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搪瓷茶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雨下了一夜,翌日清早,整个一道坎变了一番模样。  

山路被雨水持续冲刷,已经看不出原本的样子,树木杂草东倒西歪,嫩叶上含着水珠,羞答答欲滴。  

啪嗒。  

啪嗒。  

穿着胶鞋,池桥松来到田舍,查看一亩薄田的情况。  

“还好,扁豆架子都没倒。”检查过后他就放下心来,对一亩薄田的保护还是很完善的,排水沟挖得很深。  

每根架子都被他插进地里至少十五公分,确保稳稳当当。  

扁豆秧子没事,田舍却出了问题,砖瓦屋顶的一块石瓦裂了,导致屋里漏水,把旧报纸全部打湿了。  

这些旧报纸,还有不少池桥松都没看过。  

他不得不把旧报纸拿出来,挂在竹篱笆上晾晒,熬药的小炉子也沾了水,必须拿出来晒一晒。随后还有一些兽皮,也需要挂出来晾晒风干。  

没有猎到大物。  

兽皮只是些黄狼皮子、草兔皮子,很小一张,需要攒很久才能凑齐一张皮大衣——是他给池母准备的,记忆中江右省的冬天又湿又冷,池母最怕冬天了。  

因为下雨的关系,池桥武、温墨山都没有过来练拳。  

池桥松收拾好田舍,把碎裂的石瓦替换掉,就开始练拳脚,每天不练上一练,浑身痒痒。而且武道也要长期维持,否则身体气血会缓慢衰败。  

一个武道高手,几年不锻炼,气血就会衰败。  

但是如果每日勤勉不断,哪怕活到七八十岁,乃至活到一百岁,依然能维持住武道境界和实力,顶多持久力变差。  

此外。  

颇令池桥松遗憾的是,武道并不能长生不老,哪怕至高无敌的外功大宗师、内功大天师,也不过延寿一二甲子。  

再往后,依然逃不过冢中枯骨的结局。  

但也有好消息,天材地宝之中,有一些是可以延年益寿的。  

游山鼓不在此列——关于吃了游山鼓的肉可以延寿一年的说法,只是老猎人戏谑的说法,渲染游山鼓的威力。  

真要能延寿,就不是三块钱一斤能打住。  

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一周过去。  

这一天池桥松穿戴一新,背着蛇皮袋子,坐上去城里的倒骑驴。倒骑驴就是车斗在前面的三轮车,速度缓慢,胜在安稳。  

一趟车只要五毛钱。  

但坐的人并不多,有钱人喜欢坐气包车,或者黄包车;穷人不舍得坐车。  

放在以前,池桥松肯定也舍不得坐倒骑驴,现在口袋里的九百块,就是底气——穿越前的消费观念,享受为主。  

穿过拥挤混乱的街道,来到火车站旁的讲武堂。  

果然大门已开,有认识的同学已经带着行李赶过来。  

“池桥松!”  

远远就听到有人喊自己。  

池桥松拎着蛇皮口袋下车,顺着声音走过去,是一名同岁的少年,梳着一丝不苟的二分头,脸上青春痘颗颗闪耀。  

“你怎么才来,我昨天就来了。”少年叫李维维,家里开米店的。  

“老师们都回来了吗?”  

“昨天就回来了,一个不缺,昨晚还在墨坎大饭店聚餐呢。听说老师们跟着大帅上战场,仗都没怎么打,就占了三個县!”  

李维维的武学资质,与前身有的一拼,但是为人活泼,消息灵通:“哦对了,咱们的首席讲师没回来。”  

“嗯?”池桥松讶异,“罗首席怎么了?”  

“调去市立国术馆了,还升教授了,听说是临阵突破,进阶大师了,乖乖,大帅麾下又多一位大师啊。”  

下士三境力士、勇士、武士;上师三境大师、宗师、大宗师。  

从武士到大师,虽然只有一个境界的差距,却是一道天堑鸿沟。纵览武道一途,无数人卡在武士境界。  

只有少数人才能突破关窍,摸到“师”的资质。  

“那现在谁当首席?”  

“周老师吧,周老师是老牌武士,之前罗首席不管日常,都是周老师在管。”李维维耸了耸肩膀,“不过谁当首席讲师,跟我们没关系…我怀疑下一轮劝退的学员,就有我啊…还好,有你陪我。”  

讲武堂不是混日子的地方,不是交了学费就能长期混下去。  

得学有所成,才能继续学习。  

池桥松当然不会再被劝退,他摇摇头:“我先去宿舍。”  

“嗯,你去,我等人,嘿嘿。”李维维露出淫荡的笑容,他一直在追求讲武堂的一名女学员,想着武道、爱情总要收获一项。  

宿舍里,池桥松不是第一个来。  

四人间已经有两个人先来了,两人正嘻嘻哈哈的聊着天,见到了池桥松并不打招呼,全当没有池桥松存在。  

池桥松也不在意。  

这两人都是县城里有钱人家小孩,傲气的很,只跟同样有家世背景的人玩耍。  

所以他放好行礼,就去了讲武堂里的阅览室,阅览室平日有订报纸和杂志,前身不爱看书,他却十分喜爱。  

翻书看报,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  

回到宿舍时,第三个室友也回来了,穿着皱巴巴的补丁衣服,正拿扫把扫地:“池桥松,你去哪了,我没找到你。”  

他的个子高高大大,但是说话声音软绵绵的,为人性格也老实忠厚,乃至软弱,一如他的名字——王民忠。  

“我去阅览室看会报纸,你吃了没,一起?”  

“好,等我扫完地。”  

另外两名室友,直接吩咐道:“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