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章 让西方血流成河(2/4)
,经常整年整年的不发,只是给少许口粮。
赵朔麾下的工匠,却是每月工资按时发放。
其三,就是尊重人才。
赵朔将工匠分为八级。
一级工匠最低,八级最高。
赫赫有名的八级钳工嘛,赵朔其实还是参照了后世的经验。
如果技艺提高,或者做出了什么特殊贡献,就可以升等。能获得更多的工钱和待遇。
如此一来,不到半年,工坊的产量就迎来了一个大井喷。
赵朔工坊内的产品,长期供不应求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又过了三个月后,赵朔的工坊多了两个拳头产品。
其一,就是玻璃镜。
当然了,这玻璃镜并不是后世常见的银镜,而是汞锡齐镜面盖上玻璃。
汞锡齐就是水银和锡的合金。
先把锡融化了,再倾倒在铜板上。待铜板上的锡凝固了,就把水银覆盖在上面。等上一刻钟的时间,就会有一层光可鉴人的明亮汞锡齐出现。然后再覆盖上玻璃,一面崭新的玻璃镜就诞生了。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华夏人就发现了汞锡齐反应。只是锡齐非常容易氧化,用不了多久就会变黑,远不如铜镜实用。现在,赵朔的工坊内,直接用玻璃把汞锡齐严密盖住,阻止汞锡齐与氧气接触,就不会产生氧化反应,能制造出实用的玻璃镜了。
有赵朔的提点,再加上来自中都的能工巧匠,简直是水到渠成的事。
其二,就是望远镜。
凸透镜,凹透镜嘛。
赵朔只要把原理告诉手下的能工巧匠们,剩下的就是费时间精细打磨了。
对于来自中都的能工巧匠们,完全没有任何难度可言。
当然了,望远镜的军事方面的意义太大了,万万不能泄露出去。
要不然,就算其他势力没有合适的玻璃,价值昂贵的纯净水晶总是有的吧?完全可以不惜工本的把望远镜仿制出来。
民生方面,听说棉花的种植的巨大效益后,铁木真命忽难全力推动新疆地区的棉花种植。
好吧,其实也不需要怎么全力推动。
牧民身上才能刮几个钱啊?
现在蒙古贵人们一半的收入,是来自手下的商队。
听说赵朔又有了新鲜物事,需要大量的棉花作为原料,分封在新疆地区的蒙古贵人们,早就大力推广棉花的种植了。
至于说棉花种多了,没有足够的口粮怎么办?
完全可以从西夏买嘛,西夏不给就打!
而且,摘棉花太费人手了,这些新疆地区的蒙古贵人们,已经蠢蠢欲动,看能否找个理由,再打西夏人一下子,掳些奴隶来摘棉花了。
陆子布还在草原上推广文字。
非但如此,他在草原上已经待了六七年了,很有几个忠心耿耿的弟子,跟随他一起推广。
只是陆子布往南宋写了几封信,邀请其他文人前来草原,跟他一起推广文字,一个答应的都没有。
也许那些人,直到赵朔饮马长江时,才会明白自己错过了什么。
辛褎的确在花剌子模干的不错,赵朔将他招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问他想干什么别的职司,还是继续经商。
辛褎表示,他当然想为赵朔效力,而不是赚多少钱财。不过,商队其实不仅仅是商队,而且是最为方便的秘谍。如果赵朔有意的话,可以先给他些支持,在花剌子模试试手。如果干的好了,再回来为他效力。
大宋皇城司?
金国近侍局?
大明锦衣卫、东西厂?
清朝粘杆处?
这辛褎有点东西啊!
赵朔当即给了辛褎黄金五千两,以及五十个人,让他在花剌子模便宜行事。
辛褎只是想在花剌子模试试手,但赵朔却知道,恐怕用不了几年,蒙古和花剌子模之间就会产生一场旷世大战。现在的辛褎,就只是他下在花剌子模的一步闲棋。
总而言之,这三年来蒙古都在休养生息,一片生机勃勃。
而中亚地区,却是一片混乱了。
屈出律这个西辽驸马,勾结西辽藩属西喀喇汗国与花剌子模国,三家共同出奇兵,包围了西辽可汗直鲁古的王庭,直鲁古无奈投降。
屈出律正式成为西辽可汗,和西喀喇汗国和花剌子模国定下了三家瓜分中亚地区的计划。
然而,西辽原本的藩属国东喀喇汗王朝不服。
屈出律派遣西辽大军攻打东喀喇汗王朝,烧毁牧场,抢掠牛羊、妇人,杀光看到的一切男丁,将东喀喇汗王朝国都外的一切地区,变成了一片人间地狱。
两年过去,东喀喇汗王朝终于支持不住,选择投降。
屈出律将西辽国都,迁到了喀什。
此举令花剌子模大为愤慨。
因为东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一样,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而屈出律和他麾下的西辽大军是信仰佛教的。
于是乎,之前的约定全部作废。
花剌子模不仅与西辽转为敌对,而且灭掉了西喀喇汗国。
所以,现在蒙古的西方是西辽,西辽的西方就是强横一时的花剌子模了。
公元1215年,六月十八。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照耀在哈尔喀贵城上,给整个城市染上了一层金辉。
赵朔从沉睡中醒来,身旁是肚子微微隆起,身上不着片缕的华筝。
怀孕后的华筝因为营养好,更加的白皙风韵。
赵
赵朔麾下的工匠,却是每月工资按时发放。
其三,就是尊重人才。
赵朔将工匠分为八级。
一级工匠最低,八级最高。
赫赫有名的八级钳工嘛,赵朔其实还是参照了后世的经验。
如果技艺提高,或者做出了什么特殊贡献,就可以升等。能获得更多的工钱和待遇。
如此一来,不到半年,工坊的产量就迎来了一个大井喷。
赵朔工坊内的产品,长期供不应求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又过了三个月后,赵朔的工坊多了两个拳头产品。
其一,就是玻璃镜。
当然了,这玻璃镜并不是后世常见的银镜,而是汞锡齐镜面盖上玻璃。
汞锡齐就是水银和锡的合金。
先把锡融化了,再倾倒在铜板上。待铜板上的锡凝固了,就把水银覆盖在上面。等上一刻钟的时间,就会有一层光可鉴人的明亮汞锡齐出现。然后再覆盖上玻璃,一面崭新的玻璃镜就诞生了。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华夏人就发现了汞锡齐反应。只是锡齐非常容易氧化,用不了多久就会变黑,远不如铜镜实用。现在,赵朔的工坊内,直接用玻璃把汞锡齐严密盖住,阻止汞锡齐与氧气接触,就不会产生氧化反应,能制造出实用的玻璃镜了。
有赵朔的提点,再加上来自中都的能工巧匠,简直是水到渠成的事。
其二,就是望远镜。
凸透镜,凹透镜嘛。
赵朔只要把原理告诉手下的能工巧匠们,剩下的就是费时间精细打磨了。
对于来自中都的能工巧匠们,完全没有任何难度可言。
当然了,望远镜的军事方面的意义太大了,万万不能泄露出去。
要不然,就算其他势力没有合适的玻璃,价值昂贵的纯净水晶总是有的吧?完全可以不惜工本的把望远镜仿制出来。
民生方面,听说棉花的种植的巨大效益后,铁木真命忽难全力推动新疆地区的棉花种植。
好吧,其实也不需要怎么全力推动。
牧民身上才能刮几个钱啊?
现在蒙古贵人们一半的收入,是来自手下的商队。
听说赵朔又有了新鲜物事,需要大量的棉花作为原料,分封在新疆地区的蒙古贵人们,早就大力推广棉花的种植了。
至于说棉花种多了,没有足够的口粮怎么办?
完全可以从西夏买嘛,西夏不给就打!
而且,摘棉花太费人手了,这些新疆地区的蒙古贵人们,已经蠢蠢欲动,看能否找个理由,再打西夏人一下子,掳些奴隶来摘棉花了。
陆子布还在草原上推广文字。
非但如此,他在草原上已经待了六七年了,很有几个忠心耿耿的弟子,跟随他一起推广。
只是陆子布往南宋写了几封信,邀请其他文人前来草原,跟他一起推广文字,一个答应的都没有。
也许那些人,直到赵朔饮马长江时,才会明白自己错过了什么。
辛褎的确在花剌子模干的不错,赵朔将他招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问他想干什么别的职司,还是继续经商。
辛褎表示,他当然想为赵朔效力,而不是赚多少钱财。不过,商队其实不仅仅是商队,而且是最为方便的秘谍。如果赵朔有意的话,可以先给他些支持,在花剌子模试试手。如果干的好了,再回来为他效力。
大宋皇城司?
金国近侍局?
大明锦衣卫、东西厂?
清朝粘杆处?
这辛褎有点东西啊!
赵朔当即给了辛褎黄金五千两,以及五十个人,让他在花剌子模便宜行事。
辛褎只是想在花剌子模试试手,但赵朔却知道,恐怕用不了几年,蒙古和花剌子模之间就会产生一场旷世大战。现在的辛褎,就只是他下在花剌子模的一步闲棋。
总而言之,这三年来蒙古都在休养生息,一片生机勃勃。
而中亚地区,却是一片混乱了。
屈出律这个西辽驸马,勾结西辽藩属西喀喇汗国与花剌子模国,三家共同出奇兵,包围了西辽可汗直鲁古的王庭,直鲁古无奈投降。
屈出律正式成为西辽可汗,和西喀喇汗国和花剌子模国定下了三家瓜分中亚地区的计划。
然而,西辽原本的藩属国东喀喇汗王朝不服。
屈出律派遣西辽大军攻打东喀喇汗王朝,烧毁牧场,抢掠牛羊、妇人,杀光看到的一切男丁,将东喀喇汗王朝国都外的一切地区,变成了一片人间地狱。
两年过去,东喀喇汗王朝终于支持不住,选择投降。
屈出律将西辽国都,迁到了喀什。
此举令花剌子模大为愤慨。
因为东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一样,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而屈出律和他麾下的西辽大军是信仰佛教的。
于是乎,之前的约定全部作废。
花剌子模不仅与西辽转为敌对,而且灭掉了西喀喇汗国。
所以,现在蒙古的西方是西辽,西辽的西方就是强横一时的花剌子模了。
公元1215年,六月十八。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照耀在哈尔喀贵城上,给整个城市染上了一层金辉。
赵朔从沉睡中醒来,身旁是肚子微微隆起,身上不着片缕的华筝。
怀孕后的华筝因为营养好,更加的白皙风韵。
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