武还说要重复汉唐,此时此刻,苏武倒成了畏缩怕战之辈?  

不打了?  

天子左右去看,谁来说句话?这是什么章程?  

却听那一声冷哼传来:“哼!无知小儿,大言不惭,朝廷大事,由不得你来多言!”  

循声看去,老“神仙”终于说话了,说话之人,蔡京蔡太师。  

若是这仗真不打了,蔡太师岂能愿意?朝廷不出点事?如何显得这大宋缺了蔡太师就玩不转?  

苏武怕他吗?苏武只管一语来:“若是梁世杰这般贪赃枉法之辈还在大名府,此战必败!若是梁世杰之辈还在大名府,这仗,谁愿打谁去!臣苏武,万万不去!陛下,天下大事,在祀与戎,开战端,系家国之命脉也,岂能不察?若是带河北羸弱之兵去伐辽,岂能不败?不若,就让梁中书带着河北兵去打先锋,且看他愿是不愿!”  

蔡京先看一眼王黼,再看一眼童贯,还与天子拱手一礼,微微有笑:“皆道苏武乃我大宋第一骁勇,竟不想是如此怯战之辈,既是怯战之辈,自当夺了官职,褫了名头,换骁勇领军就是!”  

却是天子此时忽然又道:“太师,苏卿骁勇从来不假…”  

苏武也看蔡京去,丝毫不慌,别人怕蔡京,苏武打自心底没有一点惧怕,只问一语:“敢问太师,天下何人骁勇?把他寻到下官当面,让下官问问他,他到底有几分骁勇?”  

扯起来了,大宋朝天子面前吵架扯皮之事,本是常态,甚至还有朝臣拿着笏板互殴的事情发生。  

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再也不见这般场景了,早已成了一团和气。  

天子看得是目瞪口呆,他从未见过这般的朝堂,从未!  

他甚至想做个和事佬,便来说:“争吵这些,无甚作用,太师不必动怒,苏卿也不必如此争锋相对,今日之事…今日之事若是议论不清,不若来日再议,来日再议吧…”  

却是苏武一语就来:“陛下,此事,定要当着文武百官之面,论个清楚,那梁世杰贪赃枉法,中饱私囊,当革职致仕,换个能人往大名府去,如此,伐辽之事,便多几分胜算,否则,岂不是拿数十万大军玩乐吗?”  

蔡京二十年在京,何曾在朝堂遇过这般顶撞?  

就看蔡京脚步微微往前,转身来,目光扫过整个朝堂,众人皆不敢与之对视,唯有苏武,就站在不远头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