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不朽金身(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霞彩映孤峰,金光洒峭壁。  

伴随着山间晨雾消散,一轮红日缓缓升起,新的一天到来。  

峰巅独石上,李季安面朝朝阳盘膝而坐,口鼻间灵气游转,一点点充盈他的丹田。  

微风拂过,额间一缕青丝扫过眼睑,恰好完成一个周天的吐纳,他缓缓睁眼,眼中平静祥和。  

垂眸刚好看见呱呱蹲在峰顶一层的大平台峭壁边上,同样对着朝阳吐纳。  

在呱呱小牛犊子大小的身体旁边,小乔修行着李季安参悟不透的《地灵经》。  

小火灵则躺在呱呱背上,懒洋洋的晒着太阳,晋升二阶火灵后,朝阳散发出的阳火对它已经无用。  

看着灵峰上的这一幕,李季安脸上泛起一丝满足。  

他很享受这种悠闲的修行生活。  

一个月前,他将关于柳静春的事情告知,小乔很平静,很淡定。  

或许是失去的时候她还太小,其后又有尤婆婆和李季安先后弥补了她的亲人空缺,她其实并不是特别的想要知道自己的身世。  

不过,当知道自己如今仅剩的爷爷奶奶被万法宫带走,生死难料后,她还是有些难过。  

她很想见一面。  

但是李季安直截了当的告诉她,她这种地灵师的神异,若是被其它人知晓,很可能会带来祸事,而且以万法宫对于魔修的深恶痛绝,他也不敢保证会不会有诛九族之类的可能。  

所以她最终还是忍住了。  

同样也有了迫切想要变得强大的期望。  

呱呱是前几日才终于回返灵峰,和他们团聚。  

一别六年,那家伙在见到几人时真的好像要哭出来。  

李季安能够感觉到其灵性,很单纯,淳朴。  

其回来后,李季安暂时也没有适合它的灵物兽丹作奖励,其也没有任何负面情绪。  

这就与当世流传最广的御兽之道有了差别。  

当世主流御兽之道,乃是畏之以威,恩之以赏,恩威并施,核心则是灵契中的生死威胁。  

而李季安和呱呱的相处,更多的是感情和陪伴。  

这一个月,整个天苍域修行界几乎大地震。  

万法宫将柳家老祖修炼魔功的事情夸大宣扬,着重表述其修炼魔功的过程中对州内修士以及族内修士的残害,强调魔功的危害性和灭绝人性。  

派出宫内数位真丹长老带领碧云宗搜寻柳家老祖。  

其后更是当众斥责碧云宗监管不力,只为了自己修行而枉顾州内苍生,责令其即日起全面巡视全州,不过,从今往后万法宫会派出执法队驻扎苍云州,碧云宗要随时配合。  

这相当于剥夺了碧云宗执掌一州的权柄。  

而且小道消息称,碧云宗太上长老还将此前在遗迹中得到的一件法宝上供。  

随后万法宫将柳家一众余孽包括秦贺年等几个带头者带回天源州审讯。  

这一个月宗门忙于应对万法宫,连萧长风等真传弟子,甚至准备冲击结丹、下任掌门种子赵齐都全部出动配合搜寻。  

而丹鼎峰的一众丹师竟然也被万法宫带去了天源州。  

李季安猜测与谣言中的结丹圣丹有关。  

如此一来,他这个客卿几乎被所有人忽略,这一个月他连最低限度的宗门炼丹任务都没有接到,仿佛被宗门遗忘。  

对此,他倒是挺满意,可以安心修行。  

这些年他积攒的修行资源,足够支撑他修炼到筑基后期。  

如今他六十七岁,距离踏入筑基中期已经十五个年头,也终于到了筑基六层,不出意外的话,再有至多五年时间就会迎来筑基后期大关。  

筑基后期大关,几乎拦住了苍云州九成九九的修士。  

除了感悟之外,还有二阶上品灵脉、二阶后期补益丹药等硬性要求。  

后两者,非宗门弟子以及五大世家核心族人,几乎没有希望。  

李季安对这一关隘倒是不用担心。  

只是,如今的他心中还有一丝牵挂,也必须搞清楚。  

否则总会有个印子,久而久之容易滋生心魔。  

第三世和宁素锦的相识相知相交,终究是在他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他可以在实力不足时坦然接受离别,接受消失,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也会在实力足够后,施救,帮扶。  

之前的他不足以强闯柳家救人,如今的他也没有面对万法宫的底气,甚至担心被万法宫盯上。  

因为时至如今,对修行界的了解越来越多后,他有些怀疑自己的返老还童神异,很可能也是某种天道法则碎片意外融合了自己。  

而这种神眷者的神异,他不确定万法宫的元婴真君能否看破。  

所以这一个月他都忍着没有去碧落坊市寻找宁雨檀。  

但,终归需要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过,在万法宫对于柳家之事有最终结果前,他都必须忍住。  

因为他明确知道宁雨檀和宁素锦的关系,如今宁素锦很可能已经被万法宫带回,其难保不会有什么手段查到流落在碧落坊市的宁雨檀。  

缓缓收功后,李季安强行抚平自己的心湖,转身进了丹房。  

他再次拿出从柳家老祖储物袋得到的那枚老旧古朴功法玉符。  

《不朽金身诀》  

研习一月,不出所料的话,此便是柳家老祖修行的“魔功”!  

只是与李季安对“魔功”的认知,有些偏差。  

其实此修行界的“魔”也与李季安的认知有着偏差。  

万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