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斗法(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显真身时,杀伤力反而比显出真身更大。  

冥河姥姥就属于这一类型,她之前出招时,已经跟这座虚空幻境深深结合。  

内外夹攻的情形,对她而言,就好像刚吃了一块顽固的石头,外面就来了乱针穿刺,想要破开她的肚腹。  

麻烦的是,她的肚皮好像真不够硬。  

虽然她得到了全套空神子的秘法,但乌灵圣母以前研究比较多的,肯定也是三千空神子齐出的场面。  

不会特意研究两千六百七十一尊空神子的运用之法。  

冥河姥姥还要把这没多少参考资料的用法,稍作修改,来配合自己的功法,无形中,破绽又有放大。  

只专心针对内部还好,破绽可以均摊在外层,现在内外同战,这破绽就不可避免地被刺激,浮现出来。  

“你这小子,居然真有针对我虚空禁法的手段…”  

与其等到被破之后,仓促变招,不如主动变化。  

冥河姥姥一念已定,猛发一声尖啸。  

幻境中的天空如幕布般,被人捏住中间一块,向上拎起。  

淹没群山的大水幻象,倒流回天空之上,被一并提起,抖了一抖,就化作一个顶端尖锐的巨大门户,坐落在北方山间。  

以群山之高,最高的还不到这座大门的腰部,当真可以说是顶天立地,但给别人的感觉没有半丝豪迈壮阔,只有一种钻到骨头缝里的阴冷。  

黄昏色的尖顶大门里面,不出意外地传出了水流咆哮的声音,似乎是要故技重施。  

但最后涌出门户的,却没有半点水渍,而是多到无边无沿,让人根本不想去数的人群。  

他们有的怀里抱着脑袋,足下狂奔,有的半边身子全是白骨,有的眼珠被经络连着,探出眼眶。  

有持万般刀戈、驾驭战车的,也有念万卷书、颠三倒四的,又有刺绣纺织、怀抱枯骨的,还有架鹰走狗、仆从成群的。  

黄泉大狱无间禁法,有两种用法,一是把敌人困住大狱之中。  

二是打开黄泉之门,放出无间中的事物。  

千古以来,黄泉始终没有成型,黄泉中的所有念头,虽然全有自灭之因,却全不能真正忘尽。  

真论起来,黄泉中沉淀的念头之古老,反而要比冥界中其他地方,存活的更久。  

冥河姥姥与两千多尊空神子结合,化身黄泉之门,召唤出这些古老修行念头,在穿过门户的刹那,赋予空间的偏差。  

让这些念头,重获一个暂时可以在阳间发挥力量的躯壳,疑真疑幻,亦假亦真。  

“去去去,去去去!”  

“黄泉路,乐无忧,人间恨,忒多愁,踏进忘川滚三滚,生死簿上一笔勾。”  

他们高声的唱着,挥着手,舞着刀,飞过山顶,绕过山腰。  

没有下半身的大黄狗欢快唱歌,只剩一边翅的老秃鹫尸堆抬头。  

“走走走,走走走!”  

“黄泉路,一分九,血食少,香火忧,跳进忘川滚三滚,满嘴吃的尽流油!”  

白骨鸦嘎嘎大笑,独脚猿踏石伴奏。  

他们是人,他们是妖,他们是虚幻,他们是真实,他们全都脚不沾地,仿若幽魂,飞行之时,却可以擦断树木,撞裂石块。  

他们所有的眼眸中,都有着猩红色的光点,映照着苏寒山的面孔。  

那是彻底的锁定,必杀的念头,离开黄泉后的唯一目标。  

出黄泉再回黄泉,把苏寒山也冲散成无数念头,全带回去。  

他们飞向高空,飞向两侧,飞向上方,飞向下方,犹如一条来自蛮荒远古的九头怪蛇,向着苏寒山扑了过来。  

“来来来,来来来!”  

“黄泉路,乐无忧,万般物,百样种,求长生,付空流。”  

“汇入忘川梦三梦,千秋万载念未朽!!”  

他们带着忘忧极乐的大势,扑杀而来。  

黄泉大河,一分为九,是为九泉。  

即使苏寒山去到天涯海角,这些黄泉之影,也会来跟他拼个彻底。  

以一己之念,抗衡源源无尽的黄泉之水,殊为不智,也实为不可。  

“呵!黄泉忘川,真有这么好?”  

苏寒山不退不进,独坐山头之上,仰天一笑。  

望着带来无穷纷繁念力的九泉之影,他拇指与中指相捻,其余各指自然舒张,结了一个说法印。  

“那好,你们来给我说说黄泉,我来给你们说说人间!”  

苏寒山话音刚落,背后就升腾起来一尊巨大的阿弥陀佛影像,比山还高,五官模糊,手上也结说法印。  

倏然之间,佛影化为无数光点飞散。  

那上千万的黄泉之影,眼中猩红光点,顿时歪斜开来,似乎突然分辨不清目标何在,甚至看向了身边的影子。  

苏寒山修成血丹,踏入了相当于神府的境界之后,所得的最大好处,不是对微观层面的干涉,不是元气影响的范围更大,甚至也不是眼下对降魔武道的见解。  

而是,来自太白神树分身的那些固有能力。  

太白神树分身,是被慈日菩萨的一缕意念,费心养练出来的分身,可谓铭刻了大慈心印陀罗尼的全部精髓。  

苏寒山真身度过几个月的时间,太白神树分身已经积累了好几年的修行经验,二者异体同心,苏寒山积累的相关感悟也已很深。  

无奈那些精髓奥义,是直接以神府境界为入门标准,至少也要有这个水平,才能够模仿出来几分真谛。  

此前他再怎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