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不动如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营地内先是骤然安静,然后魏武卒顿时掀起一片欢呼声,  

帐篷里安静的良家子弟,还有工匠们面面相觑,一脸懵懂。  

而东胡人方向,  

於仇眼神紧绷,震恐看着突然变化的战局,他们的弓箭根本就没有射到,这般恐怖的武器完全超出他们的射程,  

而且手腕般粗的箭矢,穿过到非死即重伤,  

粗略估计,刚才五千骑兵冲锋至少折损了三四成,  

“来人,吹响号角召集骑兵部队,分散迅速向中原人两翼运动,杀光他们的弩兵,为族人报仇。”於仇意识到不能再给敌人第二次放箭的机会,立刻下令加速。  

“另外从本部里分出二千骑去袭扰他们的营寨,使中原人乱中出错,好咬断他们的颈项。”  

於仇以残忍的目光,盯着营地方向。  

“咴————”  

两千骑兵,马鞭猛地一挥,马蹄急踏,发出老长嘶鸣,卷起狂风掠过战线,  

宛如一条长龙出巢穴,  

“来了,准备!稳住,稳住——刺!”  

随着张耳一声猛喝。  

上千柄八米长矛从盾车里穿出,  

让东胡人大吃一惊,躲闪不及纷纷被刺中落马,  

见盾车光滑不过两米高距离,完全可以跃上去冲杀入阵,却骤然从漆黑洞口穿插出,锋利且寒光四射的长矛,  

一时间,马的悲鸣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胡人如饿狼一样的凶狠表情,凝固在脸上,  

猜到有长矛,可没猜到有这么长的长矛,在与燕国赵国交战中,从未遇见过这么长的长矛,  

后面的东胡人大声喊叫:“继续仰射!!”  

可惜这些箭雨在魏武卒重甲的披身的情况下,根本就造成不了什么伤害,  

车盾围绕四周正正方方,魏武卒守在里面,继续机械出矛,  

只有车盾不被攻破,对于胡人来说,魏武卒就是无从下嘴的刺猬。  

见数千骑兵直奔营寨而来,  

“擂鼓!!”魏无羡毫不犹豫地说道。  

咚!咚!咚!咚咚——  

哗哗哗~~~  

守在营寨走道上的所有的守城军士,同时举起连弩瞄准转瞬将至的骑兵,  

营地过大,守寨的士卒包括墨家弟子,还有游侠门客一千两百人左右,全部站齐也有点捉襟见肘,每人之间都能隔三四米,  

大铁锤,刘季,荆轲,高渐离等人,分布在营地的四个方向,各有各自的任务负责。  

靠近些,  

再靠近些,  

魏无羡看到胡人已经准备拉弓搭箭欲射,  

“放!!”忽然如雷声乍响,魏无羡运内力猛喝道,  

一声令下,弓弦震呜,  

霎时间箭如雨下,箭矢又快又准又狠又多,  

魏武卒人手一把连弩,一共三千把,全部集中使用,威力可想而知,  

每人用最快的速度射完三把连弩匣子里的箭矢,不过一弹指间。  

一弩十矢俱发,  

转瞬间,惨叫之声不绝于耳。  

这场箭雨,再次打击到了东胡大军的士气,冲在后面的骑兵都不谋而合的拉住缰绳,恐惧笼罩心头动作出奇一致,  

开始摇摆不定,到底是继续进攻,还是撤回,  

继续进攻,有两个问题摆在眼前,  

一个是箭矢不够中原人多,  

他们一箭射出,中原人射回十箭,  

这个也就算了,咬咬牙能撑过去。  

第二个就比较关键,他们的弓箭居然不如中原人弩箭射的远,这就要命了,  

数量不够,射程太短,这两个要命的点加在一起,就足够坑死一大半人了,  

就算侥幸不死,冲过去了能干嘛,  

缺乏有效的攻城武器,  

望着五米高的石墙发呆么,  

骑兵领头将领暗忖:“怎么这次没带火箭,不然…”  

不然,火箭也没用,  

因为要顶着连弩箭雨,先让三十箭,  

到弓箭射程范围内,才能放箭,否则根本射不了那么远,  

何况这将要下雨的天气,或许是时候退…  

正暗想着,  

冰冷的小雨滴打在脸上,觉得有些冰冷刺骨,  

沉默片刻,准备让族人再次进攻,  

身后平原传来撤军的号角声,  

看着眼帘前越来越多的雨滴,连成的雨线,  

最终不甘心的目光冷冷地盯着营地,调转马头,挥手撤军。  

连带着与魏武卒车阵绞杀在一块的骑兵,也一块暂时的退出,  

第一,第二次强袭就此被击退。  

随着手臂传来的轻微敲打,  

魏无羡轻轻抬头仰望天空。  

随着雨势越下越大,周围的光线也越发昏暗,  

密集的雨滴泼洒着这片荒原,  

二千魏武卒仍然在野外淋着倾盆大雨,士兵们被雨淋湿了武器和盔甲,却仍紧握长矛,雨滴打落在他们身上盔甲和盾车发出的——哗哗声,是唯一作响的声音。  

胡人还没有撤走,反而将毡帐搭在两里外,像黑暗中的恶狼,眼睛里发出幽幽的凶光,张开锋利的尖牙,等待猎物露出破绽,  

他们早观察到营寨的大门,不过六七米宽度,无法让两千人同时涌入,更无法让他们将那恐怖的武器带回去,  

东胡人不相信中原人会放弃这么恐怖的武器,  

所以他们在等,  

等一个时机,就像狼群狩猎猛兽那样,慢慢的削弱它的体力,然后再疯狂扑上去撕咬,  

更何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