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计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宋忠正是当初义军往古阳行军途中,被燕复派去找陈子云的那名使者。  

因见他当时言辞有条有理、一丝不乱,而且面对刀斧威逼也毫无惧色。  

陈子云觉得,他是一名合格的“使者”,所以此次计划,陈子云单单点名要他冒充鄱阳驿使。  

得知鄱阳的两名驿使抵达,赵迁均心中大喜。  

激动之下,甚至顾不上矜持,大声道:  

“快!将他请进来!  

另外,叫人去把随军的医工唤来!”  

很快,化名为宋忠的鸿帮堂主被请进了中军帐中。  

得知鄱阳的驿使再度抵达,并且带来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手情报。  

江州军上到随军监军事,下到两位骑兵将领、千人督将,也就是千夫长,全都赶了过来。  

鄱阳现在的安危,直接关系着整个平叛行动的成败,因此所有人都很关注。  

“大事不好了,请各位将军快快拔营、发兵救援鄱阳吧!”  

宋忠满脸惶恐焦急,在进帐后见军医要给自己治伤,急切的一把将军医推开,快步走上前,“砰”的一下跪到地上,连磕了几个响头,惶急地恳求道:  

“贼人已经拿出全部力量,对鄱阳发动了三面围攻,鄱阳危在旦夕,至多两日就会被破城。  

城内二十万黎民百姓安危,全系在诸位将军肩上了。”  

“什么?”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是如此的恶劣,以至于赵迁均连看求援笺文的心思都没有了,当即拍案而起,追问道: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几日前的形势虽然严峻,不是说还尚能支撑吗?  

而今怎么会沦落到两三日就会被破城的境地?”  

“将军有所不知,那些反贼太过奸诈。”  

一脸惶急之色的宋忠,略微定了定神,将鄱阳的情况说了出来:  

“先前曾经跟大人说过,那后来叛乱的鸿发商队在鄱阳城颇有根基。  

崔太守也知道此事,担心被他们的内应里应外合破城,因此一直都是严加防范。  

可如今没想到…”  

“没想到什么?”  

赵迁均和手下几个千夫长一同追问起来,就连端坐上首、一副顾盼自雄表情的崔洪亮,闻言也不由皱起了眉头,神情不复先前的高傲。  

“没想到那阴潜在城内的鸿发商队余孽,并没有开城。  

而是奸恶地在护城军营校场附近的水井内,投了毒!  

城中一时没有防备、在不察之下,守城军被立时毒毙了两三百人!  

不仅如此,另有几百名郡兵、团练都中了毒,不过他们中毒稍浅,也得到及时救治,性命倒是无碍。  

可即便他们被救活了,现在人人都是或昏厥、或身子极度虚弱,不修养十天半月是上不了城头防守的。  

如今贼人趁势三面攻城,鄱阳防守兵力不足,只怕…”  

宋忠说着说着,面色悲戚、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抹着,样子极为悲恸。  

“投毒!”  

听到此番言语,赵迁均和崔洪亮脸色当即为之一变。  

他们也没想到,鸿发商队的内应居然能做到这种地步。  

先前鄱阳平叛的官兵,在寻阳折损近半的事,豫章早就已经知道。  

现今剩下本就不多的防守兵力又被投毒,导致损失惨重,这也难怪鄱阳城已经到摇摇欲坠这个地步了。  

不仅赵迁均和崔洪亮如此,在场众人听到投毒这种恶事,也是纷纷怒不可竭。  

“该死!”  

“遭瘟的反贼!”  

“等来日将叛乱平定后,定要将贼首满门诛绝、悬首藁街,以祭被毒死的无辜士卒!”  

“贼头居然如此奸猾恶毒!”  

“是可忍、孰不可忍!”  

宋忠的这番话,令得中军帐内不止一人怒骂了出来,恨不得能生出双翼,当即飞到鄱阳诛杀反贼。  

赵迁均虽很心忧鄱阳,也恨不得能立即赶过去救援。  

但是,邗沟桥被反贼拆毁,船只也被烧尽,他不得不面临一个大难题。  

该如何渡过古角河?  

赵迁均看着眼前一脸悲戚之色的宋忠,好似想到了什么,心中一动,询问道:  

“邗沟桥已被贼人毁坏,你是如何过河的?”  

“不瞒将军,此行并不顺利。”  

宋忠略微一思索,随后悲恸道:  

“卑职是连夜出的城,在几名弟兄不惜豁出性命、冒险将贼人马队引开后,这才侥幸闯过贼人的围追堵截。  

等卑职赶到了邗沟桥,却发现桥面被毁断,而且在夜里一时也找不到渡船。  

在百般无奈之下,卑职只能沿着上游绕了好几十里,这才将消息带了过来。”  

赵迁均昨夜在地图上曾找出了这条路,只不过当时出于谨慎,情势又不明朗,便暂时搁置了。  

此刻听到这名驿使道出,他也不觉意外,想了想,问道:  

“我且问你,依你看来,我江州军可否走这条路?”  

“当然可走,只是…”  

宋忠低头计较片刻,随后抬头带着略微迟疑的语气,继续回道:  

“若往那里绕回桥对岸的官道,这一来一回百余里的路程,以大军行军速度,起码要三日半时间。  

就怕鄱阳城那边…”  

三日半时间!  

赵迁均眼皮跳了一下,他昨夜辗转难眠直到深夜未睡,考虑的就是这个问题。  

昨夜他还不知道鄱阳府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