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军械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杨凡在电视上、电影里面看过不少谍战片,现场讲解,把自己所掌握的有用的东西尽量的告诉大家。  

“所谓的堂口最重要的是隐秘,并不是像我的太守府这样摆在明处,可以把堂口设在深山丛林中,尽量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至于中间的消息传递,方式多种多样,不要有任何的拘泥。”  

“还是以邺城的消息传递举例,消息要送往洛阳,可以走孟津渡口,也可以走虎牢关,如果有教众在孟津渡口乘船捕鱼,那你们觉得,我们的消息是不是能很容易的送过渡口?”  

大家纷纷点头,脑海中豁然一亮。  

“别看虎牢关现在在张燕的手里,可如果有黑山军加入了我们太平道,或者其中某人的家眷是我们教众的弟子,那这情报还难越过虎牢关吗?”  

“教主!你说的固然有道理,可消息还是存在风险,如果中途被人截获,岂不功亏一篑?”  

“对!任何事情都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成功。”安邑堂堂主张成说的很有的道理,那么诸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我们应该把情报藏的更加隐秘。”扶风堂堂主马成站起来说道。  

杨凡点点头,“说的不错,这样做很有必要,比如把情报藏在鱼肚里里面,或者马鞍子下面,或者衣服里。”  

马成心思细腻,想了一会,又补充道:“而且一封情报,应该尽可能的分开,即便被敌人截获,他们也很难获悉我们的具体情报。”  

说着,马成拿出一张纸,居中撕成了两半,晃了晃其中的一半,马成说:“只有两张纸合在一起,才能得到我们的具体情报。”  

杨凡的脑海中猛然像是劈开了一道闪电。  

他想到了密码本。  

杨凡转身从书架上拿来一本论语,大伙都一脸诧异的看着他,不知道他突然拿本书要做什么。  

杨凡看了大伙一眼,说道:“我建议从现在开始,所有的消息传递,以数字代替。”  

见大伙都愣住了,纷纷不解的瞪大眼睛。  

杨凡解释道:“比如情报是袁绍要出兵攻打虎牢关,那么只需把这几个字在书里的具体位置标出来就可以了,即便情报被敌人截获,他们也不过是得到了一堆没用的数字罢了。”  

“教主此计果然高明,我等佩服!”马成想明白之后,佩服的五体投地。(、域名(请记住_三<三小》说(网)W、ω、ω.彡、彡、x`¥s.c、oм文)字<更¥新/速¥度最&駃0  

整整一下午,众人都没有离开,中间王允来过一次,被草根挡在了府门外。33小说33xs  

直到天色黑了下来,这些堂主才告辞离开。  

杨凡交给他们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各地情报的畅通无阻。  

这个时候,别的诸侯并不怎么重视情报工作,但杨凡却很清楚,情报的价值绝不能忽视,说不定会轻而易举的影响一场战争的走向。  

等众人离开后,草根走了过来,“主公!刚刚王允大人来过,在门口等了有半个时辰,又离开了!”  

“是吗?”  

杨凡笑了,“不必理他们,贾诩说过,等时间长了,早晚这些人也会闲不住的。”  

“走!随我去军械坊!”  

“喏!”  

草根带上卫队,五百人簇拥着杨凡打马扬鞭,径直来到涑水河谷。  

涑水河谷是杨凡的兵营所在,集中了至少五万将士,除此之外,杨凡还招募了许多身怀各种匠艺的工匠,组建了专门研究制造军械的作坊。  

军械坊在涑水河谷的中间地带,被兵营包裹在河谷中间,不仅地方隐秘,有这么多军队在外围保守,安全系数也是最高的。  

穿过一处峡谷,众人来到一处山洞前,洞口站着十几个彪健的卫兵,见杨凡来了,众人赶忙行礼。  

杨凡摆了摆手,带着草根走进山洞,走了一段路,里面豁然开朗,灯火通明,耳边不时的传来敲打的声音。  

里面有木匠,有铁匠,来来往往,身影极为忙碌。  

“主公!你来了。”  

军械坊的负责人叫马铁,是个铁匠,祖传的手艺,这个人还是马成介绍来的。  

虽然手艺很好,可铁匠在当时是下九流的手艺,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勉强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可自从来到军械坊,马铁很快受到了杨凡的重用。  

现在不仅有了官职,每个月也能领导不少钱粮,马铁发自肺腑的感激杨凡,做事勤勤恳恳,异常认真。  

“马铁!连弩现在打造了多少?”  

讨董一战,杨凡付出了几万人的伤亡,如果说最大的收获,他绝对不认为是得到了董卓的几万斤的金银,也不是把公卿大臣弄到关中,而是赚取了足够的军功,让他顺利拿到了诸葛连弩的图纸。  

马铁说话很谨慎,往四周看了一眼,见没人靠近,这才说:“主公!现在已经完成了两百件,暂时还没来得及试验连弩的实际威力。”  

“这样吧,一会我把这两百件都带走,回头我抽时间试验一下,你这边暂时不要停工,继续抓紧时间。”  

“喏!”  

等杨凡离开的时候,让卫队顺便带走了刚刚做好的连弩,这种连弩非常轻便,一个人很快就能熟练的掌握。  

所用的弩箭也是特质的,一次可以往箭槽里装填十支弩箭,进行连续射击,不仅射程提升了许多,威力也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