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刘备崩,万象(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听闻顾炜薨世的消息,顾琛伤心不已。  

或许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  

这一代的顾氏子弟与之前相比,联系要深的多的多。  

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背负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百姓的期许;  

先人的遗愿。  

这使得这一代的顾氏子弟联系极深,顾琛又岂能不伤心呢?  

不过他却也并未离开幽州回到洛阳。  

顾炜说的不错。  

于他们这一代的顾氏子弟而言,能够完成顾熙昔年的遗愿便已经是人生大幸。  

时间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停留。  

斯人已逝,饶是再怎么心中悲痛,众人也只能承继逝人之志,向前而行。  

屯兵幽州数年时间,顾琛如今已经完全发现了外族的强盛。  

这种强盛甚至都超出了他先前的预料。  

这也是顾琛选择自己屯兵幽州的主要原因之一。  

外族如今也算就是彻底感受到了顾琛的恐怖,随着时间的流去渐渐安定下了些许。  

但顾琛却也并未掉以轻心。  

他能够确定。  

这种威慑会随着他的离世而彻底崩溃。  

大汉与外族之间的斗争断不会如此轻易的结束,唯有通过一场杀到日月变色的大战,才能彻底解决掉这种危机。  

顾炜的死更加让顾琛意识到了时间的可贵。  

他更加倾其所有的教导军中将士。  

姜维、邓艾、毌丘俭、还有几名擅长武艺的顾氏第七代子弟,皆在他的培养之中。  

顾琛原本还以为自己至少还有数年的时间。  

但洛阳紧急传来的消息,还是打破了顾琛的计划。  

——张飞因关羽的离世伤心不已,日日饮酒。  

身体终是不堪重负。  

病重薨世。  

这成为了压倒刘备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刘备瞬间便倒了下去。  

于一个皇帝而言;  

刘备确实是过于重感情了一些。  

但这也是刘备的优点,没有这一种性格的话,他绝对不可能走到今天。  

刘备的诏令迅速便被送来了幽州。  

别人顾琛可以不在乎。  

但刘备不行。  

如今大汉天下刚刚平定不久,无论如何都必须有一个能压的住天下的人坐镇洛阳。  

顾琛不得不返回洛阳了。  

洛阳,北宫之中。  

气氛无比凝重。  

刘备躺在床榻之上,脸色如雪,整个人命如悬丝只剩下了一口气,但却一直都在苦苦支撑着。  

在他身旁,太子刘禅等几个子嗣满脸哀伤之色,眼泪不断落下。  

诸葛亮荀彧等大臣亦是满脸悲痛。  

这时,一道急切的脚步声突然响起。  

还未等侍卫通报,顾琛的的身影便直接冲进了北宫之中,穿过众臣直接就走到了刘备的面前。  

看着床榻上刘备奄奄一息的样子,眼神亦是露出了一丝复杂。  

但刘备却在见到顾琛的瞬间,眼神便恢复了些许光芒。  

“子琰!”  

还未等顾琛开口,刘备瞬间便低吼了一声,本能的便想要尝试着坐起来。  

但他的身体实在是太虚弱了。  

能够坚持到今日,都是因为有着大毅力在。  

他就是在等顾琛。  

当今天下之势,刘备身为皇帝又岂能不清楚?  

虽然一切看似已经步入正轨。  

但若没能压得住天下人的存在坐镇,稍有不慎,大汉可能便会走回头路。  

最关键的是——  

对于刘禅这个太子,他着实是有些放心不下。  

“陛下。”  

看着眼前的刘备,顾琛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悲戚,脚下疾步上前,双手稳稳地扶起刘备,重重地叹了口气,自责道:  

“臣来迟了!”  

“子琰。”刘备猛地攥住顾琛的手,脑袋急切地左右摇晃,神情极为认真,“我早就说过,子琰你绝非普通臣子。”  

他目光灼灼,眼眶泛红似血。  

千言万语在喉间翻涌,可又担忧时间紧迫,话到嘴边又咽下,最后只是紧紧盯着顾琛,一字一顿,郑重说道:“子琰之才,胜我百倍。”  

“临终之际,唯有大事相托。”  

刘备握着顾琛的手愈发用力,指节都微微泛白,“大汉,拜托了!”  

这简短的一句话,却仿佛承载了无尽的分量,饱含着他对大汉的殷切期望与担忧。  

顾琛只觉眼眶一热,视线瞬间模糊。  

虽然他与刘备的接触并不算多,饶是后来支持刘备称帝之后,顾琛的多数时间也都在外。  

但这却并不妨碍顾琛对刘备的感情。  

刘备确实是一位宽仁的皇帝。  

能给顾琛这么大的权利,且从未曾想过针对他,便已经说明了他的不凡。  

顾琛并未多言什么,只是反握住了刘备的手,认真点了点头。  

见此情形,刘备眼中的忧虑如轻烟般瞬间消散。  

他艰难地转动脖颈,将目光投向一旁跪地的太子刘禅,声音沙哑得如同砂纸摩擦:“阿斗。”  

“父皇!”刘禅立刻开口,声音哀泣。  

刘备紧紧的盯着他,又挥手指了指顾琛:“昔日我曾于洛水之畔,万民之前,立誓昭天下。”  

“绝不负顾氏。”  

“刘氏鼎,当刻顾氏名。”  

“待朕死后,尔等要以父事征渡使,万不可效景平、桓灵三帝一般,负万民之望,乱我大汉社稷。”  

他的声音愈发虚弱,但却仍是强撑着一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