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冠军基因(5/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高难度的传球。  

常规赛,佩顿会故意传出一个高难度传球,制造精彩的进球场面。  

打进了当然精彩,打不进就是失误,就是灾难了。  

这些在乔治卡尔这里都得到了允许,他喜欢佩顿的打球方式。  

虽然有时候他也会为佩顿疯狂的选择而痛骂,两人会在场边互喷垃圾话。  

但他们是互相欣赏,互相适配的,没有比乔治卡尔更适合佩顿的主教练了。  

首节比赛,超音速打得相当出色,和开拓者势均力敌,24:20领先开拓者4分。  

他们的防守看起来很有效果,让开拓者打得相当难受。  

有很多球,面对别的球队防守,可以比较轻松的传出来。  

然后跑战术,最后形成一个机会。  

但面对超音速的防守,传球人不得不跳起,或者转移空间。  

接球的人更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一不小心就会被超音速球员抢断。  

现场的开拓者球迷都看的提心吊胆,总觉得一个不小心就要失误。  

甘国阳在第一节遭到了严密的看管,坎普、帕金斯、麦基、佩顿轮流贴防。  

不管甘国阳在内线还是在三分线外,超音速都保持他附近至少有两个人。  

为了防守外线持球人,超音速的防守阵型会拉的非常开,或者被挤得非常扁平。  

如果对手进行大范围转移球怎么办?  

超音速的应对方式很简单粗暴:拼命往回跑去补防就是了。  

靠着不要命的奔跑和无限换防,开拓者第一节的进攻打得没有生机。  

做不到全面开花,也没有什么连贯性,零敲碎打没有形成足够的威胁。  

卡尔对球队第一节的发挥很满意,节间休息,他反复强调要盯住阿甘。  

“一定要盯住他!一直盯着他!给他施加压力。我们的策略是正确的,没有谁能一直赢!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这样防守!”  

卡尔不停给球员们打鸡血,告诉大家开拓者和阿甘不是不可战胜,今年机会很大。  

不过这话怎么看都是说给他自己听,而不是说给球员们听的。  

佩顿掏了掏耳朵,根本不想听卡尔废太多话。  

“你话太多了乔治,比赛不是喊喊口号就能赢的。”  

“一直这么盯着阿甘,体能消耗会很大,不见得是个好主意。”  

“而且其他人怎么办?我们指望开拓者其他人不爆发吗?”  

“彼得洛维奇和刘易斯都是棘手的家伙,你多动动脑子。”  

佩顿很现实,他有一个控卫的大脑,就是嘴巴刻薄了点。  

在队中,他对乔治卡尔一向不客气,时常弄得他下不来台。  

节间休息很短暂,卡尔来不及多说什么,比赛继续进行。  

从第二节开始,超音速一直保持他们在防守上的强度和弹性。  

进攻端则是坚决往内线打,甭管吃多少盖帽,都不轻易外线投篮。  

这样的打法侵略性很强,也给了开拓者内线巨大的压力。  

很快,萨博尼斯在第二节领到了第三次犯规,不得不下场休息。  

戴维斯顶替萨博尼斯上场,甘国阳回到五号位。  

为了保存体力,减少犯规,甘国阳也不得不放松对篮筐的保护。  

有些对手势在必进的球,他也不得不放掉。  

和超音速不同,开拓者是一个很依赖外线投射的球队。  

在超音速孜孜不倦的干扰下,开拓者今晚的三分命中率很一般。  

不过他们的普林斯顿体系依旧能找到一些篮下的机会打中。  

就是出现的次数不是太多,导致他们进攻效率跟不上。  

从第二节开始,超音速逐步建立了5分以上的领先优势。  

甘国阳始终面对超音速极为严密的防守——没球两个人,有球三个。  

有些球一直游走在非法防守的边缘,哪怕裁判吹了,超音速还是不改。  

在这种严密的看管下,甘国阳整个上半场只拿到6分。  

是他季后赛的半场最低得分记录。  

此外还有三次失误,这些都影响了他的进攻。  

他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组织、防守和篮板上。  

但篮球毕竟是要比得分的游戏,开拓者始终落后于超音速。  

超音速的防守策略看起来确实很成功,竟然限制住了阿甘。  

半场比赛结束,双方打成了47:43,超音速领先进入下半场。  

开拓者43分的得分明显发挥不佳,自己状态是一方面,超音速的防守确实做的好。  

不过甘国阳看起来丝毫不慌,他大场面见多了,超音速这样的防守并不会真正困扰他。  

中场休息时候,他还有空关心了一下另一块场地太阳和掘金的比赛情况。  

那边第三节比赛已经结束,进入第四节,太阳队依旧和掘金难解难分。  

两队第四节打到一半,随着穆托姆博在篮下抢到前场篮板打中二次进攻,掘金和太阳打成平手。  

照这么打下去,太阳和掘金肯定要关键时刻分胜负,甚至要打进加时赛了。  

甘国阳看着电视镜头里,查尔斯巴克利神情肃穆,气喘如牛,心想:“查尔斯太没用了,怎么让比赛打成这个样子。”  

“第四节不管怎么样,都要分出高下才行,被西部第八逼入绝境可真是太丢人了。”  

关掉电视机,甘国阳沉下心,调整自己的呼吸和身体状态。  

他知道超音速今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