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古阳沦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古阳南门大概酉时左右。  

县兵正在换防,他们在城头上心惊胆战地站了一天。  

此刻拖着疲惫不堪、又累又饿的身子,一边抱怨、一边急匆匆地从城头上下来。  

准备与城墙下面不远处,鄱阳来的援兵交接换防。  

葛阳的情况、加上自我认定,古阳的所有人得出了反贼在夜间,根本不会攻城这个结论。  

用这些只接受过短暂训练的青壮守城,也没有人会担心什么。  

这群青壮们,除了少部分被刻意挤在外面的人,看起来神色比较正常外。  

其他的大部分人几乎都是面带兴奋和紧张,完全没有一丝惧怕的神情!  

还有人在当中低低的说话,仿佛在交代着什么,只不过声音太小,旁人根本听不清楚。  

如果是寥寥几人也就罢了,但足有两百多号人都是这样的神情,未免也太过奇怪了。  

若是一些常年待在军中、阅历丰厚的老兵,肯定能发现不对。  

可这批站得腿都发软的县兵们,哪有什么心思,去关注别人脸上的神色?  

加上天色昏暗的缘故,竟是一个人都没有察觉出异常。  

纵使有人感觉到这些友军怪怪的,也当自己看花眼了,一门心思的想着去吃顿饱饭,再美美睡上一觉。  

就在两方人擦身而过的同时。  

异变陡生!  

看到机会到来,混在人群当中的鸿帮堂主当即抽刀冲了出去,  

同时大喊道:“弟兄们,抄家伙,杀啊!”  

这一声大喊,在这个环境中无疑像是一个惊雷炸起,直把换防县兵的脑袋炸得嗡嗡作响。  

听到这个信号,周围那些被洗脑得精神扭曲的帮众也纷纷跟着大喊:  

“鸿帮万岁!”  

“杀!”  

“把这群伪朝的人杀光!”  

狂热的呐喊,顿时声如浪潮般响起。  

遭遇这一幕剧变的县兵们,顿时傻眼了起来。  

仓促间,他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眼睁睁的看着,这两百多号突然变脸的友军,贴到自己脸上,举刀便砍。  

霎时间,县兵就死伤了好几十人!  

被此起彼伏的惨叫声惊醒,剩余的县兵们意识到,这些鄱阳城的援兵要叛乱!  

虽然不知道这些人是否与外面的反贼是一伙的。  

但敌我的身份已经摆在明面上了,剩下的县兵各自抱成一团,跟眼前的贼人厮杀起来。  

可县兵们的困兽之斗,丝毫不起作用。  

一边是蓄势待发、密谋了许久的精锐;  

一边是又饿又累,身体早已疲惫不堪的软脚虾。  

此战的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这些从小就被秘密培养的鸿帮核心帮众,虽然没有阵形可言。  

可此刻双方进行的是贴身搏斗,鸿帮的人本身就有着一身还算不错的武艺。  

所以很快的就占据上风,陆陆续续地又砍翻了四五十人。  

而那些不是鸿帮之人的青壮们,早就被惨烈的厮杀吓坏了,顿时一哄而散。  

至于剩下的县兵,眼见己方的人越来越少,再也抗不住了,纷纷跟着青壮们仓皇逃离战场,很快就没了踪影。  

“穷寇勿追!快去打开城门!”  

混乱的人群中。  

鸿帮堂主大吼了一句,将杀得兴起的帮众们制止。  

众人立即将堵在门后的土包石块搬清。  

随后鸿帮堂主带人冲上城头,将闸门拉起。  

紧闭的城门顿时洞开。  

外面早就做好准备的三百核心帮众,迅速涌进来,和这帮人汇合。  

在这边开城的时候,另外三个城门也发动了袭击,以分散县兵的注意。  

同一时间,鸿帮另外一名堂主,带着埋伏在县衙不远处的几十名帮众,开始攻打县衙大院。  

不仅如此,护城营校场、粮库也相继遭到了攻击。  

不到半个时辰,整个古阳内部就乱成了一锅粥。  

多点开花的袭击、鄱阳援兵的叛乱、再加上在城内到处煽风点火的鸿帮普通帮众。  

这一系列事件,将古阳的一干官吏们彻底整懵。  

他们压根就不清楚贼人是从哪来的,有多少人,甚至无法调动城内的力量进行防御。  

哪怕往护城营校场那边派人,也会顷刻间失去联系,变得杳无音讯。  

没了办法的古阳官府,只能龟缩在县衙,被动地收拢自发靠过来的县兵。  

这无疑将主动权拱手让给了鸿帮。  

在葛东来的指挥、以及三位堂主的调度下,鸿帮的帮众从容地收拾了各城墙上的县兵。  

与陈子云的做法一样。  

鸿帮将四门封闭起来,将整个古阳纳入囊中。  

随后,鸿帮的核心帮众们,开始打出鸿帮旗号,公开帮主令,号召古阳城内的普通帮众效命。  

不得不说的是,鸿帮在这鄱阳郡秘密发展了二十年,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是靠近郡城的这几个县,渗透得更严重。  

虽说为了保持隐秘,不惊动官府,鸿帮没有做出大肆扩张的行为,但在附近几县仍旧有上万的普通帮众。  

离鄱阳最近的古阳、山羊两县就集中有四五千。  

他们平时看起来不起眼,可一旦发动起来,就是一股骇人的力量!  

以六七百核心帮众为基础,再加上动员的几千普通帮众,筹备多年的鸿帮轻而易举地圈起古阳。  

到了这个地步,除了仅剩的县衙大院之外,古阳城已经全面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