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中元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时间飘然,七月十五就在明天了。  

七月十五中元节,在金朝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端午重阳,是拜天祭祖的大日子,也是合家团聚的时候。  

每年到了这两天,到处都会放假,街上的彩灯几天前便已经挂上,压抑了一个夏天的人们,这时也放松下来。  

伴着秋收的喜悦一起,和家人四处走走,赏赏初秋的美景,这点还是不错的。  

因此大街上的人开始多起来,城门依然还开着,流民也能进来。  

这时进来早些吃的,也算是过了个节,不至于太过寒酸。  

“时节已是初秋,受灾地方的光景便也开始困难起来,光是这几日抵达潍州城的流民,就比前一段时间的都多。”  

钱贵面色凝重,然后又担忧起来。  

“或许中元节后,他们在家里过个节,拜别祖先,留个念头,然后就该收拾行囊北上了”  

“嗯,这事我心底有数。”  

李全点点头,迈步沿着巷道走出去,后面几个便装护卫跟着,不久之后,在一个果摊前停下,他才又问起来。  

“刺史那边的事情现在做得怎么样了?”  

钱贵想了想,犹豫片刻,才将那边的情况如实说了出来,李全这才明白其中的事情。  

“刺史衙门那边对于之前的事情耿耿于怀,所以这次下手是挺狠的,将之前的好多事情都翻出来,敲诈勒索一番,有钱的给钱,没钱的全都抓了进去而粮食更是简单了,直说是之前常平仓内运出去的,便不再讲什么道理,直接将那些粮食全都收缴进去。”  

“这手段倒是简单粗暴。”  

李全平静的说着,然后又笑了笑,“这么说来,他们这个中元节都过不好啊”  

“这是当然,俗话说:破家县令,灭门府尹。要是刺史大人不放过他们,恐怕就真得过中元节去了。”  

跟李全相处久了,钱贵便也笑了起来,跟这开些玩笑话。  

“那倒是不至于,毕竟那么多的人命,不会闹的那么大的。”李全摆摆手,让人过来将钱付了,他拿起两个橘子继续往前走。  

“不过这里面终究是有能做朋友的,你回去后可以让人去问问。”李全将第一个橘子剥开,取下一瓣放在嘴里,点点头。  

“挺甜的,你试试。”旋即将另外一个橘子丢给了钱贵。  

“明白。”  

钱贵将橘子稳稳接住,然后点点头,“这几日的确有几家找上门来,说是让大人你想想办法,之后有重礼答谢。”  

“不急。”  

李全表情有些略微变化,那是因为吃到了一瓣酸的,这时眉头皱起,将剩下的发给了身后的几名护卫。  

然后这才回过头来,定定地望着他。  

“把他们先晾着就是了,这几日本官倒也没心思见他们,今天十四,明日十五,各色各样的人进了潍州城来,容易出些事情。”  

“是,这几日我会加强防备的。”  

之前庆云的那伙贼寇,南下之前将动静搞得很大,可南下之后,只是在泰宁军哪里吃了次败仗,便仿佛消失一般,其中可能会有些问题。  

李全这样跟钱贵吩咐着,便是让他做些准备。  

“只要握住两个基本盘,再大的问题便也影响不到咋们。  

第一,是码头那边的粮食,这些你一定要命人将那东西看好;  

第二,便是城南军营那边,这一千军卒一定不能出问题,只要这些军卒在手,潍州内,是不会有人敢与我们交锋的。”  

“卑职明白!”钱贵拱手称是道。  

之前潍州购粮的消息传得有些广,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注意力,特别是前来就食的流民。  

而李全之所以这么说,倒也不是真有其事,只是想到了这里,便随意的做些布置,求个心安罢了。  

日光下沉,月牙初露,中元节转眼就至。  

中元节嘛,传统的习俗还是要的,白天拜天祭祖之类的搞得很盛大,而到了晚上,则更为隆重。  

夕阳还未沉下,灯笼与火把便开始点燃,纷纷扰扰的声音也响成一片。  

随着一轮圆月缓缓上升,节日的气氛便达到高潮。  

灯火游行,放花灯,担花篮,吹锣打鼓的,格外的热闹,而没有准备的,或是没有条件的,围着队伍观看起来,心中也多了分参与感。  

从潍州城头上望进去,如同灯河蔓延出去,一直延伸到远处的潍河里,盏盏明灯在水面上飘着,晃晃悠悠的如同繁星一般灿烂。  

而再往上看,整个潍州城也笼罩在灯火之中,一座座斗拱飞檐的古建筑,鳞次栉比,灯火辉煌,这夜景热闹却又诡异。  

一个小院宅中,门窗紧闭,里面燃放着微弱的灯火。  

“粮食真有那么多?”  

一人大嗓门的汉子低吼道,虽然他极力的在压制了,但说话时,桌上的火焰都在微微颤抖。  

“我们来得晚了几天,大多数的粮食已经运出了城。”另一人嗓音较为低沉。  

“运到哪里了?”大嗓门一急。  

“呵呵,别想了。”低沉男冷笑一声,“那是运到按察转运司的粮食,二十万石,然后又从海上运了八万石过去”  

说完语气便怪异起来:“二十八万石,真是好大的手笔之前那姓杨的说潍州城内卧虎藏龙,期初我是不信的,但如今看来”  

“你可不能乱动啊,我跟你说,这城内居然有一军的军卒!”大嗓门小声说道。  

“什么?潍州内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