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九章 城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快....快去请将军派人支援!”  

东城墙上的守将惊慌失措的大喊。  

明军一个个从城墙头爬了上来,看人数不下数千,东城现在只有两百守将,又怎么能守得住?  

论谁也没想到,白天刚刚吃了瘪的明军,报复心理这么强!  

当天晚上就杀了个回马枪!  

没办法,将士们节节败退,守将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安邦彦身上。  

可当传令的士兵刚要跑下城头的时候,忽然愣住了。  

其他几面城墙上也是喊打喊杀声一片,火把招摇的辉映中,刀光斧影起落。  

这是总攻!  

明军不止是攻击了东城门,西南二城也没能幸免!  

不用他们调动,城内的叛军已经醒来,他们纷纷冲出营帐,看到东城墙上的乱象就要上去支援,跑了没几步又发现西南二城也要失守。  

没有军令的情况下,他们竟一时之间不知该去支援谁了。  

安邦彦迷迷糊糊中被人摇醒,一看外面天还是黑的,情绪就暴躁起来。  

“干什么!”  

“不是说过,除非天塌了,否则不要打搅我吗?!”  

传令的士兵苦巴巴的说道:“将军,就是天塌了啊!”  

“明军强攻了!”  

“东西南三城都已经失守了啊!”  

“请将军速去避难!”  

安邦彦眼睛一瞪,完全傻了。  

徐军师不是说,这一招空城计对方绝不敢轻易进攻吗?  

怎么徐军师前脚刚走,明军后脚就杀上门来了呢?  

他哪里知道,对方不是司马懿,他也不是诸葛亮。  

一切都是计划好了的。  

“将军快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房中,依稀能够听到外面的打斗声,可见明军已经有人来到这附近了,一旦被他们知道安邦彦就在此地,那将会是场疯狂的追杀。  

斩敌将首级者,官升三级,赏万金,封万户侯。  

赏赐向来都是激励军心的最佳手段,尤其是斩敌方将领这种大功,只要能做到一次,日后将吃喝不愁,子嗣福延。  

仓惶中,安邦彦穿上靴子,连盔甲也不敢要了,披上一件黑袍就匆匆出了后门,在十几名将士的护卫下向着尚未沦陷的北城逃去。  

就在大军攻下三城的时候,城门大开,秦良玉率后备一千兵马行了进来。  

城口处一片狼藉,尸体、刀剑满地皆是,甚至还能看到几根倒在地上的叛军大旗。  

到了此时,秦良玉终于打消了对徐鸿儒的怀疑。  

“赵东毅呢?他主攻的东城,怎么现在看不到人?”  

“回将军,听说有人发现了安邦彦的踪迹,赵千户他就领着人冲进去了!”  

秦良玉不禁扶额,她手下的将士怎么都是这种货色。  

一个个当起了莽夫。  

就不怕是陷阱吗?  

不过叛军已成溃败之势,只有小股集结在一起进行困兽之斗,不出两个时辰就能全部清除。  

如此短的时间,安邦彦想要设下陷阱可没这么容易。  

“赵东毅带了多少人?”  

“五十人!”  

“五十人他也敢追?!”  

秦良玉胸口一闷,气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城中叛军再少,好歹也有两千人。  

安邦彦身为总将,一声令下,不说全部集结,集结个百八十人还是没问题的。  

你赵东毅,虽然拳脚功夫不错,可也不代表你能以一敌五十啊!  

“阿齐,你速带三百人去支援赵东毅,不要让他遇上危险!”  

阿齐是秦良玉夫家的管家,曾经也在军中服役,自从秦良玉发兵以来,他便一直跟随在身旁,保护秦良玉的安全。  

听到命令后,阿齐立刻抱拳,领着三百人冲进了城中。  

“将军,咱们躲这儿,确定没问题?”  

“嘘!”  

安邦彦扇了他脑袋一巴掌,抓紧绳子怒道:“明军就在外面,不知道小点声?!”  

“这是个普通百姓家的水井,咱们只要在这儿躲着,谁能发现咱们?”  

“将军...您声音比我还大.....”  

“大怎么了?!你现在还会顶嘴了是不?!”  

身旁的士兵立马闭嘴了。  

他抬起头,咽了口唾沫。  

安邦彦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两张大脸从井口探出,发现他们后,二人嘴角咧了开来。  

“赵将军!找到安邦彦了!”  

“他藏在水井里呢!”  

“什么?!那狗东西还真会找地方藏啊!”  

正撸袖子准备爬树的赵东毅闻言大喜,小跑着赶了过来。  

一脸绝望的安邦彦被人从水井里拉了上来,他身旁的士兵一副我就知道会这样的神色。  

二人瘫坐在地上,了无生趣。  

赵东毅拿着画像比对了一番容貌,笑意更盛。  

“安邦彦啊安邦彦,你可是让我们好找啊!”  

“还藏水井里,你咋不挖个坑直接把自己埋了呢?”  

安邦彦咬牙切齿的说道:“要不是这蠢才声音太大,我又怎么会被发现!”  

一旁的士兵嘴巴一撇,干脆不说话了。  

“行了,老子也不跟你废话!”  

赵东毅叫道:“你想死想活?”  

“想活想活.....”  

一旁的士兵急忙替安邦彦回答了,他生怕安邦彦脑子抽风说个想死出来。  

“想活很简单,投降。”  

赵东毅伸出两根手指:“陛下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