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轻人少喝酒(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户部尚书府。  

宽大院子里有一处凉亭。凉亭的里面的躺椅上就坐着赵路。  

此刻,他正用手指用力的揉着眉心,看起来异常疲惫。  

最近的日子确实过的胆战心惊,这感觉如同在悬崖边跳舞,随时可能粉身碎骨。  

因为贪污,赵路使得户部的账上多了不少的亏空,很对地方甚至核对不上账目,之后被中书侍郎张锦察觉,后者公然在朝堂之上弹劾。还好赵路提前做了些准备,最终的结果是证据被毁,张锦反被诬陷,导致其被砍头。  

也正是因为此事,狄仁杰将目光瞄向了赵路,数次在早朝上公然与其对峙。  

而利益盘根错节,许多官员都牵扯其中,许多人不能看着赵路出事儿,而狄仁杰刚刚登上高位,后者没有助力,所以数次交锋狄仁杰都败下阵来。  

不过,也因为女帝的偏袒,每次眼看就能将狄仁杰从高位上扔下去的时候,都会被女帝出手阻止,貌似女帝想要用狄仁杰来制衡他们一样。  

一个狄仁杰已经够麻烦了,最近那油盐不进的郭仪又被提升为辅国大将军,从前线调回到了长安,站在了朝堂上面,这使得赵路一派更加被动。  

赵路现在觉得自己已是强弩之末,力大力小都不可破。  

只能不停的揉着眉心,缓解压力。  

此刻,赵路的身边正恭敬的站着一个瘦弱的杂役,看样子刚刚汇报完了一些事情。  

“你做的不错,这些年辛苦你了。”当杂役说完,赵路闭着眼睛道。  

杂役拱手:“为大人做事,这是应该的。”  

赵路松开揉着眉心的手指,睁开眼睛,看着那一身杂役服的青年。  

后者全名是燕小六,大家都叫他小六。  

他本是一名刺客,负责赵路手底下一些不干净的事情,也是赵路安排在赵括身边的杂役,而之前那些军饷就是由他转移到了赵括府中,藏在了祁慧屋里的圆凳里,也是他为战雷引路找到了那些凳子。  

身为顶尖的刺客,赵路却让他在上郡赵括的府上扮了一年多的傻子。  

军饷的亏空是件大事,无论什么身份都够他砍头三遍,甚至有着抄家灭族的风险,赵路费尽了手段弄到钱后,就连忙让人送到了赵括府上,准备将军饷丢失的这个巨锅扔给自己的侄子赵括来背,只要有人背锅,他有信心不让整个赵家为自己陪葬。  

为了赵家,他只能将赵括牺牲掉了,虽然全部的祸端都是因他而起。  

之前的守军的军饷并没有消失,只是全部被赵路拿来补了账面的亏空,拆掉了东墙补上了西墙,结果西墙倒了却找不到砖补,所以他用计迫害了长安富贾郑元宝一家,用郑元宝的家产补上了军饷的亏空,额外还捞了不少的油水。  

不过郑元宝的身后其实有着无数官员的影子,其中不乏高官显贵,显然,动他是一招险棋。  

郑元宝能成为长安一方巨富,靠的可不止是经商的头脑,为了让生意更加顺意,也为了不被人眼红,他让那些大员们也从身上分得了一分利益,同时也获得了他们的庇护,而这其中就有贪婪的赵路。  

也正是因为他拉上了赵路,才使得赵路将目标选在了郑元宝身上,郑元宝那无法估量的财富成了吸引恶魔的鲜血,最终导致了全家被拎上了断头台,也使得唯一逃出来的郑瑾儿变成了孤儿。  

而郑元宝的财产充公之后便流向了户部的账面上,从此赵路再也不用为亏空发愁。  

想要拿到郑元宝的财富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动郑元宝就相当于动了他背后那群人的血肉,所以得先考虑如果对付郑元宝身后的那些影子。  

不过有趣的是,不等赵路动手,那些人就明确的表示愿意站在赵路一边,集体闭上了嘴巴,有些人甚至还加入到了他的阵营。  

或许是那些人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选择吧,毕竟他的身后还站着长孙中,那个掌管中书省的中书令。  

当初如果不是有着长孙中的助力,那张锦也不可能含冤而死。  

本来还在思考在补上军饷之后要如何让赵括背下这口能让全族陪葬的大锅,却没想到他突然被杀,也无形中给了他一个助力,免去了即将亲自害死侄子的愧疚感。  

“找到凶手了吗?”赵路面无表情的问了一句。  

“回大人,凶手尚未找到,不过据内部消息称,好像是大明宫派人做的。”  

赵路深皱了下眉头,“那女人越来越让人摸不透了。”  

“要继续追查吗?”  

赵路思考了一会,“查,当然要查。不过,你要做的明面一些,让那些人知道我有动作即可。”  

赵路其实并不关心谁是凶手,可身后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加上最近被放了一个月的闲假,必须让人看到他有事做,而不是一脸清闲的享受假期。  

“属下明白。”  

皇宫。  

武则天在一众人宫女太监的簇拥下一步一沉的向着书房走着。  

“娘的,那群老不死的,老娘什么时候才能一板砖拍死他们?”武则天一脸怒容嚷道。  

“皇上息怒。”老太监连忙拱手。  

“哼,天天叫我息怒息怒,我已经忍的够久的了,要不是看他还有点用,我早就烧死他了!老奇,你说我要忍到什么时候?”  

“老奴只是一个宦官,不敢参与朝政。”被叫成老奇的太监躬起后背微微低头。  

武则天看了看周围的宫女太监,玉手一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