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鸿帮发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古阳县在消息刚到达州府的时候。  

陈子云的流民大军已经开始行动起来。  

半天被攻陷的葛阳,再加上号称十万大军的流民,让古阳上下人人自危。  

北、西、东,三个方向的大门早已经紧紧的封闭起来。  

唯有背对反贼的南门,偶尔会打开放报信的差役策马出去,之后就马上重新关闭。  

而那些变卖了家产的富商大户们,早已经提前出城,往鄱阳城方向仓皇而逃。  

现在还留在城内的,只剩下平民百姓以及少数别有用心的大户了。  

这些人即使知道义军的所作所为,也没有丝毫的办法,只能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祈求上天能让县兵守住县城。  

而这一丝希望,是郡城鄱阳给他们带来的。  

因为鄱阳募集的青壮,第一批足有上千号人,在少部分的郡兵带领下,此刻已经赶到古阳协助县兵守城。  

这支援兵,还带来了一批守城器械,其中包括了一批滚木、礌石,以及三架床弩。  

这些援兵虽然没有盔甲,但好歹大部分人都持有刀枪之类的武器,而且也稍加训练过,只是用来守城的话,还是能够发挥出一些战力的。  

不但如此,古阳也自行招募了上千的农夫,这么多人站在城头上防守,以及那三架恐怖的大杀器!  

应该能抵挡很长时间了。  

不止那些平民百姓这样想,就连县兵、甚至古阳官吏们,都或多或少有了一些底气。  

但是,这些人想破头也想不出来。  

鄱阳援兵当中,起码有一半人是鸿帮塞进来的。  

这些人不仅不会协助县兵守城,反而会让古阳更快的被攻破。  

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北城门的同时。  

古阳城内城南某处大户院中。  

城南这块地段是古阳城的富人区,整个县城内大部分地主富商的家都安置在这里。  

因为很多人都已经逃走,使得这里比往日冷清了不少,往来的百姓更是几乎没有。  

但此时这家在古阳并不是很有名的富户,院落里竟然聚集几十号人!  

他们穿着统一,清一色的商会伙计打扮。  

只有少数几人身穿丝绸制的衣服。  

这时,一个身强体健,步伐沉稳,但看那漏在衣服外,黝黑壮实的肌肤,就知道是个练家子的人,在几名大汉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葛长老到了!”  

众人不知道谁低声说了一句,这几十号人当即向门口蜂拥围了过去。  

葛长老名叫葛东来,虽然他年逾半百,可从他举手投足之间,散发出的硬朗作风就知道,此人定在魏国军中待过,而且时间还不短。  

他乃是鸿帮首领、燕复的得力助手,鸿帮的两大长老之一、同时也是二十年前开创鸿帮的元老级人物!  

看到事先召集来的核心帮众,都已经聚集于此,葛东来满意地点点头,对这些从小培养的核心帮众正色道:  

“诸位,这次上面发下帮主令的原因,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  

目下,我可以明确的说,鸿帮的时机,已经来临!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鸿帮秘密培养了你们二十年,为的就是这一刻。  

山阳那边艾长老已经安排妥当,只要古阳一破,就可合力攻陷鄱阳城,进而席卷整个江州。  

届时,我鸿帮推翻朝廷的大计指日可待,诸位也可尽享荣华富贵。”  

鸿帮的核心帮众,几乎都是一些从小就被买来,秘密培养的心腹之人。  

在近二十年的洗脑之下,已经对鸿帮忠心耿耿,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  

因为一直都没有机会,所以鸿帮的一干高层只得暗中一点点的积蓄力量,不断地贿赂官员,再以商队进行掩护。  

可就算是秘密发展,经过了这么久的时间,鸿帮已然成为一股庞大的力量。  

而陈子云的起事造反,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  

随着葛东来的话音落下,众人更加狂热了起来,这群从小就被鸿帮大计彻底洗脑的人,此刻兴奋不已,恨不得就此杀将出去。  

于是,激动的众人纷纷喊道:“愿为鸿帮效死!鸿帮万岁!”  

“很好!”  

看到这些帮众们狂热的神情,葛东来一脸满意之色。  

随后对身后同样如此的三位堂主,吩咐道:  

“我鸿帮的友军,现已经在城外扎营,想必明天就会攻城。  

虽说他们是友军,但终究跟咱们不是一路人。  

所以,咱们的人必须抢先一步,在今夜就发动!”  

“鄱阳城安排来的援兵,有一半都是咱们的人,而且在南门外不远处,帮主还派来了三百核心帮众。  

等城内换防时,咱们的人会率先夺城,放外面的核心帮众进城,你们的任务,就是搅乱城内,并袭击衙门,从而制造乱局。”  

“帮主说了,事成之后,金银美女,你等尽可挑选!”  

“还请葛长老放宽心,此事万无一失!”  

“小事一桩,葛长老放心!”  

听到葛东来的安排和许诺后,三位堂主无不满脸喜色。  

因为帮主的慷慨已经得到过无数次证明,所以他们当即拍着胸膛作出保证。  

看到这三人如此托大的回答,葛东来顿时皱眉,严肃道:  

“我把丑话说在前头,帮主对这件事很重视,你们几个一定要谨慎。  

若是把事情办砸了,到时候帮主将你们抽筋扒皮,可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