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情报传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允也想有所作为,绝不能一直这样让大臣们这么闲置下去,这简直是人才的浪费。  

两人一拍即合,王允最后点头表态:“等明日我再跟黄琬等人商议一下,你先回去吧。”  

“那好吧!”卫觊告辞离开了。  

卫觊走后没多久,王允府中的一个下人借着去街上买菜的功夫,把消息传给了教中一个卖菜的同伴。  

每个大臣的府中,都有太平道的教众,杨凡所选的人都是忠诚度极高的教众,他们只忠心于杨凡一个人。  

“报!”  

杨凡正要前往军营,消息再次传来。  

“孙坚已经离开了豫州,重新回到了袁术的身边。”  

跟袁绍册封的豫州刺史周昂打了几个月,孙坚损失惨重,加上豫州遭受战火的破坏,已经很难立足,孙坚便主动率军撤走了。  

现在袁术被董卓压制的几乎喘不过气来,也急需依仗孙坚的力量。  

杨凡想了想,撇嘴一阵冷笑,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孙坚就会把命丢掉。  

好端端的一员盖世虎将,竟然被袁术拿来当枪使。  

杨凡马上提笔给孙坚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往南阳。  

送信的前脚刚离开,另一名教众前来报信,“圣主!武关现在被董卓的人马所占领,守关的敌将是吕布!”  

“吕布?”  

杨凡站起身来,在屋中走了一圈,“我杀了老贼全家,老贼派吕布驻守武关,这是要防范我啊。”  

杨凡让人拿来了几贯钱,赏给了送信的人。  

等报信的离开后,杨凡觉得有必要改进一下教众传递信息的方式,他脑海中想到了“快递”。  

杨凡马上把几名骨干堂主叫来。  

等人到齐了之后,杨凡对草根吩咐道:“从现在开始,其他人一律不见,你带领卫队亲自守在外面!”  

“喏!”  

草根知道杨凡除了是一方诸侯之外,还有另外一层身份,那就是太平道的教主。  

所有的教众只听命于杨凡一人的命令,这是一支完全由杨凡独自掌控的力量。  

现在太平道的教众已经扩展到了十二万人。  

等草根离开后,整个议事厅彻底封锁了起来,五百名近卫守在各个角落,气氛骤然紧张了许多,连一只苍蝇都别想飞过。33小说33xs  

杨凡依旧是一身便衣,手里拿着张角临死前传给他的九节杖。  

几名骨干教众肃然起身,恭恭敬敬的跪在了地上,齐声喊道:“我等参见圣主!”  

杨凡摆了摆手,“诸位!快快请起!”  

等众人起身之后,杨凡声音温和的说:“我教中子弟,不分贵贱,人人平等。大家都坐吧。”  

等众人归座之后,杨凡道:“我先说一件事,可能大家也都知道了,我麾下的黄巾兵全部去掉了额头上的黄巾。所谓成大事,不拘小节,为了早日实现我圣教的目标,这么做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像诸位,为圣教做事,也不一定非要把身份表现在明处。”  

杨凡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肃然正色的说:“圣教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太平盛世,没有人再受欺凌,再受压迫。这件事非同小可,前途异常艰难,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付出了很大的牺牲,所以从即日起,大家只要把对圣教的这份执着放在心中便行了,并不需要挂在嘴上,让所有人都知道。”  

众人纷纷点头,杨凡的话对他们来说,就如同圣旨一样。  

这里的每一个人忠诚度都超过了95,十之八九家里人都被杨凡救治过,受过他的恩惠,愿意死心塌地的为杨凡卖命。  

杨凡指了指桌上的沙盘,说道:“从现在开始,你们要尽快在各地成立专门的情报堂口,比如冀州,成立冀州堂口,设立一名堂主,冀州下面的郡县,再分别设立隶属于冀州堂主指挥的香主。以此类推,青州、徐州、扬州、荆州都必须要尽快的把情报系统组建完整。”  

有人问道:“圣主!是专门成立情报堂口,还是像以前一样,借助别的作为掩护。”  

杨凡严肃的说道:“为我圣教传递消息,这可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大事,绝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现在我教中的弟子已经开始往各地渗透和发展,他们有的行商,有的种地,有的在山中打猎,有的在别人府里做下人,要尽可能的利用这些人,不能暴露情报者的身份。另外,为了防止出现意外,连累其他人,从现在开始,所有人务必单线联系。情报传递,也应该加以改进。”  

杨凡指了指沙盘,现场举例,“比如邺城的消息要传递到安邑,首先邺城的消息传到洛阳,再由洛阳传到弘农,然后从弘农传到安邑。”  

杨凡摇了摇头:“情报传递,既要注意隐秘,也要注重时效,邺城的消息只需传到洛阳,距离短,用时少,他们只需把这段距离的情报保密工作做好就可以了。若是像以前,邺城的消息直接从那边派人送到安邑,中间要经过许多的关隘,随时有可能出现问题。还是拿邺城的情报举例,那边的情报要直接送到安邑,中间要经过洛阳、函谷关、弘农、潼关,或者走南阳,过武关,再经过数百里的山道进入关中,这么长的距离,这么多的环节,谁能保证中途一点事都没有。”33小说手机端:https:/33xs/  

快递的方式就是在中间设立中转站,每一个中转站只负责一段路,时间长了,自然能干的更加熟练,更加顺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