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决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在看到这一幕的所有人都睁大眼睛不知所措时。  

李文曜经过考官身边,淡淡说了一句。  

“我认输。”  

此时两人已经走出了防御大阵的范围,许多修行者都清楚地听到了这句话。  

台下一片死寂。  

少年声音不大,但所有人硬是没有反应过来。  

他说什么?  

“他说什么?”观台上有文官左右顾盼。  

“李首席认…”杜昊乾顿了顿说道,“他弃权了。”  

是的,上一场年华藏那个情况是认输,但李文曜这个情况只能算是弃权。  

在高阶修行者看来,眼前的情况只有这一个解释。  

这位备受瞩目的紫阳书院首席,将唾手可得的胜利拱手让出了。  

居然还是不战胜么?  

今年的四强战这是怎么了?  

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如果说年华藏认输是所有人可以接受的结果,李文曜认输就是所有人都没有受不了的结果。  

“李公子,你说什么?”连考官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对着李文曜的背影喊道。  

李文曜停下脚步,没有回头,“还需要我再说一遍?”  

少年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听来却让人遍体生寒。  

对他而言想必是难以言喻的屈辱,自己居然想要让他再说一遍…  

考官心中的遗憾压过了疑惑,深吸了一口气犹豫道,“你确定要…”  

他没有说完但李文曜已经面无表情地点头,看了一眼一步开外停下来等他的少女,重新迈动脚步,和朱鸾一起走下台。  

考官最后的一丝猜想也被掐灭。  

随着演武台边钟声的敲响,徽州乡试武试第三场四强战的最后一场宣告结束。  

进入决战的…居然是那个女子。  

朱鸾进入了决战。  

这个女子距离对战首名还差最后一步。  

无人能理解李文曜的退战。  

这个过程实在是莫名其妙,甚至显得有点荒唐。  

即便到了这个时候,除了树下的少年人们,还是没有人会把最后的那个位置和朱鸾联系起来。  

武试第二场兵法的成绩还没有传来,别说解元,这个女子的兵法成绩恐怕很难比上李文曜等人。  

就算使了手段逼李文曜退战,但恐怕亚元都拿不到。  

四强战两场,居然都没有打起来。  

即便众人心中有再多疑惑,此时都无暇顾及。  

所有人的眼光都聚集到大槐树下那因为对男女身上。  

说是少年少女更为准确。  

眼前的场面不在众人预料中,但当这件事真正发生后,众人才意识到发生什么。  

李文曜等人退后一步,大槐树下,只剩下两个人的身影。  

四强战已经结束。  

剩下的人已经无需抽签。  

徽州乡试的最后一战,将由…  

“天策书院段立峥对战太平山房朱瑛。”  

考官声音都有一丝难以察觉的颤抖。  

“我的老天爷,”洪山在一旁难以置信地盯着朱鸾和段立峥,“决战居然是你们俩打?”  

“我不是在做梦吧?”他又看了眼另一边的年华藏和李文曜,“你俩真的认输了?”  

年华藏和李文曜回答他的是冰一般的眼神。  

“好吧,这样看来是真的。”洪山缩了缩脖子。  

一旁原本对什么都漠不关心的梁子凉的眼睛也睁得老大,“看来我当初真输的不亏。”  

洪山用鄙视的眼神看着他。  

梁子凉瞪了回去,但随后一脸疑惑地说道,“我记得段大哥说他是这个姐姐的未婚夫?这要…”  

这要怎么打?  

小少年说出了围观众人的心声。  

所有人看着那两人的身影,心中都难免感叹。  

这场最后的决战,人选也未免太具有戏剧性。  

谁都没有想到,初次进入国试乡试的女子真的能杀入决战。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两人的关系。  

撇开这场对战的战力差,人们在一瞬间想到的还有这场对战双方之间的那些恩怨情仇。  

这原本是两个看上去毫无交集的身影。  

然而一切截然相反,段立峥和英国公府的朱九小姐之间有婚约在身,虽然段家的家长到现在都没有承认,但那份婚约在暮云楼众目睽睽之下是被展示过的。  

而到现在也没有这份婚约被解除的消息传来。  

所以现在他们这样的关系。  

还是确实存在的。  

他们是一对未婚夫妻,而如果没有意外发生,他们将是一对夫妻。  

直到半年前,都不会有人将英国公府的九小姐和段府的二公子联系在一起。  

简直是天壤地别。  

这个婚约刚被爆出来时,就被传为整个徽州的笑谈,甚至被认为段二公子身上甩不脱的污点。  

连看到那个女子出现在段立峥身边都是如此的刺眼。  

而正是因为如此,此时的景象看来实在有些令人感慨。  

因为此时,看着站在段立峥的少女,众人居然想不出她不站在这里的理由。  

此时此刻,整个徽州,只有她一人有资格站在那里。  

“居然只有你有资格站在立峥身边…”洪山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然而就在他以为这个女子会高兴的时候。  

朱鸾只是微微蹙眉,“什么意思?不是我们两人同时进入决战吗?”  

段立峥微微抬头。  

是只有两个人有资格站在这棵树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