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兵败,朱元璋晕倒。【求月票(2/6)
璋性格的了解,也比自己要清楚的多。
就仅仅的最后一句,义军以忠义起家。
便是他刘伯温没有想到过的。
随着院子中陈都的离开,刘伯温的儿子却急匆匆的跑了出来。
走到刘伯温的身边,瞧着他父亲脸上那难看的脸色问道:“父亲,到底怎么了,您怎么突然回来了,刚刚那人又是谁?”
面对自己儿子的询问,刘伯温撇着头瞧了他一眼后,抬手摇摆道:“莫问,莫言。”
“记住,今日咱们府上没有任何人来过,你也没见到过任何人,将今天所发生的一切都忘掉。明白嘛?”
听着自己父亲的话,刘涟虽然不解,却还是郑重的点了点头。
…………
两日后。
金陵城。
大帅府大堂。
李善长单手背后,一只手在身前指点道:“元军虽然是号称五十万,但都是各路汉军纠集而成,依照常理,只要出发五百里就会散失十万,再走五百里,又会散失十万,等到了战场,就只剩下不到三十万了。而我军虽只有二十多万的大军,可却是兵精粮足,以逸待劳。”
李善长在堂上分析着当前的形势,一旁的汤和也是认真的听着。
可说着说着,李善长却发现台上的朱元璋正自个儿捉摸着什么,分了神。
见此,李善长不由的看向了面前的汤和,眼神示意他看向了一旁出神的朱元璋。
汤和转头看来,不由的说道:“上位?”
“上位!”
“哎!”
朱元璋急忙回了声。
在看到这二人的目光时,立马说道:“接着说,我听着呢,说得非常好。”
可汤和却笑了笑,说道:“上位啊,你别再去想那个刘伯温了。”
朱元璋眼珠子一瞪:“谁说我想他了?嗯?谁说我想他了!”
说完,又缓缓说道:“咱在想,想陈友谅,我正捉摸着呢,你说这下一步该干些什么?”
朱元璋虽然是这么说,但在场的二人其实都能看出朱元璋压根言不由衷。
不过,适才朱元璋的出神,还真不只是因为刘伯温。
以往他每逢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经常会主动的询问齐衡,可如今齐衡因为外出处理各地的政事,搞吏治。
所以不在金陵城中。
面对如今复杂的局势,倒有些拿不准主意了。
就好像第一次意识到要吏治,并且整肃军纪时一样。
第一次掌控这么大地盘的朱元璋,根本没有任何经验可谈。
所以不得不召回了齐衡,请他帮自己整肃军纪和整顿吏治。
可如今,齐衡刚刚外出了解各地的情景,现在元军又率领了五十多万的兵力来攻。
不仅如此,西面还有陈友谅、东面有张士诚。
每一个都不是好惹的主,这着实让他有些头疼。
一个弄不好,夹在中间的他们就可能同时面对好几方势力的围攻。
成为诸多势力大战开始前的早点。
之前在听到刘伯温的十骂时,他就在开始反思自身了。
也明白自身确实有很多的不足。
很多地方,作为一名元帅的他都不够格。
可越是这样,他越觉得自己应该多学习,有什么事情自己多解决。
不能什么事都倚靠齐衡。
所以,后来不管是颁布内务府律令还是治军治政律令时,都没有通过齐衡。
不仅如此,这一次元廷五十三万大军开赴而来的事情,他也没有找齐衡去商议。
就是想看看自己在没有齐衡的时候,能不能行。
毕竟,当时那刘伯温和李善长都还在自己的身边,也还有的人商量。
所以,他刚刚就在思考着,自己要不要召齐衡回来商议,主持大局。
同时,那刘伯温临走时的预言,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刘伯温所说的办法,其实静下心来去思考,并不是很复杂。
甚至可以说很简单。
既然元廷第一个要收拾的是那些称王的,那自己就干脆给他们服个软,让元廷攻击的对象从自己身上离开,这样一来,不管他们是去对付东南面的张士诚还是西面的陈友谅。
都能够帮助他们解决掉一面的威胁。
这样一来,不管最后一方势力是否要与他们开战,对于他朱元璋来说,都有一战之力。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可能同时面对好几个势力的夹击。
就在这时,大堂外突然跑进一名将士,恭敬的跪在朱元璋的面前,喊道:“大帅!”
“前军元帅常遇春遣人回马来报,十三日晚,攻陷安庆!”
随着将士这话说完,本来还一筹莫展,有些发愁的朱元璋,顿时激动的一拍桌面,说道:“太好了!”
他等这个消息已经太久了。
如今终于等到了。
他激动的看着面前的李善长和汤和说道:“安庆路拿下,这样一来,元军想要通过水路进攻我们就难上加难了。!”
一旁的汤和听到后也是满脸笑容的说道:“哎呀,上位呀,常遇春攻取安庆比花荣取太平晚了三天,这叔叔落在侄儿后面啊,我琢磨着,这三天里呀,常遇春肯定气的吐血啊!”
闻言,朱元璋和李善长皆是大笑。
朱元璋也是接着说道:“花荣这小子确实很能干,不枉咱白待他一场,临行之前,咱还给他当了回月老呢。”
李善长笑着对汤和说道:“上位对义子义侄,从来都是有情有义呀!”
朱元璋不置可否的说道:“等这次他回来呀,咱一定给他好好操办一下这个婚事。”
刚刚还有些心情低沉的朱元璋,此刻在听到前线的好消息后,一时间自信心又回来了。
安庆和太平镇都位于金陵府以西。
是长江沿岸的两个
就仅仅的最后一句,义军以忠义起家。
便是他刘伯温没有想到过的。
随着院子中陈都的离开,刘伯温的儿子却急匆匆的跑了出来。
走到刘伯温的身边,瞧着他父亲脸上那难看的脸色问道:“父亲,到底怎么了,您怎么突然回来了,刚刚那人又是谁?”
面对自己儿子的询问,刘伯温撇着头瞧了他一眼后,抬手摇摆道:“莫问,莫言。”
“记住,今日咱们府上没有任何人来过,你也没见到过任何人,将今天所发生的一切都忘掉。明白嘛?”
听着自己父亲的话,刘涟虽然不解,却还是郑重的点了点头。
…………
两日后。
金陵城。
大帅府大堂。
李善长单手背后,一只手在身前指点道:“元军虽然是号称五十万,但都是各路汉军纠集而成,依照常理,只要出发五百里就会散失十万,再走五百里,又会散失十万,等到了战场,就只剩下不到三十万了。而我军虽只有二十多万的大军,可却是兵精粮足,以逸待劳。”
李善长在堂上分析着当前的形势,一旁的汤和也是认真的听着。
可说着说着,李善长却发现台上的朱元璋正自个儿捉摸着什么,分了神。
见此,李善长不由的看向了面前的汤和,眼神示意他看向了一旁出神的朱元璋。
汤和转头看来,不由的说道:“上位?”
“上位!”
“哎!”
朱元璋急忙回了声。
在看到这二人的目光时,立马说道:“接着说,我听着呢,说得非常好。”
可汤和却笑了笑,说道:“上位啊,你别再去想那个刘伯温了。”
朱元璋眼珠子一瞪:“谁说我想他了?嗯?谁说我想他了!”
说完,又缓缓说道:“咱在想,想陈友谅,我正捉摸着呢,你说这下一步该干些什么?”
朱元璋虽然是这么说,但在场的二人其实都能看出朱元璋压根言不由衷。
不过,适才朱元璋的出神,还真不只是因为刘伯温。
以往他每逢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经常会主动的询问齐衡,可如今齐衡因为外出处理各地的政事,搞吏治。
所以不在金陵城中。
面对如今复杂的局势,倒有些拿不准主意了。
就好像第一次意识到要吏治,并且整肃军纪时一样。
第一次掌控这么大地盘的朱元璋,根本没有任何经验可谈。
所以不得不召回了齐衡,请他帮自己整肃军纪和整顿吏治。
可如今,齐衡刚刚外出了解各地的情景,现在元军又率领了五十多万的兵力来攻。
不仅如此,西面还有陈友谅、东面有张士诚。
每一个都不是好惹的主,这着实让他有些头疼。
一个弄不好,夹在中间的他们就可能同时面对好几方势力的围攻。
成为诸多势力大战开始前的早点。
之前在听到刘伯温的十骂时,他就在开始反思自身了。
也明白自身确实有很多的不足。
很多地方,作为一名元帅的他都不够格。
可越是这样,他越觉得自己应该多学习,有什么事情自己多解决。
不能什么事都倚靠齐衡。
所以,后来不管是颁布内务府律令还是治军治政律令时,都没有通过齐衡。
不仅如此,这一次元廷五十三万大军开赴而来的事情,他也没有找齐衡去商议。
就是想看看自己在没有齐衡的时候,能不能行。
毕竟,当时那刘伯温和李善长都还在自己的身边,也还有的人商量。
所以,他刚刚就在思考着,自己要不要召齐衡回来商议,主持大局。
同时,那刘伯温临走时的预言,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刘伯温所说的办法,其实静下心来去思考,并不是很复杂。
甚至可以说很简单。
既然元廷第一个要收拾的是那些称王的,那自己就干脆给他们服个软,让元廷攻击的对象从自己身上离开,这样一来,不管他们是去对付东南面的张士诚还是西面的陈友谅。
都能够帮助他们解决掉一面的威胁。
这样一来,不管最后一方势力是否要与他们开战,对于他朱元璋来说,都有一战之力。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可能同时面对好几个势力的夹击。
就在这时,大堂外突然跑进一名将士,恭敬的跪在朱元璋的面前,喊道:“大帅!”
“前军元帅常遇春遣人回马来报,十三日晚,攻陷安庆!”
随着将士这话说完,本来还一筹莫展,有些发愁的朱元璋,顿时激动的一拍桌面,说道:“太好了!”
他等这个消息已经太久了。
如今终于等到了。
他激动的看着面前的李善长和汤和说道:“安庆路拿下,这样一来,元军想要通过水路进攻我们就难上加难了。!”
一旁的汤和听到后也是满脸笑容的说道:“哎呀,上位呀,常遇春攻取安庆比花荣取太平晚了三天,这叔叔落在侄儿后面啊,我琢磨着,这三天里呀,常遇春肯定气的吐血啊!”
闻言,朱元璋和李善长皆是大笑。
朱元璋也是接着说道:“花荣这小子确实很能干,不枉咱白待他一场,临行之前,咱还给他当了回月老呢。”
李善长笑着对汤和说道:“上位对义子义侄,从来都是有情有义呀!”
朱元璋不置可否的说道:“等这次他回来呀,咱一定给他好好操办一下这个婚事。”
刚刚还有些心情低沉的朱元璋,此刻在听到前线的好消息后,一时间自信心又回来了。
安庆和太平镇都位于金陵府以西。
是长江沿岸的两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