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章:别样江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落英如醉舞翩跹,碧海听潮忆当年。”  

这把剑的主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江湖道人,德高望重,辈分极尊,交友广泛,自称“围棋第一,诗酒第二,剑法第三”,当代最负盛名的三大剑客之一。  

他表面上游戏风尘,落拓不羁,实则阴鸳高傲,雄才大略,隐忍却深。  

毕生为霸业,假死入幽冥,烟雾缥缈的未知世界,黑白无常,勾魂使者,诡异非常的幽灵活死人,仿佛活人世界中一里的死人世界。  

可最终霸业未成,他的剑,未曾败给对手,反败给了天道轮回。女儿为父报仇,却亲手杀死了隐藏身份的父亲。  

可悲,可叹!  

这是一把枭雄之剑,这位枭雄的剑法是玄门剑法《两仪神剑》。方圆在领悟过程中,仿佛看到当年第一次学剑时,在那座剑道馆中第一次见识的正儿八经的《太乙玄门剑》的日子。  

随着这次剑意之旅结束,方圆也对玄门剑法的感悟更加深一层。  

第三把剑。  

第四把剑。  

第五把剑…  

一路领悟或快或慢,感悟至深的则慢些。一些已经涉及到的,则非常迅速。  

无穷无尽的剑理汇聚与识海之中,连带识海之中《剑术增广精要》的领悟也加快不少。  

系统提示时不时传来,《基础剑法》的熟练度更是飞速增长。  

没多久,基础剑意就已经升级黑铁LV2了,元神属性暴涨1000点。  

基础剑意:黑铁LV2,1/20!  

方圆发现第二十九剑与第三十剑有些奇异之处,竟然是两道针锋相对的剑意。  

一剑锋芒毕露,一剑死绝禁忌,这让他颇感奇怪。  

他主动将意识投入其中。  

绝世剑客,一世有一人已是幸事。  

当同一世,遇见两名一心向武、执着于剑的绝世剑客,必然绽放出耀眼光辉。  

他姓燕,一生只练一套剑法,夺命剑法。当他还只是个“脱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的江湖浪子时,他毕生的宿敌已经名动天下。  

两人的生活环境和对剑的感受就大不一样。  

他喜欢黑色,崇拜黑色,黑色所象徵的,是悲伤,不祥和死亡,黑色也同样象徵著孤独、骄傲、和高贵。它们象徵的意思,正是一个剑客的生命。  

剑法大成之日,江湖上已经称之为“剑中之魔”!  

就像是大多数剑客一样。  

无论他们两人怎样的不同,一个江湖是容不下两个绝世剑客的。  

他们必然的走到了一起。  

如果这世界上有了一个剑魔,又有了一个剑神,他们就迟早必定会相见。  

而他们相见的时候,就必定有个人死在对方的剑下!  

于是,他们的一战也就成为了剑客之间最为辉煌的决战之一。  

方圆有幸“目睹”了这场大战,他第一次知道,原来黑铁剑法,亦能如此超然与世。  

两人的精神已经完全超越了极限与自然,当“剑魔”终于使出了代表着“死”第十五式时,形势的急转令人瞠目结舌,这又是一场胜者并非生者的决战:剑魔为了斩除“十五式”这条用自己的心血培养出来的毒龙,最终,死在自己的剑下。  

他是不愿意让这一招只会带来死亡的魔剑留在这世界上。  

他终究还不是一个被狂热蒙住了心的人,他的确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剑客。  

作为他的对手,也必然不是寻常。  

他姓谢,英俊潇洒,天生就有王者之气!  

他天生奇才,年纪轻轻就剑术通神!  

他不喜欢杀人,却总有人为了名誉来挑战他!  

他被人称为一代剑神!  

少年时期的他,“春风得意马蹄疾”。  

家出名门,五岁学剑,六岁解剑谱,十多岁就击败了华山派门下第一位剑客“游龙剑客”华少坤。他执剑荡群魔,帮助江湖五大门派在祁连山顶击杀魔教教主,一举闯荡出了威名。  

中年落魄,“艰难苦恨繁霜鬓”。  

他杀戮过重,内心深感忏悔,厌倦了打打杀杀的江湖,于是放弃了拥有的一切,隐身于草野之间,过着刷马桶的生活。在面对爱的人被欺辱的时候,他也是默默承受两刀,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心。  

在四处漂泊中体味了人生的冷暖和小人物生活的艰辛,历经磨难,终于从极度的痛苦中蜕变而出,一代剑神经历了人世间的从未体验过的“酸甜苦辣”,反而是他内心最为平静的一段时间。  

少年时候的他,剑法冰冷,虽然也很高,还不到通神的地步。这段岁月的沉淀,终于为他的剑法注入了一丝情的味道。  

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平静的日子没有多久,就被打破。  

人称“剑中之魔”的燕带着他的“夺命之剑”前来挑战,这是对“剑神”最有威胁和挑战的一次决战。  

本来剑魔不是他的对手,可以说就是差那么一点,可在关键时刻,当那一剑使出时,他知道自己败了。  

“世间竟有如此可怕的剑,只有杀戮的剑。”  

剑魔终究不是魔,他不愿这剑法留存人间,他选择了自杀。为了表达对对手的尊重,他自断双手拇指,从此不再用剑,归隐山林。  

战后终于大彻大悟,明白了人如何能够成圣:无动、无静、无欲、无念!  

晚年时期,“半缘修道半缘君”。  

他闭关“藏剑庐”,潜心修心、修剑。  

剑法已到无迹可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