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结局(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是徒劳,一些死在我界或者仙手中的帝者,他们兵器有何资格搅乱我黑暗。”  

黑暗中有冷声传出,那是另一道黑暗帝在说话,音声冷得让人发颤,内容让残破荒土震动绝望。  

同时中,残破荒土的各大生灵禁地有古老的眸光亮起。  

生命禁区纵然是黑暗都没有染指的地域,其内蕴含了大深谜,传说里面葬着最古老的帝者、皇者,是他们的陵墓。  

早在黑暗来临方玄出现的那一刻,这些沉寂万古的禁忌之地都有了动静,最古老的生命睁开了目子,看向了黑暗,眸光冷得吓人。  

他们是一些战败者,征战过黑暗,失败了,但是他们活下来了,得到了不朽长生,却也失去了很多东西,不得已埋葬己身,从此那片地域化作了禁区,他们所在那里就是禁区。  

“他不该前往黑暗。”  

有人低语,发出了叹息,面对这一场黑暗杀劫,他们没有动手。  

不是他们不想动,而是不能动!  

“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  

他们奉献己身,成为了不死不灭的怪物,为的是什么,长生吗,不是…他们想要保护此界,他们是这一界最后的手段。  

他们也是守夜人!一批最古老的守夜人。  

轰隆…  

黑暗受到了大波澜,一件件帝兵打出绝世一击,没入了黑暗。  

然而想象中的画面没有出现。  

黑暗依旧在消亡。  

“不!!”  

江饮月哭音。  

她心碎,肝胆俱裂。  

黑暗消亡,守夜日过去了,留给世人的画面是方玄与四尊帝碰撞,无穷无尽的诡异生灵向他杀去,黑色大河水卷起万万丈盖压方玄,诡异之气弥漫将那一道白色身影笼罩了。  

一切画面凝固在那一刻。  

青玄古宗有悲吼,“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命吗?”  

青玄古帝是如此,方玄一样如此。  

而最让他们不能接受的是黑暗中传来的那一句话,死在他们手上,死在仙手上的帝者之兵?!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无敌于天下的帝、皇一直以来都在与黑暗抗争吗?!  

黑暗消散了。  

一缕破晓阳光照耀进这世间。  

每个人的心却是沉静了谷底,这次守夜日必定载入史册,它透露了太多东西。  

瑶姬看着那逐渐消失的黑暗,心在颤动,“你真的死了吗?”  

“该死!”  

颜无眼睛红了,在他旁边的屠思南不相信这一切,捂着脑袋痛苦不已。  

“回不来了。”猫白失神。  

“不,方师会回来的!”  

“方师不会死,他会回来了。”  

在众人绝望之时,安安然然出声,与他人不一样,他们坚信方玄会回来,不为别的,只为他是方玄。  

这世间有太多的人与瑶姬、与颜无一般,都觉得方玄回不来。  

整个世界觉得方玄不会死的只有两个人。  

安安然然。  

而是事实也如他们所想。  

方玄回来了。  

那一天诸天万界都在颤动,白衣公子再临世间。  

“千古一春秋,万古一方玄。”  

这是世人对他的评价,他留下了无尽传说。  

飞仙神朝因为他而覆灭,南斗神朝皇族割让土地…  

太多的事迹,不足以言诉。  

瑶姬和江饮月亦是成为了方玄的道侣,还有那个与方玄有接触的女子,拍卖大会上和方玄有接触的小玉,她因为方玄的原因,受到了重用,没有人敢对她不敬,她一生都在等方玄,最后等到了,与方玄见面,她露出灿烂的笑容,“来我家吃饭吗?我亲自下毒。”俏皮可爱的话语。  

她成为方玄第三个女人。  

五百年的时间过去,大秦不止再现曾经的辉煌,更是在这辉煌上更加辉煌。  

屠思南迈入圣境,走上准帝之境,距离天命仅差一步之遥,被世人尊之为武神,持剑、斧二兵,他与夏春秋是挚友,也是兄弟,一人曾经夏姜姬,他为什么敢喝问仙神,就因为他也有一位好兄弟。  

大秦太皇龙剑的主人。  

夏春秋做到了,他重现古祖创造的辉煌!  

五百年的时间。  

夏春秋老了,他坐在山巅观望浩瀚大秦江山。  

“方玄,如果我不在了,你帮我守护大秦吗?”老迈的夏春秋轻语,音声很轻。  

“为什么不对思南说这句话?”方玄问道。  

夏春秋笑了笑,“因为你活得久。”  

“你相信?”  

方玄深深的注视。  

夏春秋微笑,脑海中浮现五百年前武神屠思南对他说的一句话,一个近乎天方夜谭的故事,方玄是不死的…  

对于这个故事,屠思南已经忘记了,然而夏春秋一直记得。  

他看向夕阳,望着浩瀚大秦江山。  

他口中有轻语喃声。  

“信,怎么会不信呢。”深深的念叨,夏春秋的眼睛闭上了。  

他死了…  

那一日大秦皇朝三亿万里大地,举国同悲,亿万里缟素。  

夏春秋坐运筹策一生,是千古难得的明君,他这一生是传奇,注定唱遍春秋万古岁月。  

千里飘絮哀花,万里哭音,轰动残破荒土。  

方玄看着夏春秋的死,看着他的身躯再也撑不住化作一片片辉灰,看着手掌的灰,他离开了。  

这世间再无夏春秋,亦无方玄。  

岁月千秋,三千年的时间过去,辉煌盛世,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