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梅雨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卖掉游山鼓的钱,让池家骤然从外债压力缠身状态,步入了无债一身轻的放松,而且手头还存余五百块钱。  

池母每天都洋溢不住笑容。  

池父也无需天不亮就起床下地,只为能从地里多刨一点庄稼。  

不过老两口还是闲不住,紧赶慢赶,在五月之前,将后山开荒的山田,全都种上扁豆。只是这些山田的扁豆,并未能三天发芽。  

一晃时间就到了五月。  

天空阴沉沉的,第一场梅雨似乎要来。  

池父扛着锄头,静静站在竹篱笆墙边,瞅着一亩薄田里已经爬满架子的扁豆秧,心头愈发的不解起来。  

一亩薄田的扁豆,种下去才半个月。  

已经爬满架子,准备开花结果了,生长速度提升四五倍不止。  

“爸。”  

池桥松拎着一包中药,从山下回来。  

口袋里有九百块钱之后,他整个人都精神起来,时常溜达去城里,买点好吃的好喝的。最常买的是中药材,打熬筋骨所用。  

不过这九百块钱,并未花掉多少。  

因为他总是能在一道坎及周边几个山头,猎到一些野味,拿去城里换钱,足够自己买药钱。就是类似游山鼓这样的灵兽,没再碰到,所以发不了财。  

“你这块地咋这么肥了,去年也没见有啥啊。”池父不解的说道。  

“我这块田有点东西的。”池桥松没法明说,金手指这种事对谁都不能暴露,否则难免会惹上麻烦事。  

“那你好好照看。”  

“嗯,等扁豆开花结果成熟了,爸你拿去城里卖,说不定能卖上个好价钱。”  

“确实,这一田的扁豆,品质绝对不差,你看这扁豆秧子,翠绿翠绿的喜人…我来摘点老叶子。”  

“摘老叶子干嘛?”池桥松疑惑。  

“晒干了泡水喝,能消暑还能解毒呢,以前老人进山给蛇咬了,或者长火疖子了,就煮扁豆叶子喝水。”  

池父当即撇下锄头,开始摘叶子。  

把一亩薄田的扁豆秧,全部老叶子都摘掉,足足摘了一大箩筐。  

池桥松对此不置可否,他只在意扁豆收获后的经验,以及肥料奖励,对于扁豆本身兴趣不大。他现在很想快点让一亩薄田升级。  

升级之后,就能多出一亩薄田,再长一棵内功根基所化的灵根。  

前天的江右晨报报道,朱大帅虽然没打下瓯阀的一个市,却也夺了三个县,等肃清反抗势力后,就能凯旋。  

讲武堂也会在不日后复课。  

这一等,又是一周时间过去,一场细雨润遍一道坎,等雨停了,一亩薄田里的扁豆全都开出紫色小花。  

勤劳的小蜜蜂,在花朵上不停忙碌。  

叮铃铃。  

二叔骑着半新的自行车,来到田舍,大声喊道:“小松,小松,好消息,讲武堂复课时间定了!”  

“定什么时候了?”  

“十五号,讲武堂门口贴了告示,这个月的十五号复课。”  

池桥松皱眉:“这还得再等一周…二叔进来喝口水。”  

“不喝了,我篮子里有凉开水。”二叔通知完消息,推车就准备走人,“我还得去底下几个村子收干货,晚上二叔打一斤散酒,咱叔侄两喝点。”  

二叔和二婶,最终选定的小生意,就是贩卖干货。  

墨坎县的农村,家家户户都会晾晒一些木耳、香菇、花生、花椒等干货,二叔收购后往县城里的饭店、餐馆送。  

特意花七十块钱,买了一辆半新的二八大杠。  

二婶就在家里简单加工,把干货的品相什么的分类,这样能多卖点利润。  

二叔潇洒来去。  

池桥松站在田舍门前,凝神望着一亩薄田。  

薄田一级:一亩肥料库:一包本灵根(1):月桂树(疯牛大力拳圆满)  

外灵根(0):暂无灵作物:扁豆种田已有一个月时间,靠着薄田自行吞吐天地精华,仓库里多了一包肥料。  

可惜没有学到新的横练功夫,肥料无处使用。  

之前他在城里闲逛,有心打听了几家武馆,武馆里教授不少武功,但是收费太贵,动辄几百块钱学一门。  

而且学的都还是下等功夫。  

真正的上等功夫,只有在大城市里的国术馆,才能花钱学到。国术馆类似于大学,全称是“国术馆体育传习所”,专供武道精英潜修。  

整个江右省,有五家国术馆。  

省会柴桑市有一家省立国术馆,建馆二百余年;彭蠡大湖对岸的洪都市,也有一家省立国术馆;此外就是三家市立国术馆,其中墨坎县的上级浮梁市,就有一家。  

朱大帅建立讲武堂。  

明确表示,在讲武堂出类拔萃,下士三境佼佼者,就能进入浮梁市立国术馆进修,修习上等武功,钻研上师三境。  

甚至朱大帅还把家传的魁斗枪,都送去了浮梁市立国术馆。  

魁斗枪乃是大师级武功,修炼精深后,进阶大师易如反掌,并且枪法威力雄厚,戳人戳铁如同戳豆腐。  

摇摇头。  

池桥松不再去想有的没的。  

他看了一眼放晴的天空,骄阳似火,果断揣上灵牙匕首,再拎一把长柄开山刀,向一道坎深处探索去。  

自从狩猎游山鼓之后,他心心念念的都是再猎杀一头灵兽,拉去一亩薄田实验肥田效果。  

平时也用普通猎物,剁碎了肥田实验,发现并不能凝结肥料。  

故此。  

只能找寻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