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结局(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呆住了。  

他们看到了头生双角生灵踉跄,他脸上有大巴掌印,触目惊醒,嘴角有黑色的血。  

看到这一幕。  

众生头皮发麻,心生寒意。  

“太猛了,太猛了…”颜无低喃不断碎碎念。  

“杀光他们!!”  

青玄古宗的强者大吼,身抖如筛糠,他们这是激动不是害怕,喉咙中有声震动,他们大吼宣泄着四百万年愤闷。  

青玄古帝死在黑暗,他们恨透了诡异生灵。  

倏地,他们看到黑暗深处有大波澜,两道恐怖的身影浮现在尽头,踏步疾行,冲破了规则束缚,身涌古老之气,沧桑荒莽,如同两尊来自过去的生灵,踏着岁月大河而来。  

又是两尊盖世生灵,与帝、皇比肩。  

他们打出杀伐,隔着无数片星空距离向着方玄镇杀而去。  

黑暗中有无尽声浪,是诡异生灵在嘶吼,仿佛在欢呼,为他们至高的存在出世而喜悦。  

与黑暗生灵不同,残破荒土的人震动。  

“欺人太甚!”金多愤怒。  

四帝围剿一个人,方玄还能有生机吗?  

“父亲我们打出帝兵,杀入黑暗。”  

金多说了一句不带脑的话语,他想冲动,直接杀入黑暗。  

方玄迈入黑暗,不论他的目的是什么,他的用意是什么,有一点可知,他帮助残破荒土各大势力,扫灭了诡异生灵,而今他一个人战黑暗,一个人抗住了黑暗,要面对四尊帝围攻,金多怎么能平静。  

昔年青玄古帝是战死的!  

在这一刻,世人都明白了黑暗中有什么,青玄古帝他杀灭了黑暗,救了世人一次。  

那还一次世人不知道黑暗是什么,而今他们看到了黑暗一角,见到了黑暗中的景象,他们再也忍不住了,难道要让方玄像青玄古帝一样,一人独对一界?  

第一次金阳秋对自己儿子冲动想法没有反驳。  

江饮月、瑶姬、夏春秋三个道统掌权者已经做好了准备,两女见到方玄的那一刻已经下令要动用帝兵。  

“轰隆!”  

骤然,黑暗大道变得不稳定,似是因为黑暗大河多了两位古老生灵的缘故。  

方玄迈入黑暗。  

他无惧,面对四个黑暗生灵围剿径直向前。  

诡异之气弥漫,黑暗竟是有了消退的趋势,守夜日要过去了。  

“不!”猫白眼瞳瞪大。  

“祭出帝兵,快祭出帝!!”  

屠思南慌了。  

大秦很多强者都是心提了起来,他们已经出向黑暗,想要借杀伐撑开黑暗,不让黑暗愈合。  

“吼!”  

猫白发出虎啸声,身躯变大,口吐出精血,运转了全身法力,口中有一道金芒射出,这是白虎一族的神通,无坚不摧。  

“呵!”颜无打出一击,同时间向自家殿宇发出了信息,他要请自家老头子出手,动用帝兵。  

大秦皇都升起金芒,璀璨耀眼,划破诸天万界。  

那是一柄剑散发的光辉!  

大秦太皇龙剑。  

“昂!”龙吟声震动天地,不止是帝兵在复苏,龙脉也复苏了,紧闭龙目睁开了。  

西灵圣地。  

一座古老的碧绿铜塔浮现,它立在天地间,高耸入云。  

女帝宫深处绽放仙芒!  

巨大的青铜仙殿沉浮于九天上,荡破黑暗,傲视红尘万界。  

这一刻三个帝统道统都是疯狂,残破荒土有诸多势力变色,他们脸犹豫之色。  

换做是之前方玄进入黑暗,他们肯定会出手帮忙,可是在见到四尊黑暗生灵后,他们心颤,害怕了。  

难怪沾染黑暗会发生不详,四尊帝,世间有那个道统能招惹。  

“父亲,我们动手吗?”  

金多询问。  

金阳秋没有回答,他死死的盯着黑暗,看着那黑暗大河澎湃,看着那黑暗大道渐渐消散。  

“动手,唤醒帝兵!”他咬牙下了这个决定,说完后他整个人都是没有了气力,似乎这句话用尽了他全身气力。  

下一刻。  

金家族地深处爆发出了古皇之威!  

那是一方大印,雕刻残破荒土大地、万灵,金灿灿,如同世间第一颗大日。  

轰!!  

另一片天地比起大秦、女帝宫、西灵圣地更早的爆发了帝兵威,那是青玄古宗。  

“打穿黑暗!”青玄古宗的老人们都是疯狂,隐约中其内的修道圣人都是复苏,一共三尊老不死,他们睁开眼睛,亲掌帝兵。  

这个道统比任何道统都疯狂。  

青玄古帝的仇印在了他们的骨子里,如果说大秦为弱者出头,青玄古帝则是为天下苍生,青玄古宗一直引以为豪,而今他们见到了黑暗源头的真相,杀死帝祖的人,他们怎么可能不疯狂。  

“我们也动手吧。”  

剑神圣地的圣主开口,他感受到了天地间一件件帝兵复苏心中下了决心。  

一柄千丈青铜剑沉浮在这片大地上,悬立九天间。  

“昂!!”  

大秦的疆土边缘,小淮城的位置上有一道似蛇如蛟龙的吼声响起。  

一片帝者小世界浮现。  

朦胧间天地上站起了一道虚影,他伟岸挺拔,恣意傲然,踏着岁月走到了这个时代。  

他是千屠大帝!  

白蛇唤醒了小世界中的千屠印记。  

轰隆…  

在这一刻,一件件帝兵爆发打出了毁天灭地的一击,打入黑暗。  

“哼!”  

黑暗中有哼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