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不朽金身(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宫对外的昭告中,凡是修行非正常五行以及其衍生相性功法的修行方式都是“魔”,是“邪”。  

类似吸纳阴煞、魂气、尸气甚至吸噬炉鼎的双修功法的修士都是魔修。  

涉及此类的功法亦称为魔功。  

甚至就连上古时期的神魂修炼法因为有着吞噬他人神魂壮大己身的捷径,如今也被定义为魔功。  

这门《不朽金身诀》,在李季安看来,就是一门上古体修功法。  

修至大成,可骨如金玉,肉身不朽。  

只不过,其修行方式对于肉身根骨天资要求甚高。  

一阶时,与李季安修行的两门体修功法相仿,打磨筋骨,熬炼气血,激发肉身潜能。  

二阶时便有不同,不是以天地灵物为辅助蜕变血肉,而是需要吸纳至阴至阳来修行。  

甚至三阶时,还需要燃烧自身气血进行煅骨,气血不足,则难有所成。  

李季安参悟一个月后,大概猜到柳家老祖为何会豢养血奴。  

就是因为其自身肉身不佳,估计难以达到入门门槛,所以在仙赐皇朝豢养肉身天资极佳之辈,再养出一身精血。  

他再吞噬这些血奴精血,补益自身!  

当然,这种方法理论上也可以提升他的炼体效率。  

也幸亏其没有成功晋升三阶体修,否则,功法心得记载,三阶金身一成,可硬憾真丹后期不败。  

而且一旦成就三阶金身后,其估计还会更大量的吞噬他人精血。  

“以我的根骨,以及如今的体修程度,应该问题不大!”李季安摩挲着上古玉符,心中的冲动有些难以抑制。  

这门上古炼体功法是他迄今为止所见最全的一门,而且一旦成就三阶金骨,寿元就与金丹相仿。  

最终李季安还是将玉符妥善收好,暂时抑制住内心冲动。  

凡事等几年,等此事影响彻底消亡再说。  

或者干脆等到下一世再修行这门功法也行。  

随后他又掏出一张散发着腐朽气息的兽皮卷。  

其上图文并茂,详细阐述了勾连大地之脉,凝聚提升灵脉道场的方法。  

不得不说,那日打开柳家老祖的储物袋时,着实让李季安震惊了一下。  

也让他见识了一个活了近四百岁的假丹真人的底蕴。  

倒不是说其有多富有,实际上灵石等修行资源几乎没有,毕竟其闭死关主要是冲击三阶金身诀,有的大多是气血类天地灵物。  

除了闭关所需体修灵物外,更多的是一些古老的物件。  

基本都是挖掘的上古之物。  

除了体修功法和兽皮卷外,他还看到了关于地灵师的古籍。  

当然,更多的还是关于阵法的信息和资源。  

其中还有一门疑似上古六阶大阵的阵法详解。  

另外,在其储物袋中,李季安找到了其能够派遣族人出入仙赐皇朝的答案。  

是一枚自称四千年前练气修士的自述玉符,其也是一位资深阵法师,偶然发现了风暴沙漠的生门,并依靠堪舆阵法手段,成功进出了一趟还仅是类似部落时期的绝地。  

正如李季安此前在风暴沙漠外围感应的一般,仅有练气期修士以下有生门。  

其后一年时间,李季安将凝聚提升灵脉道场的秘法基本参悟通透,并且将其传给了小乔。  

寻常聚灵法阵也可聚集区域灵气,有增强灵脉道场灵气的作用,不过,其上限不高,也与区域灵气的总量有关。  

比如李季安如今所在灵峰,聚灵阵也只能将附近灵气凝聚过来。  

因为附近只有李季安一座孤峰,且只有他一人吸纳灵气,所以能够提升到堪比二阶上品的灵脉程度。  

而兽皮卷所记载的方法,却能强夺灵脉,甚至无中生有。  

若是小乔勾连地脉能力足够,完全可以将碧云宗主峰灵脉转移到此座孤峰来。  

不过小乔如今地灵师能力还不足以牵引灵脉,否则他还真想先拿周遭一些支脉试试。  

“一年了!还没有结束。”这日,李季安遥遥看向碧落坊市方向,再次意动。  

不过,他一直关注着万法宫对于柳家之事的进展。  

至今还没有定论。  

碧云宗丹鼎峰的一行丹师半年前就已经回返,李季安旁敲侧击,玉丹真人透露此番是被请去和万法宫的三阶丹王合作研究有助益结丹的丹药,结果并不如意。  

而且其言,秦贺年在万法宫已经如实供述这些年的谣言之事,其称当初编排柳家老祖修炼魔功只是见其老而不死,又时常不见人,但是最主要是为了救柳静春。  

至于结丹圣典和延寿功法,他都否认,并声称大概率也是那个神秘人编撰的谣言。  

不过让李季安稍显担忧的是,万法宫那位丹王却笃定李季安当年所传的谣言中对于结丹有助益的丹药,必定是真的。  

既然不是柳家老祖,那就一定是那位神秘人掌握了某种有助结丹的上古丹方。  

其极力推进万法宫在整个天苍域搜寻此人!  

有助结丹的丹方,便是万法宫也格外重视。  

自然开始不遗余力搜寻。  

甚至如今搜寻柳家老祖的目的,都已经不单纯是除魔卫道,而是想要通过柳家老祖知晓那个神秘人的身份,毕竟其处心积虑推动柳家之事,而后又再无踪迹,目的很明确,柳家老祖自己心里肯定很清楚最大的仇人是谁。  

昨日李季安更是听说万法宫派出了代表远赴东北方向的另一个修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