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章 让西方血流成河(3/4)
朔同样没有穿衣服,他强壮健硕的身躯上,满是清晰的肌肉线条,十数年的征战,让他强健的身体上留下了不少痕迹,刀伤、箭伤、
刺伤。这些伤口让他肌肉分明的身体,更添了许多野性和魅力。不过说来奇怪,他并没有任何的不适和暗伤,也许是这具身体天赋异禀吧。
赵朔轻轻地抽出胳膊,准备穿衣。
不过,孕妇的感觉是非常灵敏的,还是惊醒了华筝。
夫妻俩目光对上,相视一笑。
然后赵朔便低头在华筝脸颊印了一下,顺便动手动脚起来。
当夫妻俩起床洗漱完毕,外面的薄雾已经被太阳彻底驱散。侍女们也已经把早餐准备好了。
小赵赫正是贪睡的年纪,现在不用管他。其他子女,早餐都是跟着各自的母亲一起的。中午赵朔经常出去巡查不会回家吃饭,也和早餐是一样的安排。唯有晚餐是赵家的正餐,一家人才会一起用膳。
“驸马、公主请用。”
四名女真侍女躬了躬身子,退了出去。
一盘切好的烤羊腿旁边放着放着一碟野韭菜花酱,一盘刚刚揭下来的奶皮子,一碗炖牛肉,两个饼子,还有一壶热气腾腾的奶茶,就是华筝和赵朔今天的早餐了。
吃罢了早餐,赵朔骑上金闪闪,叫上了格日勒,在三十名黑骑的护卫下,来到了工坊。
这次视察没有事先通知,直到离着孙威办公所在还有二十米,孙威才急急忙的迎了出来。
“孙威参见驸马!”孙威明显有些紧张。
“不需紧张。事先通知你们的视察,是看看你们最好能做到什么样子。我这次临时来看,是看看你们平时是什么样子。纵然有些小纰漏,也不会怪你们的。”
“是是是。但不知驸马想看哪个工坊?还是都转一遍?”
“主要是看看铁器工坊,头前带路吧。”
“是。”孙威一边走,一边介绍道:“如今,用乌兹钢装备的长枪和大刀、单面重斧,已经生产了共十四万件。驸马发下去了十万件。还有四万库存。所以,我们最近减少了产量。铁器工坊的大部分工匠,生产甲胄、弓弩和棉甲了。”
“嗯,棉甲现在生产多少了?”
“现在有五千三百多具,都是按照驸马吩咐的样式制作的。”
赵朔要生产棉甲,当然是一步到位,完全按照清朝成熟棉甲的式样制作了。
先将采摘的棉花打湿,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
然后,把多张这样的棉片缀成很厚很实的棉布,两层棉布之间是铁甲,内外用铜钉固定。
这种棉甲不对火器的防御效果非常好,还有很强的防寒的作用。
不过,现在还不是棉甲大显神威的时候,赵朔最关心的还是用乌兹钢制成的刀枪。
其实,乌兹钢和华夏的炼钢路线,是完全不同的。
这个时代华夏主要用两种办法炼钢,一种灌钢法,是将熟铁和生铁混合在一起进行冶炼。这种办法的优点是钢材的产量很高,缺点是质量比较一般。
另外一种,则是百炼钢法,通过反复加热和锤打生铁,逐步去除杂质,提高钢材的质量。
而乌兹钢的冶炼方法,则是坩埚炼钢法。将特定的辅料和铁矿石,先在一个坩埚里面制成粗钢。然后,再将生铁、熟铁和一些富碳材料加入,进一步冶炼,得到乌兹钢。
而且,乌兹钢所需的矿石产自天竺,赵朔这里是没有的。
不过,所谓钢材嘛,本质是调整含炭量。再加上一些其他材料,调整钢材的性质。
这个基本原理赵朔是知道的。
他提纲挈领的指导了哈里什一番,再加上那些来自中都的优秀铁匠的帮助,哈里什终于在一年半以前,练出了符合要求的乌兹钢。又经过一年半的生产,赵朔麾下的部队刀枪都换成了乌兹钢的制成品。
标准的大马士刀,是整把刀都是用乌兹钢制成。
但是,赵朔需要的武器,是能在战场上破甲的重武器,全部用乌兹钢没什么必要,只有刀刃、枪头和斧刃才用了乌兹钢。
现在赵朔这次来,就是检查一下这些乌兹钢武器的质量,是否稳定。
“就是这一刀一枪一斧吧。格日勒,你来试验。”
铁器工坊内,存着一百多件刚刚制好的乌兹钢刀枪以及重斧,赵朔随便取了一把长刀、一杆重铁枪以及一把单面重斧。
赵朔的力气太大,恐怕不能试出这些武器的真正效果。
所以,他选择了格日勒。
格日勒的武艺一直是他最大的短板,比最普通的草原战士强点有限。
格日勒掏出一袭事先准备好的纱巾抛向了空中,然后举起大马士革重刀向着纱巾一刀挥去。漂浮在空中的几乎没有重量的纱巾,竟然被格日勒的一挥,直接割成了两半。
这就是大马士革刀最基本,也是最为装逼的应用了。
华夏人形容宝刀,常用的一句话“吹毛断发,削铁如泥”。
这斩断空中漂浮的几乎没有重量的纱巾,比“吹毛断发”还要难上数分。
十年前,萨拉丁就是在和十字军谈判时玩了这一手,让令平生见过无数名刀宝剑的理查和随行的骑士们大为吃惊。
从那一天开始,在欧洲就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方有一种不为人知的金属材料存在,用它锻造出来的刀剑锋利至极,并引发了骑士们对这种刀剑无尽的渴求。
而现在
刺伤。这些伤口让他肌肉分明的身体,更添了许多野性和魅力。不过说来奇怪,他并没有任何的不适和暗伤,也许是这具身体天赋异禀吧。
赵朔轻轻地抽出胳膊,准备穿衣。
不过,孕妇的感觉是非常灵敏的,还是惊醒了华筝。
夫妻俩目光对上,相视一笑。
然后赵朔便低头在华筝脸颊印了一下,顺便动手动脚起来。
当夫妻俩起床洗漱完毕,外面的薄雾已经被太阳彻底驱散。侍女们也已经把早餐准备好了。
小赵赫正是贪睡的年纪,现在不用管他。其他子女,早餐都是跟着各自的母亲一起的。中午赵朔经常出去巡查不会回家吃饭,也和早餐是一样的安排。唯有晚餐是赵家的正餐,一家人才会一起用膳。
“驸马、公主请用。”
四名女真侍女躬了躬身子,退了出去。
一盘切好的烤羊腿旁边放着放着一碟野韭菜花酱,一盘刚刚揭下来的奶皮子,一碗炖牛肉,两个饼子,还有一壶热气腾腾的奶茶,就是华筝和赵朔今天的早餐了。
吃罢了早餐,赵朔骑上金闪闪,叫上了格日勒,在三十名黑骑的护卫下,来到了工坊。
这次视察没有事先通知,直到离着孙威办公所在还有二十米,孙威才急急忙的迎了出来。
“孙威参见驸马!”孙威明显有些紧张。
“不需紧张。事先通知你们的视察,是看看你们最好能做到什么样子。我这次临时来看,是看看你们平时是什么样子。纵然有些小纰漏,也不会怪你们的。”
“是是是。但不知驸马想看哪个工坊?还是都转一遍?”
“主要是看看铁器工坊,头前带路吧。”
“是。”孙威一边走,一边介绍道:“如今,用乌兹钢装备的长枪和大刀、单面重斧,已经生产了共十四万件。驸马发下去了十万件。还有四万库存。所以,我们最近减少了产量。铁器工坊的大部分工匠,生产甲胄、弓弩和棉甲了。”
“嗯,棉甲现在生产多少了?”
“现在有五千三百多具,都是按照驸马吩咐的样式制作的。”
赵朔要生产棉甲,当然是一步到位,完全按照清朝成熟棉甲的式样制作了。
先将采摘的棉花打湿,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
然后,把多张这样的棉片缀成很厚很实的棉布,两层棉布之间是铁甲,内外用铜钉固定。
这种棉甲不对火器的防御效果非常好,还有很强的防寒的作用。
不过,现在还不是棉甲大显神威的时候,赵朔最关心的还是用乌兹钢制成的刀枪。
其实,乌兹钢和华夏的炼钢路线,是完全不同的。
这个时代华夏主要用两种办法炼钢,一种灌钢法,是将熟铁和生铁混合在一起进行冶炼。这种办法的优点是钢材的产量很高,缺点是质量比较一般。
另外一种,则是百炼钢法,通过反复加热和锤打生铁,逐步去除杂质,提高钢材的质量。
而乌兹钢的冶炼方法,则是坩埚炼钢法。将特定的辅料和铁矿石,先在一个坩埚里面制成粗钢。然后,再将生铁、熟铁和一些富碳材料加入,进一步冶炼,得到乌兹钢。
而且,乌兹钢所需的矿石产自天竺,赵朔这里是没有的。
不过,所谓钢材嘛,本质是调整含炭量。再加上一些其他材料,调整钢材的性质。
这个基本原理赵朔是知道的。
他提纲挈领的指导了哈里什一番,再加上那些来自中都的优秀铁匠的帮助,哈里什终于在一年半以前,练出了符合要求的乌兹钢。又经过一年半的生产,赵朔麾下的部队刀枪都换成了乌兹钢的制成品。
标准的大马士刀,是整把刀都是用乌兹钢制成。
但是,赵朔需要的武器,是能在战场上破甲的重武器,全部用乌兹钢没什么必要,只有刀刃、枪头和斧刃才用了乌兹钢。
现在赵朔这次来,就是检查一下这些乌兹钢武器的质量,是否稳定。
“就是这一刀一枪一斧吧。格日勒,你来试验。”
铁器工坊内,存着一百多件刚刚制好的乌兹钢刀枪以及重斧,赵朔随便取了一把长刀、一杆重铁枪以及一把单面重斧。
赵朔的力气太大,恐怕不能试出这些武器的真正效果。
所以,他选择了格日勒。
格日勒的武艺一直是他最大的短板,比最普通的草原战士强点有限。
格日勒掏出一袭事先准备好的纱巾抛向了空中,然后举起大马士革重刀向着纱巾一刀挥去。漂浮在空中的几乎没有重量的纱巾,竟然被格日勒的一挥,直接割成了两半。
这就是大马士革刀最基本,也是最为装逼的应用了。
华夏人形容宝刀,常用的一句话“吹毛断发,削铁如泥”。
这斩断空中漂浮的几乎没有重量的纱巾,比“吹毛断发”还要难上数分。
十年前,萨拉丁就是在和十字军谈判时玩了这一手,让令平生见过无数名刀宝剑的理查和随行的骑士们大为吃惊。
从那一天开始,在欧洲就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方有一种不为人知的金属材料存在,用它锻造出来的刀剑锋利至极,并引发了骑士们对这种刀剑无尽的渴求。
而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