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拳头说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华阴二十里外有一处要塞,处黄、渭二河交汇处,扼守中原通往关中的唯一要道。  

时人称之为桃林塞,也就是后世的潼关。秦时以函谷关以西为关中,所以杨家一直被称为关西世家。这也是杨震的“关西孔子”的由来。  

然而长安在遭受李傕郭汜的政权割据之后,朝政已经日益不堪了,于是在小天子的提议下,众人东归洛阳。  

这一路走的却是跌宕起伏,挫折艰辛。汉天子分别在李傕、郭汜、杨奉、韩暹、等人手中连番摧残。及至被河内张杨携带数千兵卒钱粮供奉时,已然饥寒交迫了。  

汉天子如何,此时暂且不表。眼下关东司隶之地,已然是混乱不堪,李傕郭汜原本在长安便已经翻脸了,互相攻杀不休。彼时天子东归,二人互相协作。如今天子,定都河东安逸,那潜藏在二者之间的矛盾瞬间就变得尖锐起来。  

在李傕、郭汜奔出关中之后,驻守华阴的段煨第一时间,灵敏的嗅到了机会。在华阴以东地区,大量的部署斥候巡查。  

而贾穆所领的斥候曲,恰巧就是这其中的一曲兵马。  

空旷的黄土地上,阵阵春风吹过,虽然依旧透着丝丝凉气,却挡不住数百汉子的热烈似火。  

跑马场的空地上,里里外外围了好几层精壮的凉州汉子,任由外围的马匹随意寻找野草根蔓。此时的数百人,则一个个皆是聚精会神的听着,中间高台上一年轻军候说着什么。  

刚毅的面容上,一双精邃的明眸,无时无刻不让人想到如今凉州那位了不起的人物。性格爽朗,语言风趣,加上自带的一股亲和力,瞬间大多数汉子们都对这新来的少年军候生出了好感。  

“儿郎们,客气话我已经说了这么多了!”兀自卷上两臂的护腕,虽然从穿上胡服那时起,这就是一场注定的搏斗,但贾穆的这一个动作挑衅的意味却是很浓烈。  

自战国时赵武灵王起,胡服骑射大多都被北方人穿着用来对付匈奴和胡羌。因此对于身穿胡服,西凉的悍卒们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但是贾穆挽袖的动作似乎有些过于挑衅了。  

下方,贾逵、孙资饶有兴致的盯着台上,贾穆既然敢这么嚣张,就说明他有一定本事的,且让他们先看一看。  

至于护卫,贾模此时竟好似完全混入兵卒阵营中了,随着众人立在下方不断的吆喝,叫嚣着。  

只有贾样一人,面露忧色似乎比较担忧自己公子的安危。  

嘴角勾起不屑的微笑,贾穆轻蔑的摇了摇头,只绕着高台转了一圈,显然是在炫耀自己的武力。  

“嗷!”如此动作,早已激将的下方一众悍卒,奋声仰天嘶吼。  

“啪嗒!”一声,在众人鼓噪声中,一雄壮汉子,单手撑着高台便翻了上来。汉子年岁不大,似乎和贾穆不相上下,然而随着汉子的上场,下方哄乱的人群,瞬间兴奋了起来。  

“欧!”激动的嘶吼,嚎叫着,显然汉子在这群悍卒中的地位不低。  

“郝哥儿,让他尝尝厉害!”  

“郝哥儿,把他揍的起不来,太嚣张了!”  

还在互相对视靠近的时候,下方一众看热闹的人就已经嚣张的吆喝了起来。看上去,这个叫“郝哥儿”的青年,似乎是这些人中最能打的一个。  

饶有兴趣的打量的面色与自己相仿的青年,贾穆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某从军两年,今虽弱冠。平日里营中兄弟关照,叫我一声‘郝屯长’!”  

神情诧异,贾穆没有想到此人不但少年从军,居然方才弱冠就凭借军功位至屯长了!而且按照下面这叫好的声音,显然他已经隐隐有一曲军候的威慑力了。如果,贾穆没来的话。  

左右侧撇了一下颈脖,贾穆兀自搓揉着关节,如前世格斗一样,他已经兴奋的开始热身了。  

“听呼声你在这两百人中的威信不低啊!若是败了,以后你就得听我的!”  

虎眸一瞪,雄壮汉子闷哼一声:“打赢了再说!”随即,捏起拳头便冲了过来。  

眸瞳来回滚动数下,贾穆思量数个鼻息,在汉子即将打到自己的时候,一个侧身躲过了他的正面一击。拳劲带起的阵风贴着贾穆的胸口呼啸而过。  

二人具是面色一愣。贾穆没有想到这汉子力道如此刚猛,汉子也没有料到贾穆似乎真的有些实力。至少在面对攻击的时候,能够如此从容的躲避过去,就堪称不凡了。  

想法转瞬即逝,汉子战场搏杀数年,临阵反应却是很快,转身一个回拳,直接向贾穆的右臂锤去。面色惊诧,连忙祭出右臂格挡。  

“轰!啪!”的一声炸响,汉子以双臂回旋的力量直接重重的击打在贾穆的手臂上,凝聚全身力量去抵挡的贾穆,还是被他轰退了数步。  

后退数步,贾穆方才停下,冷静的盯着汉子。显然他们之间的力量并不在一个等级上,尽管贾穆的预判、反应都很及时。但是体格本身的差距,一时间是无法均衡对抗的。  

“刚才这一套回身反攻的招式,有些急功近利了!”贾穆忽然开口,开始对汉子的招式进行点评。  

眉头微皱,显然汉子是一个傲气的人,对于贾穆的点评他有些排斥。可这正是贾穆想要看到的,最怕的就是他是那种战斗时,没有思维的痴将,悍勇拼命到底的。  

握起拳头,深吸一口气,汉子又再次冲了上来,双臂长出,冲拳直奔贾穆胸口。目光迅速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