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馊主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中元过后,气温下降,又是连绵几日的秋雨,直到今天才开始晴起来。  

朵朵棉云漂浮在天穹,清爽的凉风将城内的郁气也一扫而空。  

这几日城外的流民已经愈来愈多,城外施粥的地方又增设了几处,当然,才刚入秋,流民被逼到极限的情况自然不可能出现。  

但随着聚集的人越来越多,这股弦终究是绷得紧紧的,拉帮结派,抢钱劫粮的行为也是有听说。  

潍州刺史府对此也作出了对策,城外的流民营地已经搭建完毕,都军司也加强了戒备,之前训练的一千民壮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战斗力这类的看不出来,但做些巡逻维持治安的事情是没问题的。  

今年的旱灾据说是没有昨年来得严重的,但也并不证明百姓们的生活会比昨年过得好些。  

相反,日子或许会过得更加困难。  

这两年的光景本来就差,今年两税或许能免,但战争带来的各种杂税是逃不掉的,支出增加,可收入反而减少,一来二去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的。  

不过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这些东西应当是会习惯的。  

流民们是如此,而城中的其他百姓也是如此,恻隐之心或许会有,但生活还是要过的。  

这几日秋雨连绵,让城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凝滞起来,或许是城外聚集的流民缘故,今年与往年的热闹有些差别。  

城内的粮食铺子这几日又开始售卖起粮食,两贯三的价格,但也并没有多少人买。  

可能是买涨不买跌的原因,人们心中总是在期待着粮价会继续下跌,好让价格在便宜一些,省下来的钱,今年也能过上个好年。  

但可惜的是,城内的粮食市场已经彻底稳定下来......离开的那些粮商、徐家送来的粮食、刺史大人收拾的那些士绅。  

总之靠着这些行动,潍州城内的粮食价格基本不会再有变动,和其他州府的价格大致相似。  

或许会贵上一点,但在这样的灾年,价格已经压得极低了。  

不过这些,对于城内的士绅来说,日子就开始愈发的艰难了,之前跟着徐家冲锋在前,手低买下的粮食不少,  

这时候粮价跌到谷底,这些人自然是如坐针毡,赶紧的凑到一起,合计着如何渡过眼前的难关。  

从刺史衙门的清算之下,逃得一线生机。  

最后做出的决定,竟然是将粮食运到邻近的州府去售卖,而另一边则是找些关系想向刺史衙门施压。  

结果当然是没有用的,这些徐家都已经用过。  

既然已经进了潍州的粮食,辛刺史怎么会舍得让它流出去,只需要往下吩咐几声,城门那边,码头那边的粮食便直接被扣下,也不说明什么原因,直接就收缴了就是。  

至于后者,他们的关系自然是没有徐家硬的,连徐家都认了输,他们能有什么办法?  

这样的馊主意唯一的作用,便是将刺史大人给惹怒,于是放了话出去,要收拾他们。  

衙门的三班差役,一天到晚的就往他们的店里跑、家里跑。说什么搜查贼寇,所到之处是弄得鸡飞狗跳。  

这生意自然也没法再做下去的。  

景芝楼上,一处小包间内,周、吴、郑、王四位士绅坐在一起,郁郁地谈起这些东西来。  

“悔不该当初啊!”  

“哎......”  

“是啊,当初怎么就信了徐家的那鬼话,跑去跟刺史衙门对着干,这下可好,弄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银钱亏上不上不说,如今这生意也做不下去了!”  

“别说我们,你看那徐家,之前吹得有多厉害......结果呢,八万石啊......呵呵。”  

后悔、自责、嘲讽声响成一片。  

不过在座的士绅,大多数都是家里之前都有人做官的,这时谈起这些钱财的损失,脸面上也不好看,何况此事也的确怪不得他人,都是自己贪心的缘故罢了。  

“说这些也没什么用处,咋们现在输了,刺史衙门那边赢了,这些已,没法改变,现在唯一能做的,就只有降低咋们的损失,平稳地将这次苦难渡过去,其他的东西已经没什么大的意义了。”  

说话的是王家的人,他以前在通州做过同知,见识上还是有几分的。  

有人小声询问起来。  

“那此事如何解决?粮食被那边扣着,这也不像是要放过咋们的意思啊?”  

“这就是想让咋们去认错呗。”郑桥一脸自嘲道,“不过认错了,这粮食也要不回来,这一次专程布下这么大的局,不就是为了咋们手里的这些粮食嘛......”  

“那还认个屁的错?”  

这叫周鹏的以前做过都指挥使,真正比起来,这官职不比刺史低,何况他一向好脸面,这时让他主动出去认输,这不是让他难堪吗?  

听他这意思,众人便也不好再开其他口。  

“认错是不行的,不过事情还是得处理......”  

王宇捻须说着,然后环顾四周,将音调压低了几分。  

“依我看啊,此事咋们可以去找找那李判官,这次的局是他布下的,说明他在刺史的心中是极为重要的,只要他能帮咋们说些话,这次的事情,就不会再有问题。”  

“不错,咋们这个模样,都得拜他所赐,解铃换需系铃人......”郑桥抬眉回道。  

“那要去你们去......”周鹏一脸别扭,那李全一个九品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