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祸兮福兮(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伴随着鸟鸣声,韩冬一路向前。  

由于竹子遮挡了大部分的阳光,即便临近中午,植物叶片上的露水也还没有散尽,幸好韩冬的冲锋衣和雨靴是防水的。  

韩冬一边爬山一边用博学之眼留意着身边的植物。  

铁线蕨和恐龙一个时代的蕨类植物,无食用和药用价值。  

车前草利尿消淋的中草药,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楠竹高大的竹本植物,其质地坚韧,可有多种用途。  

楠笋楠竹幼年形态,肉厚,味香,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韩冬在一系列植物介绍中发现了可以吃的,便立刻停下来。  

韩冬环顾四周,这样的楠竹笋很多,用来做菜最鲜脆不过,于是他蹲下身开始挖笋。  

楠笋虽然肥厚,但肉身大多藏在土中,需要往下挖比较深。  

韩冬从背包里拿出一把工兵铲,这座山的土质松软,挖起来并不费劲。  

在挖笋的过程中,韩冬在竹林和榉树混合生长的地方,竟然发现了一种更为珍贵的食材------黑松露。  

黑松露一种只生长在地下的可食用真菌,形状不规则,具有极大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韩冬在挖笋时不小心挖出黑松露时,他当时愣住了。  

作为厨师,他知道眼前这坨黑乎乎的不规则圆球有多珍贵。  

黑松露、鱼子酱、鹅肝酱被并成为世界上最好吃的三种美食。  

而这三种食物中,尤其以无法人工种植的黑松露最为难得,一些品相好、产地好的黑松露,常常都是富豪拍卖会的热门商品。  

作为富人奢侈食品的一员,其价格也是普通人难以承受。  

一斤新鲜的黑松露卖到的市价可以超过1500元。  

当韩冬挖到第一颗黑松露时,就暂停了继续挖楠竹笋,转头去寻找榉树根下的黑松露了。  

令人惊喜的是,外界稀少难寻的黑松露,在这座山里却随处可见。  

几乎每一颗榉树下都有黑松露,有的还不只一颗。  

韩冬粗略估计了下,平均每棵树下能挖出约300g的黑松露,挖三棵树就能挖出近一公斤的新鲜黑松露来,相当于市价3000元。  

而这些黑松露显然比目前市面上的黑松露品相更好,价格只会更高。  

如果韩冬把这些黑松露都卖给高档酒店,那挣钱的速度不要太快。  

韩冬望着这一大片榉树和楠竹混种的丛林,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这些高大的山毛榉树此时在韩冬眼里,就是一颗颗摇钱树。  

作为厨师的韩冬,对于黑松露的了解,要远超于只会品尝的人。  

韩冬读书时有幸尝过一次黑松露,那是老师从五星酒店带过来教学的。  

老师让所有同学问一下黑松露,然后让他们依次形容嗅到的味道。  

得到的答案也大相径庭,同学有回答,稻香,青草香,榴莲,坏苹果,甚至还有人说公猪的膻味、人类蝌蚪味的。  

当时韩冬闻过之后,就被这种复杂而狂野的气味吸引了。  

黑松露和所有菇类、菌类、香草的味道完全不同,它有一种独特的霸道的气味。  

当时,老师将黑松露递给韩冬:  

“韩冬,你的鼻子最灵了,来,试着描述下这黑松露的气味。”  

韩冬闻过之后,想了片刻,回答道:“李老师,我觉得黑松露最特别的地方是,它的气味并非单单是一种嗅觉。”  

“喔?你继续说说看。”李老师和同学们都对韩冬这番话感到疑惑。  

“黑松露这种菌类常年埋在土底下,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极高,加之又是依靠哺乳动物的排泄系统来传宗接代,因此黑松露本身并不算是单纯的植物,反而有一种动物的特点。如果要我形容它的味道,我觉得荷尔蒙味这个词很合适。”  

那时同学们都惊了,同样都是一个老师上课,为啥感觉韩冬懂那么多,而自己却像沙雕。  

李老师满意的点点头,夸道:  

“嗯,韩冬同学说得很不错,看来提前做了功课的,我也一直在想黑松露这种东西用什么词形容好,你用‘荷尔蒙’这个词来描述它的霸道、欲望和复杂气味还真很贴切。”  

同学们互相交头接耳,小声讨论:  

“学霸和学渣就是不一样。”  

“同样都学的是厨师,人家不看菜谱看起兵法来了。”  

李老师咳了几声,道:“大家不要闲聊了,昨天就和你们说了,今天会给你们拿黑松露来上堂课,你们都要向韩冬学习,用心和脑袋来学厨艺。对于珍惜食材的重视,是成为一个顶级厨师的基本素养。”  

韩冬的思绪回到现实,他仔细闻了闻刚挖的黑松露,浓郁而独特的黑松露气味,要远远优于老师辛苦弄回来的那颗。  

韩冬继续埋头挖了一会儿黑松露,突然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  

“拱轰拱轰……”的声音越来越近,当韩冬朝声音处望去时,他吓了一跳。  

是野猪!  

战斗力可以媲美老虎的成年野猪!  

它全身黑毛,身长两米,高一米五,背上的鬃毛厚且硬。嘴边的两颗獠牙,狭长而锋利。  

野猪是被黑松露的味道吸引来的,这是野猪最喜欢的一种食物。  

野猪离韩冬还有三十米的距离,韩冬盯着那头野猪,脑袋飞速运转,想要找到应对办法。  

在野外,狼豹这类动物,其实远没有野猪威胁大。  

野猪性格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